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6)
2023(4370)
2022(3496)
2021(3242)
2020(2712)
2019(6316)
2018(5642)
2017(11496)
2016(5767)
2015(6560)
2014(6472)
2013(6441)
2012(5914)
2011(5291)
2010(5491)
2009(5809)
2008(4840)
2007(4478)
2006(4227)
2005(4203)
作者
(15796)
(12828)
(12538)
(12337)
(8065)
(6108)
(6022)
(5306)
(4731)
(4699)
(4448)
(4374)
(4228)
(4149)
(4140)
(3931)
(3783)
(3770)
(3720)
(3341)
(3280)
(3229)
(3086)
(3016)
(2990)
(2921)
(2864)
(2821)
(2773)
(2644)
学科
(33150)
银行(33005)
(31458)
(29415)
金融(29415)
(19945)
经济(19931)
(16230)
(16178)
中国(14715)
(14392)
企业(14392)
管理(14080)
中国金融(11707)
业务(11527)
(10388)
制度(10385)
银行制(10049)
(9144)
方法(9066)
数学(8363)
数学方法(8315)
(7239)
财务(7220)
财务管理(7209)
企业财务(6976)
(6311)
地方(6259)
体制(5859)
业经(5090)
机构
学院(72881)
大学(72831)
中国(35688)
(34434)
经济(33590)
(29599)
银行(28515)
(26605)
管理(26280)
研究(23594)
理学(21089)
理学院(20921)
管理学(20656)
管理学院(20527)
(20235)
(20012)
金融(19680)
人民(16257)
财经(15521)
中心(15514)
(14771)
国人(14651)
中国人(14605)
中国人民(14504)
(14057)
(12752)
经济学(12585)
人民银行(12490)
(11976)
财经大学(11967)
基金
项目(42880)
科学(33341)
研究(31938)
基金(31932)
(26751)
国家(26526)
科学基金(23094)
社会(21054)
社会科(20262)
社会科学(20257)
(16475)
基金项目(16211)
资助(14206)
教育(13911)
自然(13887)
自然科(13609)
自然科学(13608)
自然科学基金(13380)
(13315)
编号(12492)
(11771)
成果(10478)
重点(9784)
(9570)
(9559)
(9557)
(9391)
国家社会(9089)
创新(9027)
金融(8755)
期刊
(45427)
金融(45427)
(33862)
经济(33862)
研究(29273)
(16857)
中国(15983)
(11446)
管理(9287)
学报(9217)
财经(8626)
科学(8055)
大学(7307)
(7148)
学学(7113)
中国金融(6710)
理论(6645)
实践(6152)
(6152)
农村(5811)
(5811)
经济研究(5708)
国际(5484)
农村金融(4903)
农业(4627)
上海(4513)
技术(4432)
财会(4411)
(4306)
(4168)
共检索到135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艾瑶  叶德磊  
基于银行部门存在金融摩擦的假设,通过构建家庭、企业和银行的两期理论模型,得出银行部门存在金融摩擦时,银行净值和违约门槛在平常时期较高,不对银行存款发挥约束作用,但在危机时期银行净值和违约门槛骤降,发挥约束作用,使银行吸收存款不至于太大。实证研究也表明,银行净值和吸收存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1999年至2006年的平常时期内,我国银行存款随着银行净值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007年至2011年的危机时期内,银行净值在各项经济刺激政策下增长,但银行存款却不升反降,银行存款不仅没有起到削峰填谷的逆周期作用,反而助长了大起大落的顺周期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建宇  
建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在不同的金融摩擦情形下,通过银行部门传导渠道的利率冲击、技术冲击和资本流动冲击程度,并考察各类冲击是如何通过银行部门传导到实体部门,研究发现:利率冲击、技术冲击和资本流动冲击均对投资形成显著影响,但不同金融摩擦系数对投资的冲击差别较大;不同的金融摩擦系数下,利率冲击对汇率产生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随着金融摩擦系数的增大,汇率波动幅度逐渐变小,技术冲击对银行利差和净资产的影响越显著,资本流动冲击对银行利差和净资产的影响越显著。因此,建议政府部门的金融调控要准确把控国际国内形势,逆周期调节政策要因时因地制宜,从供求两端入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制定与逆周期调节相适应的外汇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康立  龚六堂  陈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银行和金融摩擦的两部门DSGE模型,对存在金融摩擦时经济波动的部门传导过程进行了考察。模型中,银行同时向两个部门提供贷款,从而对波动的传导起到了桥梁作用。运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行业贷款数据,我们以房地产和制造业两个部门为目标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存在金融摩擦时,来自房地产部门的经济冲击会对制造业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政府从量信贷政策对于这一过程的缓解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金融摩擦在经济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业务调节信贷规模,但其调控效果受到金融摩擦的影响。本文以金融摩擦为切入点构造了四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作用机理,进一步考察经济结构的周期性变化。研究发现,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使得数量型货币政策呈现出非对称效应;且在经济衰退期间,家庭将减少耐用消费品支出比例,企业更倾向于降低资本有机构成,因此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在金融周期中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此外金融摩擦是影响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同的金融环境导致金融摩擦的差异,从而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东  滕飞  
《通知》及理财细则的落地是对资管新规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促进资管行业平稳转型,并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18年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理财细则")。《通知》及理财细则的落地是对资管新规的补充和完善,有利于促进资管行业平稳转型,并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门主要指标的波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光耀  
研究金融摩擦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是考察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互动机制的重要视角,也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金融摩擦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观点,但是直到最近的金融危机才使得学术界认识到金融市场对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性。本文对这些领域的前沿文献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在一般宏观经济模型中描述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各种理论,并对金融摩擦理论在中国宏观经济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震  牟雯波  
本文采用DSGE模型,考虑银行部门存在杠杆率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研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法定准备金率作为逆周期货币政策工具更倾向于放大银行部门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但是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波动;在贷款价值比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上述结论依旧成立;时变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安排将会有效地降低银行部门的顺周期特征,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本质上来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属于行政调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资金供求关系,造成融资效率损失并且放大了银行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译兴  刘子玉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金融摩擦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本文利用带有金融中介部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定量刻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摩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将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加速和放大金融冲击,金融摩擦系数与经济波动乘数效应呈反向依存关系;资本质量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记忆性,而货币政策调控仅在短期内有效。在金融摩擦存在的情况下,这说明货币政策对金融冲击的调整将面临着周期匹配失调的约束,有关部门不仅要采用货币政策进行短期调控,还应高度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资本质量管理,在最大程度发挥虚拟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进而带动实体经济复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康立  龚六堂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生产的两部门开放经济DSGE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引入了带有金融摩擦的银行部门。目的是考察国际经济危机是如何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部门的出口需求,进而造成该国银行净资产的损失,并最终加速传导给该国非贸易部门的。模型中银行部门同时为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生产部门提供贷款,从而为危机的传导起到了桥梁作用。本文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目标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存在金融摩擦时,来自贸易部门的出口需求冲击能够更加显著地传导国内经济的非贸易部门;而政府合理的信贷政策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的传导。最后本文对出口冲击下金融摩擦和政府信贷政策进行了福利分析...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俊茹  范大路  
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银行的不同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刻画在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中银行的微观信贷行为,找到货币政策传统机制中微观基础缺失的原因,说明我国银行信贷渠道的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分布效应,选取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研究货币政策变化对贷款增长率和贷款供给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规模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烈,其次是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再次是不良贷款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战明华  
以金融摩擦条件下修正的状态证实模型为基础,本文首先对银行信贷渠道影响信贷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假说,并利用差异中的差异交叉项模型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一是银行信贷渠道的强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结构性错配效应,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显著地放大了这一效应;二是企业的国有属性强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但在考虑企业国有属性的条件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却对这种错配效应没有显著影响。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国有比重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因而,总的来看,经济中国有比重的提高,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信贷资源错配效应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最后,本文从产业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课题组  董继松  吴洁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蕴含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可观的增长潜力。本文重点研究商业银行应如何对高净值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在分析中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在高净值客户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通过完善客户关系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择适宜的高净值客户管理模式,推广信息系统及统计数据应用,加速创新符合高端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建立和完善高端客户增值服务体系等策略来实现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为商业银行进行高端客户管理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飞  沈润涛  
建议平稳、有序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加强产品净值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客户基础,选取部分理财产品先行先试,合理确定转型过渡期限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尽管其中对资管产品净值化监管的规定仅寥寥数语,但却广受市场瞩目,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规定对当前国内资管市场最大的参与主体——银行理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资管新规明确了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