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4)
- 2023(12424)
- 2022(10300)
- 2021(9520)
- 2020(7754)
- 2019(17484)
- 2018(16609)
- 2017(32501)
- 2016(17488)
- 2015(18894)
- 2014(18638)
- 2013(18265)
- 2012(16877)
- 2011(15203)
- 2010(15342)
- 2009(14287)
- 2008(13407)
- 2007(11784)
- 2006(10430)
- 2005(9410)
- 学科
- 济(67143)
- 经济(67073)
- 业(51756)
- 管理(50161)
- 企(41840)
- 企业(41840)
- 方法(30122)
- 融(27485)
- 金融(27485)
- 数学(27358)
- 数学方法(27073)
- 银(25588)
- 银行(25547)
- 行(24711)
- 中国(24004)
- 财(22302)
- 农(19802)
- 制(17874)
- 贸(16563)
- 贸易(16551)
- 易(16241)
- 业经(15568)
- 地方(14705)
- 务(14629)
- 财务(14601)
- 财务管理(14578)
- 企业财务(14045)
- 学(13593)
- 农业(13338)
- 中国金融(11513)
- 机构
- 学院(244516)
- 大学(242511)
- 济(105979)
- 经济(103932)
- 管理(92026)
- 研究(84910)
- 理学(79848)
- 理学院(78997)
- 管理学(77700)
- 管理学院(77271)
- 中国(71064)
- 科学(51417)
- 财(50924)
- 京(49087)
- 农(47248)
- 所(43332)
- 中心(40818)
- 财经(40532)
- 研究所(39587)
- 业大(38804)
- 农业(37491)
- 经(37003)
- 江(35860)
- 经济学(34164)
- 经济学院(31165)
- 财经大学(30472)
- 北京(30435)
- 院(30366)
- 州(29141)
- 范(28615)
- 基金
- 项目(166834)
- 科学(131523)
- 基金(123552)
- 研究(116222)
- 家(110001)
- 国家(109093)
- 科学基金(92905)
- 社会(76349)
- 社会科(72840)
- 社会科学(72822)
- 省(64829)
- 基金项目(64784)
- 自然(61266)
- 自然科(59959)
- 自然科学(59940)
- 自然科学基金(58947)
- 划(55137)
- 教育(52676)
- 资助(51268)
- 编号(44215)
- 重点(38082)
- 部(37018)
- 发(36137)
- 创(35575)
- 成果(35153)
- 创新(33386)
- 科研(32694)
- 国家社会(32343)
- 教育部(31579)
- 计划(31536)
- 期刊
- 济(108698)
- 经济(108698)
- 研究(71920)
- 中国(44639)
- 融(43166)
- 金融(43166)
- 学报(42943)
- 农(42187)
- 财(38323)
- 科学(37632)
- 管理(32614)
- 大学(31919)
- 学学(30928)
- 农业(27288)
- 财经(20441)
- 经济研究(19511)
- 教育(18699)
- 业经(17792)
- 经(17501)
- 技术(17447)
- 问题(14344)
- 业(13939)
- 贸(13229)
- 国际(12340)
- 版(11884)
- 理论(11688)
- 商业(11468)
- 技术经济(11144)
- 科技(11028)
- 业大(10972)
共检索到362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远
当前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下行,但又不能过度放水,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而产生的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协调好稳增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战明华 徐杰灵 王石磊
以金融摩擦与国有投资比重为约束条件,在新古典的逻辑框架内,本文构建了一个既体现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又符合主流经济逻辑且能打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黑箱"的理论模型。据此对中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类型的传导机制与传导效应进行剖析,同时提出假说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是只要充分考虑市场的不完全性特征,新古典逻辑框架仍能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强有力的解释;二是市场的严重不完全,可以衍生出多重重要政策含义;三是就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含义远非是仅仅放开金融资源的价格,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
金融摩擦 国有投资比重 货币政策工具类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单畅
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中介、金融摩擦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宏观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非金融公司、家庭、政府行为中的金融中介约束以及由此对宏观经济行为的影响,推动各国政策制定者重新考虑金融中介这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梳理分析了国外研究金融中介在货币政策传导中作用的最新文献,纳入金融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以及金融危机以来非常规政策实施效用的研究文献,同时指明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并对可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融中介 金融摩擦 货币政策传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晰 王雪标 王颖
文章以存贷比政策变更为视角,基于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金融摩擦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准确地揭示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存在金融摩擦时的滞后现象。进一步分析了存贷比政策的变更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脉冲响应结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存在金融摩擦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二是存贷比政策变更,减缓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金融摩擦,对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及抑制膨胀产生了较为积极的作用效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师 郑直 王颖
通过建立一个具备货币替代、金融加述器和负债美元化的中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进行贝叶斯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及汇率制度可由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加以经验描述,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因素的影响;并且,金融摩擦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征会造成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干预,弱化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的表现,并带来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应该探索一系列更为灵活的外汇政策,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本文构建了包含商业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银行风险承担等因素引起的住房信贷摩擦为主要途径,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决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商业银行住房信贷结构性摩擦的存在显著放大了央行货币政策通过房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在此环境下,考虑房价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并提高社会福利;(3)在住房市场调控的背景下,包含房价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因住房信贷摩擦而长期偏离稳态的消费、社会总产出、房价向长期均衡收敛。最后,本文指出将住房市场风险等因素内生化于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过程之中是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智华 杨秀云
本文构建了包含商业银行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以银行风险承担等因素引起的住房信贷摩擦为主要途径,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决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商业银行住房信贷结构性摩擦的存在显著放大了央行货币政策通过房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在此环境下,考虑房价的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并提高社会福利;(3)在住房市场调控的背景下,包含房价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因住房信贷摩擦而长期偏离稳态的消费、社会总产出、房价向长期均衡收敛。最后,本文指出将住房市场风险等因素内生化于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金钊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余粤
在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框架正在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然而有别于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时期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要复杂得多,尤其是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信用风险暴露使得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一个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模型研究各类货币政策与最优政策响应的差异,指出传统泰勒规则和灵活通胀目标制在缓解金融摩擦带来的资源配置无效率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地,本文在将各类金融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引入泰勒规则后发现,利差虽然是衡量信用摩擦程度的指示器,但稳定利差的货币
关键词:
最优货币政策 信用传导渠道 动态新凯恩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战明华
以金融摩擦条件下修正的状态证实模型为基础,本文首先对银行信贷渠道影响信贷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利用差异中的差异交叉项模型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一是银行信贷渠道的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结构性错配效应,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显著地放大了这一效应;二是企业的国有属性强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但在考虑企业国有属性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却对这种错配效应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国有比重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而,总的来看,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最后,本文从产业结...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银行信贷渠道 结构错配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宏涛 王晓芳
基于金融摩擦的市场环境,本文构建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拓展泰勒规则分析大规模债券购买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观察外生冲击对长期和短期利率、储蓄、消费、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作用,并比较不同政策组合的福利损失。研究发现:债券购买会通过"期限偏好"渠道传导至总产出和价格;与单独使用常规货币政策相比,常规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结合的最优货币政策,将明显降低福利损失;即使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稳定总产出和通胀也有利,尤其在零利率附近作用更为明显;常规货币政策的通胀调节是对非常规货币政策总产出缺口反应的有益补充,相互配合可以降低福利损失。
关键词:
非常规货币政策 市场分割理论 金融摩擦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妍 王继红
中国从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摩擦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理论机制,并基于15家上市影子银行金融机构2015年第1季度到2016年第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以流动性缺失为表征的金融摩擦能够增强影子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对于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最终因为风险传染或共同风险暴露的出现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子银行也可能出现逆周期的风险承担,这主要出现在金融系统出现严重损失时,此时"风险转嫁"机制发挥作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关注金融摩擦状态,警惕影子银行顺周期风险承担带来的金融不稳定性以及逆周期风险承担导致的货币政策失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勇 李雪松
围绕本轮经济大衰退,最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分别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与"金融摩擦"理论,但尚未有研究将这两种理论融入至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一个同时含有这两种理论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在政策利率上升后,本文研究发现:(1)在基准情形,相比"资产负债表衰退","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更大;(2)金融中介对企业贷款意愿减弱,"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金融摩擦"机制对企业投资和产出影响均缩小,但后一种机制影响的缩小幅度更为明显;(3)企业决策目标转换速度加快,"资产负债表衰退"机制对企业投资与产出影响大幅扩大,而"金融摩擦"机制的影响无明显变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石峰
在包含劳动搜寻匹配摩擦的封闭经济中,Thomas (2008)发现货币政策与名义工资黏性有关。存在工资黏性时,央行应增加价格波动,反之则需保持价格稳定。但本文发现:在开放经济中,即使不存在工资黏性,最优货币政策也应增加价格波动。这是因为贸易条件能改变生产厂商的匹配成功价值,内生增加实际工资黏性,减少家庭收入和消费。因此,央行需在稳定价格和平滑消费间权衡。价格波动率上升能够抑制实际工资和消费对其有效路径的偏离,改进福利。
关键词:
搜寻匹配摩擦 贸易条件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