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0)
2023(13155)
2022(10760)
2021(9875)
2020(8031)
2019(17688)
2018(16825)
2017(33028)
2016(17266)
2015(18971)
2014(19177)
2013(19255)
2012(18171)
2011(16850)
2010(17254)
2009(16302)
2008(15330)
2007(14077)
2006(13074)
2005(12191)
作者
(50822)
(43098)
(42262)
(40648)
(27029)
(20611)
(19230)
(16475)
(16421)
(15137)
(15012)
(14366)
(13746)
(13610)
(13408)
(13179)
(12262)
(12247)
(12240)
(11930)
(10786)
(10635)
(10321)
(10073)
(9855)
(9734)
(9488)
(9231)
(8868)
(8531)
学科
(99297)
经济(99219)
(53090)
(49902)
管理(40841)
(34025)
银行(33879)
农业(33552)
(32309)
方法(31256)
(30934)
企业(30934)
(30283)
金融(30281)
数学(28061)
数学方法(27908)
中国(27718)
地方(27658)
(25943)
业经(24141)
(19120)
(16785)
(15249)
地方经济(14470)
(14352)
制度(14342)
(13985)
(13145)
贸易(13130)
(12731)
机构
学院(256678)
大学(250427)
(124186)
经济(121877)
管理(94465)
研究(92815)
中国(83435)
理学(80493)
理学院(79641)
管理学(78508)
管理学院(78042)
(60479)
(54418)
科学(52834)
(51025)
(47038)
农业(45995)
中心(45206)
财经(43058)
研究所(42394)
业大(40522)
经济学(40387)
(39910)
(39150)
经济学院(36293)
(34741)
银行(33385)
(32057)
财经大学(31666)
北京(31663)
基金
项目(165544)
科学(131297)
研究(122603)
基金(121815)
(105494)
国家(104529)
科学基金(89708)
社会(83179)
社会科(78779)
社会科学(78761)
(65394)
基金项目(64136)
自然(53954)
(52778)
自然科(52675)
自然科学(52662)
教育(52366)
自然科学基金(51752)
资助(48987)
编号(48454)
(39318)
成果(38307)
重点(37210)
(36925)
国家社会(35856)
(34259)
(33667)
(33153)
课题(33095)
发展(32738)
期刊
(148460)
经济(148460)
研究(80683)
(64971)
中国(53715)
(53382)
金融(53382)
农业(42548)
(39437)
学报(38641)
科学(37124)
管理(31248)
大学(30593)
学学(30032)
业经(27114)
经济研究(22946)
财经(22662)
问题(20167)
技术(19647)
(19587)
(19337)
农村(16946)
(16946)
世界(15799)
教育(15517)
农业经济(14984)
经济问题(14128)
技术经济(14114)
(13532)
统计(12535)
共检索到40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牛小凡  王舒悦  沈扬扬  
研究县域银行业竞争水平对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影响,能够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数据,利用VEP方法构建了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评价指标,实证研究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农村居民经济脆弱性,该作用来源于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村居民非农工资性工作参与和土地转出选择的提升。未来的“三农”工作应更多关注农村居民的经济脆弱性,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同时,应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发挥金融在支农惠农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龚政  
数字普惠金融是提升农村地区金融包容性的重要途径。基于CHFS2017和DFIIC2017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基本呈现出负向影响,在一级指标中,相比使用深度,覆盖广度的缓解作用更大,在支付、保险、货币基金、投资和信贷等二级指标中信贷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资产、低教育水平农户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信贷约束与提高农户金融素养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据此,本文提出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家庭金融脆弱性状况事关国家安全和家庭福利。数字化时代,个人的数字素养高低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论文基于2017和2019年两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高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采取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通过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测度方式、更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式和更换计量模型等方式进行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物质资本家庭、亲友中有数字金融行为的群体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农村,数字素养提升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提升主要通过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引导金融服务主体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效应,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与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中立   崔泽园   王书华  
农村家庭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是其金融脆弱性比城市家庭更高的原因之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面临的信息约束与信息劣势,从而可以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和优化家庭资产负债配置来缓解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8年的5期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并提高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收入和保险参与度,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两条路径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户主为男性、户主未婚、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因此,应加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数字下乡”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保险参与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中立   王书华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平  洪灏琪  宁满秀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实施对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政策有效缓解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脆弱性,并且“城乡一档”整合模式的减贫效果优于“一制多档”模式,但在控制个体层面不可观测因素后,“一制多档”模式也显著降低了农村中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基于年龄分组的异质性表明,“一制多档”整合模式对45~54岁中年人的贫困脆弱性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城乡一档”模式则显著降低了55~64岁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但两种整合模式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减贫作用效果甚微;健康状况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中老年人,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对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居住模式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及“城乡一档”的整合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与子女同住的农村中老年人贫困脆弱性,但难以缓解独居群体的贫困脆弱性。此外,本文还发现,整合政策在实施当年以及实施5年及以后年度均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医保整合能有效发挥减贫功能,但并未缓解农村高龄、患病以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贫困脆弱性,亟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点监测农村弱势老年群体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谊锋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经济机会和数字素养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中介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攀比效应的干预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逐渐递减,呈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农村地区及低资本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这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相契合。本文为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更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真正普惠于民,实现家庭增收致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肖文东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与要求,2020年末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但是,这种事后统计的、基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线的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中国贫困问题的消失和彻底解决。事实上,现在非贫困的人口可能会由于某种风险冲击而陷入贫困状态。农户面临不可控的宏观风险冲击或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时,如果具备抵御能力,即使暂时落入贫困,也能很快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但是,贫困线附近的个体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必要的金融技能,无法及时充分地以合理价格享受金融服务,从而限制了其利用金融工具应对风险和缓解贫困的能力,进而无法摆脱"贫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德磊  赵定涛  
竞争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激烈的竞争可能有益于效率,但却可能加剧银行的脆弱性。竞争与银行脆弱性之间的关系不仅受市场环境和管制政策的影响,而且还受银行特许权价值、集中度和规制俘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气候风险对农户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以及县域金融服务在缓解气候风险冲击中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风险显著增加了农户金融脆弱性,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及其多样性有助于缓释气候风险对农户的负面冲击;(2)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有助于农户增加非农收入占比与金融资产比重,以应对气候风险的负面冲击;(3)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仅对低收入农户的金融脆弱性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中、高收入组,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对气候风险的缓释作用在低收入农户中更大,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增加保险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更有利于降低农户金融脆弱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旭  
Erkki Koskela & Rune Stenbacka(2 0 0 0 )所构造的投资技术模型来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信贷市场上风险 (项目选择 )之间的关系以及把竞争引入借贷市场的社会福利涵义。该理论表明 ,银行竞争与金融脆弱性之间没有均衡点 ,而贷款市场的竞争能够降低贷款利率 ,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同时也使社会净福利增加。本文在分析该模型的基础上 ,论证了银行竞争在我国金融稳定与发展中的必要性 ,要求我们要加快银行业改革 ,促使利率市场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烁晨  杜海峰  刘诗奇  
实现农村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从非稳定就业与脆弱性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年、2018年两期调查数据,基于期望效用脆弱性分解、倾向值得分匹配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居民非稳定就业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稳定就业显著增加了农村居民家庭的脆弱性,且存在区域差异。非稳定就业主要通过区域间不平等与区域内不平等两个渠道提升了农村居民家庭脆弱性水平;非稳定就业通过减少协同性风险对减少脆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整体而言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造成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损失,也增加了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农村居民家庭的福利差距。提升农村居民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对于切实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刘政  
普及互联网是现代农村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民增收和预防返贫具有时代意义。立足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选取不同贫困线测度贫困脆弱性,考察互联网嵌入对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与没有互联网接入的农户相比,使用互联网的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更低;在控制内生性、考虑样本选择性以及排除核心变量测度偏误之后,该结论始终稳健显著,说明互联网是助力中国巩固脱贫攻坚和预防农村居民返贫的重要工具。就机理而言,社会资本是互联网嵌入助力农村居民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主要中介渠道,借助互联网社交工具,农村居民在就业、创业以及农机设备利用上更有优势,因此,推动了农户摆脱脆弱贫困陷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婷婷  孙蓉  
中国的扶贫攻坚战略已步入成果巩固阶段,贫困不再仅是物质贫困,还延伸至风险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农业风险是中国农村因灾致贫的根源之一,若政策性农业保险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所致损失,就有望降低贫困脆弱性。本文基于典型村庄调研数据,对样本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非建档立卡农户仍具有贫困脆弱性,存在返贫的可能,同时“随机性-暂时性”贫困农户占比较大;农业风险冲击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区分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后可见,保费补贴对建档立卡农户缓解贫困脆弱性具有更大的边际效用。研究结果表明,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巩固脱贫成果、缓解贫困脆弱性及防范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慧霞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思路是:(1)提高辨别我国农村民间金融脆弱性程度的能力,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的前提;(2)通过金融制度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脆弱性;(3)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4)提高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效率,保证农村金融的安全运行;(5)改变监管政策,拓宽资金供应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