- 年份
- 2024(11657)
- 2023(16865)
- 2022(14270)
- 2021(13316)
- 2020(10996)
- 2019(25219)
- 2018(25008)
- 2017(47640)
- 2016(25779)
- 2015(29059)
- 2014(29088)
- 2013(28770)
- 2012(26829)
- 2011(24195)
- 2010(24594)
- 2009(22597)
- 2008(21256)
- 2007(18949)
- 2006(16839)
- 2005(14937)
- 学科
- 济(106977)
- 经济(106873)
- 管理(69425)
- 业(67978)
- 企(54343)
- 企业(54343)
- 方法(40600)
- 中国(36356)
- 数学(34402)
- 数学方法(34042)
- 地方(32323)
- 农(31406)
- 融(27975)
- 金融(27973)
- 银(26890)
- 银行(26849)
- 业经(26406)
- 行(25987)
- 财(24562)
- 学(22370)
- 农业(21403)
- 制(21279)
- 贸(18377)
- 贸易(18354)
- 理论(17706)
- 易(17700)
- 环境(17508)
- 技术(17177)
- 和(17028)
- 地方经济(16167)
- 机构
- 学院(356595)
- 大学(354940)
- 济(141232)
- 经济(137854)
- 管理(137764)
- 研究(125646)
- 理学(117478)
- 理学院(116073)
- 管理学(114104)
- 管理学院(113467)
- 中国(98451)
- 科学(78114)
- 京(77816)
- 财(64472)
- 所(63279)
- 农(59673)
- 中心(58112)
- 研究所(57469)
- 江(53998)
- 业大(53124)
- 财经(50374)
- 北京(49994)
- 范(49921)
- 师范(49465)
- 农业(46228)
- 院(46166)
- 经(45549)
- 州(45258)
- 经济学(41632)
- 师范大学(39900)
- 基金
- 项目(241302)
- 科学(188620)
- 研究(179642)
- 基金(171013)
- 家(148652)
- 国家(147319)
- 科学基金(125919)
- 社会(110854)
- 社会科(104935)
- 社会科学(104907)
- 省(96585)
- 基金项目(91690)
- 教育(81293)
- 自然(80877)
- 划(80459)
- 自然科(78881)
- 自然科学(78865)
- 自然科学基金(77382)
- 编号(75068)
- 资助(69483)
- 成果(60747)
- 发(56118)
- 重点(54486)
- 课题(52555)
- 部(51664)
- 创(50319)
- 创新(46897)
- 项目编号(45244)
- 科研(45134)
- 发展(45009)
- 期刊
- 济(163024)
- 经济(163024)
- 研究(109292)
- 中国(77624)
- 农(55465)
- 学报(54812)
- 科学(51451)
- 管理(51053)
- 财(47494)
- 教育(45371)
- 融(43784)
- 金融(43784)
- 大学(41329)
- 学学(38421)
- 农业(38127)
- 技术(32230)
- 业经(28298)
- 经济研究(24860)
- 财经(23755)
- 图书(21773)
- 问题(21465)
- 经(20368)
- 业(19688)
- 科技(17794)
- 理论(17655)
- 资源(17432)
- 技术经济(16894)
- 现代(16795)
- 实践(16236)
- 践(16236)
共检索到549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定月 张传林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本文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例,在全面分析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因素,提出金融支持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业集聚区 金融服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鑫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河南将开放带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的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遍布全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应消除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强化开放意识,出台有关政策与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水平,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美林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应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发展载体,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加快培育形成新时期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打造竞争实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产业集聚区。
关键词:
新常态 河南省 产业集聚区 创新驱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谢燕娜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产业形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发展和培育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发展依托,有较好的投资条件,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及有独特的空间结构。未来其数量将有所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区域的影响逐步彰显,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发挥作用逐步显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利勇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经济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河南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结合河南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河南省 问题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布局优化 拓展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布局优化 拓展优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生 亚瑞华 常虹
笔者对安阳市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调查后发现,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步伐加快,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与产业集聚区金融要素供给滞后产生矛盾。有鉴于此,需进一步改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畅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推进风险分担机制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晨光 梁流涛 唐林昊 陈常优 马俊芳
以河南省176个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产业集聚区的截面数据,测算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并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①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不高,75.6%的产业集聚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处于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圈层区域。较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地级城市,中等土地经济密度和低土地经济密度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线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对应关系。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为0.121,该差异主要是由市内差异引起,其贡献率达到91.19%。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状态分为高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域,低值异质区域,低值集聚区4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燕娜 朱连奇 杨迅周 贾晶
在对河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和培育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今后发展应采取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城市—景区双依托型、特色产业依托型4种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亦不相同,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有各自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模式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亮军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和发展中建立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主动研究和完善产业集聚区运行机制建设,不仅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的必然需求。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河南 产业集聚区 创新 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新瑜
[目的]以产业集聚发展为视角,探讨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方法]以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为例,基于区位熵探讨不同城市的不同一、二、三产业下属行业的专业化集聚程度,进而判别不同城市的主导专业化产业部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与十一城市指数分析产业集聚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及目前河南省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的分布合理情况,并结合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分析各产业在河南省域范围内的均衡情况与差距大小。[结果]周口与南阳的农林牧渔业,平顶山的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焦作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三门峡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新瑜
[目的]以产业集聚发展为视角,探讨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方法]以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为例,基于区位熵探讨不同城市的不同一、二、三产业下属行业的专业化集聚程度,进而判别不同城市的主导专业化产业部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首位度、四城市指数与十一城市指数分析产业集聚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及目前河南省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的分布合理情况,并结合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分析各产业在河南省域范围内的均衡情况与差距大小。[结果]周口与南阳的农林牧渔业,平顶山的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焦作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三门峡的批发零售与金融业,濮阳的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洛阳的科学技术和地质勘查业,开封居民服务和修理业,郑州文体和娱乐业在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发展最高。[结论]一、二、三产业下属的不同行业在河南省各城市的产业优势与集聚程度均不同,有待建立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河南省现代等级层次城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芳 汤振兴
[目的]以往对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较多,对结果研究较少,文章基于作用结果的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1)经济助推城镇化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评价因素,其次是社会助推城镇化、环境助推城镇化和科技助推城镇化;(2)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而言,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E_1)以及单位土地使用面积SO_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_2)是评价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4)而集聚区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评价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科技推动作用的重要指标。[结论]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助推作用,对环境和科技城镇化的影响与各地域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家伟 李培蕾 乔家君 何长涛
以河南省开封县黄龙产业集聚区相邻的王胖庄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17.0软件计量分析,探讨了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①产业升级。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同时,粮食作物逐渐转向经济作物。②职业转化。通过务工、自主创业以及外出务工回流的方式实现了村域人口在就业空间上的转移。③思想冲击。耕地的重要程度降低,从事非农产业的积极性提升,生活方式高级化,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④分化加剧。面对外界刺激,农户逐渐分化为发展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⑤农户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程度与核心劳动力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与劳动力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