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19)
- 2023(15684)
- 2022(13498)
- 2021(12436)
- 2020(10568)
- 2019(24248)
- 2018(23800)
- 2017(46558)
- 2016(24727)
- 2015(27946)
- 2014(27745)
- 2013(27751)
- 2012(25781)
- 2011(23287)
- 2010(23420)
- 2009(22024)
- 2008(20355)
- 2007(17880)
- 2006(15969)
- 2005(14215)
- 学科
- 济(119463)
- 经济(119337)
- 管理(71224)
- 业(68456)
- 企(56465)
- 企业(56465)
- 方法(48996)
- 数学(43174)
- 数学方法(42816)
- 中国(32213)
- 地方(30038)
- 农(28327)
- 融(28318)
- 金融(28314)
- 财(27172)
- 银(26103)
- 银行(26066)
- 行(25123)
- 业经(24521)
- 学(22760)
- 制(21540)
- 农业(19684)
- 贸(17955)
- 贸易(17940)
- 务(17315)
- 财务(17251)
- 财务管理(17220)
- 易(17218)
- 理论(16908)
- 环境(16615)
- 机构
- 大学(353373)
- 学院(351455)
- 济(151263)
- 经济(148079)
- 管理(139913)
- 理学(121120)
- 理学院(119774)
- 研究(118610)
- 管理学(117846)
- 管理学院(117233)
- 中国(93065)
- 京(74527)
- 科学(70240)
- 财(68377)
- 所(58279)
- 中心(55371)
- 财经(55117)
- 农(53110)
- 研究所(52915)
- 江(51406)
- 经(50018)
- 业大(49765)
- 北京(47255)
- 经济学(47034)
- 范(45764)
- 师范(45427)
- 院(42853)
- 经济学院(42288)
- 州(42286)
- 财经大学(41057)
- 基金
- 项目(238468)
- 科学(187978)
- 研究(176313)
- 基金(173756)
- 家(149292)
- 国家(148024)
- 科学基金(128460)
- 社会(113060)
- 社会科(107188)
- 社会科学(107158)
- 基金项目(93023)
- 省(93016)
- 自然(82229)
- 自然科(80290)
- 自然科学(80273)
- 教育(79902)
- 自然科学基金(78847)
- 划(76954)
- 资助(71744)
- 编号(71718)
- 成果(57580)
- 部(52876)
- 重点(52642)
- 发(51555)
- 创(49214)
- 课题(48869)
- 国家社会(46313)
- 教育部(46017)
- 创新(45872)
- 人文(45303)
- 期刊
- 济(169279)
- 经济(169279)
- 研究(108750)
- 中国(66475)
- 财(51404)
- 学报(51366)
- 管理(50595)
- 科学(48350)
- 农(47746)
- 融(43905)
- 金融(43905)
- 大学(39583)
- 学学(37385)
- 教育(34289)
- 农业(32150)
- 技术(30185)
- 财经(27930)
- 经济研究(27551)
- 业经(25612)
- 经(23847)
- 问题(21698)
- 技术经济(18366)
- 理论(18198)
- 图书(17053)
- 实践(16348)
- 践(16348)
- 现代(16134)
- 业(15706)
- 资源(15680)
- 贸(15482)
共检索到52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方宁宁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榆林市2005-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榆林市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民营经济增长能促进金融发展,但是金融支持对民营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故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服务能力以及加强民营企业的自身建设来促进榆林市民营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金融支持 协整检验 联立方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熊欢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乡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
关键词:
绿色GDP 资源型城市 榆林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贺传阅 陈秋计 潘元庆
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土地破坏、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人地矛盾突出,对耕地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矿区耕地生态位模型,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矿区的发展对区域耕地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耕地在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层面起着主导作用,耕地生态位值较大,耕地保护压力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的生态位值也呈现下降趋势,耕地保护压力较大。
关键词:
耕地 生态位 矿区 陕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琦 焦旭娇 李佳
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功能类型区之一,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提供能源动力基础。运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技术,对榆林市12县(区)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榆林市Moran’s I值总体呈现波动态势,1998年达最大值0.517 8,2007年跌入最低谷0.120 0;LISA集聚结果显示,1990年、1998年神木县为H-H类型区,而2007年、2011年H-H类型区未能再现,表明北6县经济发展后期呈现随机状态;1990年榆林市没有L-L集聚区,2011年绥德、子洲、清涧、吴堡4县形成南部经济贫困的L...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杨奎 赵茹 程仕瀚
基于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及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对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榆林市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各区县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尤其是经济格局的不均衡程度趋势明显。2)全市人口分布趋于集中,部分区县空间格局变化较显著,人口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榆林市东部的绥德县、米脂县和吴堡县。3)经济地理集中指数高的区域由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经济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人口的集聚效应,但人口集聚高值区与经济集聚高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恒 尤忠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莉 叶强强
结合1978—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AR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它们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制定政策,有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陕西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志鹏 李倩 李宇才
采用1990-2011年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其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中石油、电力、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长期经济增长,陕西省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增大,石油消费比较稳定,天然气消费存在波动,而电力消费的增长趋势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加兰 方建武 王天然
本文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以1978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均实际GDP和金融相关率分别作为衡量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对陕西省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快金融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以此来促进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妮 张艳芳 位贺杰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树熙
本文通过国家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1990—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关系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资源新城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两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长期来看,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但短期内影响效应并不明显,这反映出煤炭资源就地开发转化和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文章鉴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强社 樊志民
探索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是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文章根据陕西咸阳的"三化"发展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估计与分析,采用单位根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该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化"互动关系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 城镇化 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