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4)
2023(16857)
2022(14076)
2021(13214)
2020(11291)
2019(26089)
2018(25217)
2017(47901)
2016(25525)
2015(28677)
2014(28392)
2013(28182)
2012(25954)
2011(23415)
2010(23209)
2009(21948)
2008(20871)
2007(18252)
2006(15658)
2005(14158)
作者
(71185)
(59670)
(59284)
(56607)
(37647)
(28656)
(27286)
(23140)
(22796)
(20963)
(20238)
(20164)
(18803)
(18735)
(18489)
(18451)
(17603)
(17524)
(17249)
(17113)
(14632)
(14442)
(14319)
(13631)
(13504)
(13437)
(13135)
(12744)
(11967)
(11749)
学科
(111938)
经济(111827)
管理(71820)
(71213)
(56534)
企业(56534)
方法(53365)
数学(48293)
数学方法(47731)
中国(34929)
(30585)
(30416)
(29086)
金融(29083)
(27317)
银行(27284)
(26249)
地方(23916)
业经(22928)
(22489)
(22078)
贸易(22062)
(21508)
农业(21010)
(19587)
(19463)
财务(19399)
财务管理(19354)
企业财务(18446)
环境(15764)
机构
大学(360468)
学院(358778)
(157542)
经济(154649)
管理(140374)
理学(121513)
研究(121432)
理学院(120233)
管理学(118244)
管理学院(117585)
中国(99736)
(74938)
(72270)
科学(71261)
(59520)
中心(58929)
财经(58014)
(56656)
研究所(54155)
(52898)
(51275)
经济学(50473)
业大(50349)
北京(47212)
经济学院(45726)
(44852)
师范(44422)
农业(44356)
(43712)
财经大学(43369)
基金
项目(243607)
科学(193779)
基金(180878)
研究(177509)
(157108)
国家(155873)
科学基金(134854)
社会(116030)
社会科(110338)
社会科学(110309)
基金项目(94822)
(92655)
自然(85887)
自然科(83971)
自然科学(83948)
自然科学基金(82502)
教育(81331)
(78651)
资助(74952)
编号(70687)
成果(57050)
(55146)
重点(55054)
(52697)
(50995)
国家社会(49658)
课题(47910)
教育部(47822)
创新(47800)
科研(47207)
期刊
(161670)
经济(161670)
研究(104177)
中国(67412)
(56273)
学报(53216)
(50414)
科学(50158)
管理(49492)
(45756)
金融(45756)
大学(41156)
学学(38788)
农业(33630)
教育(32034)
技术(31083)
财经(28757)
经济研究(27751)
业经(24969)
(24683)
问题(21613)
统计(19788)
(19484)
(18544)
技术经济(17897)
(17627)
理论(17301)
国际(16822)
世界(16721)
(16315)
共检索到530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曜祖  毕洁颖  包盛  
文章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首次对中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都被低估,投入规模不足和创新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提升的瓶颈。此外,我国各区域农村金融扶贫效率差异显著,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东北"的空间格局。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可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值的演变趋势基本相同,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技术进步的依赖。因此,各类金融扶贫机构及组织应扩大金融扶贫规模,增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投入来提升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效率,不同区域应根据种子型、发展型、成长型、成熟型四种效率类型选择相应的区域金融扶贫效率优化策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钦  林秋斌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要结合金融手段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增强金融资金支持的精准意识和绩效观念。为检验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成效,选取资本、技术、劳动三种投入要素的代表性变量,利用2010~2015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对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民增收、农村减贫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政策的支持和金融支农力度的加大,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长,贫困人口也在日益减少。此外,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和提高农业科技投入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缓解了农村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廷锦  茶洪旺  
由于人们共享信息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仅拉大贫富差距,还影响人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导致越是贫困的地区,"数字鸿沟"越大;区域间"数字鸿沟"越大的地区,贫困程度越深。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鸿沟"和贫困指数,通过皮尔逊检验、OLS回归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有61.6%的贫困指数变化可以通过"数字鸿沟"指数的变化来解释。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缩小"数字鸿沟"可以破除"数字鸿沟"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贫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永健  刘培阳  
鉴于金融危机背景下某些行业和地区发生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动的态势和特点。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与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劳动力充裕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虽然"国进民退"只是一个暂时过程,但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本文提出优化国有工业经济的布局、提升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以及重视宏观调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菲菲  宋德勇  
运用中国2000-2014年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对环境规制影响城市工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区域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一方面,环境规制与城市工业转移两者呈现倒"U"型特征,并存在门槛效应;另一方面,环境规制促进城市工业转移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经验总结视角利用2000年、2008年、2014年截面数据采用区域间产业转移比较分析法,对城市间工业相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工业转移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区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工业梯度转移现象,基于此从产业转移粘性视角对中国并未出现大规模梯度转移现象进行解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吉  陈祺超  秦波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要素。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分化,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的估测显示,2000-2010年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已达45%左右。但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表明,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对经济总产出的带动作用是城镇正规就业的25%,但强于农村劳动力。而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增速之间呈曲线关系,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在9.6%-100%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速呈倒U型关系;而当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由9.6%逐步降低时,经济增速将得到更迅速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岳云  卢中华  凌振春  
文章试图探索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和优化的内在机制,为此首先分析了中国蔬菜生产区域化的演化历程、机制以及存在问题,指出其演化动力根源于生产者的利益驱动,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集聚效应向具有生产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然后运用综合优势指数和聚类分析实证研究了中国31省区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发现有20个省区具有蔬菜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并且按照优势不同又可分为四类;进而提出构建四大蔬菜产业带(环渤海、黄淮、东南沿海和中南)的优化设想,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明  胡继连  赵伟  张复宏  
文章利用2004-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统计数据,以不变价GDP作为产出指标,以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为投入变量,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作为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研究了山东省R&D投入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山东省的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R&D人员投入的影响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高产出、高效率"和"低产出、低效率"两个经济区域,通过区域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两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巍  刘宇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需大幅下降,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任务。本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对消费有显著正影响,收入差距和支出预期对消费有显著负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关注的优先顺序应为:居民收入、子女预期支出、社会保障、收入差距;在关注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时,应兼顾影响消费的长期政策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鹏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3-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Moran’I指数和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其次,通过建立SLM、SEM和SDM三种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都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影响更为显著;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空间变量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展浩  原彰  张文龙  李伟铭  郜笑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晓文  崔晓烨  
本文基于2005—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从区域层面来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减缓贫困还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越过某一门槛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初春  吴福象  
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2年—2015年间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考虑到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构建三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对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间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特征;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并且需要考虑到空间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是考虑到地理因素后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产生的影响最大,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地区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当然,从业人员规模、投资规模、人口城镇化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晓燕  周京奎  
在非传统新古典城市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公共投资、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增长理论模型,利用1999—2006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共投资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但这种影响没有迅速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即东部地区的城市增长与公共投资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更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这说明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要素市场在调节城市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城市理性增长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则主要由非市场因素推动,政府主导的、蔓延式增长成为这些地区城市增长的主流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