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0)
2023(10643)
2022(8701)
2021(8238)
2020(7051)
2019(15956)
2018(15287)
2017(30004)
2016(16190)
2015(17893)
2014(17635)
2013(17554)
2012(16399)
2011(14450)
2010(14756)
2009(14087)
2008(13704)
2007(12382)
2006(10967)
2005(10397)
作者
(46573)
(38476)
(38029)
(36472)
(24956)
(18691)
(17577)
(14746)
(14699)
(13872)
(13159)
(13130)
(12444)
(12418)
(12401)
(11934)
(11576)
(11236)
(11116)
(11095)
(9546)
(9488)
(9486)
(9012)
(8880)
(8661)
(8656)
(8447)
(7865)
(7725)
学科
(60689)
经济(60600)
(55513)
管理(51735)
(49548)
企业(49548)
(30105)
金融(30105)
方法(28942)
(28921)
(27079)
银行(27046)
(26086)
数学(25194)
数学方法(24939)
(22447)
财务(22421)
财务管理(22375)
中国(22277)
企业财务(21667)
(20210)
业经(14007)
(13582)
(13396)
(12312)
体制(11798)
中国金融(11504)
(11447)
贸易(11434)
(11243)
机构
大学(225471)
学院(221859)
(93753)
经济(91780)
管理(81412)
研究(78109)
中国(70022)
理学(69216)
理学院(68480)
管理学(67302)
管理学院(66910)
(52221)
(47660)
科学(45032)
财经(40614)
(40534)
(38139)
中心(38097)
(37164)
研究所(36243)
(33036)
财经大学(31070)
业大(30953)
经济学(30613)
北京(30586)
农业(30235)
(28335)
(28257)
金融(27824)
经济学院(27698)
基金
项目(142474)
科学(111908)
基金(106451)
研究(100020)
(94314)
国家(93582)
科学基金(79609)
社会(64394)
社会科(61304)
社会科学(61287)
基金项目(55041)
自然(53021)
(52923)
自然科(51865)
自然科学(51847)
自然科学基金(50991)
(46216)
教育(45926)
资助(45851)
编号(37607)
(32903)
重点(32895)
成果(32449)
(30097)
(29395)
(29150)
科研(28553)
教育部(28305)
创新(28203)
国家社会(27407)
期刊
(98262)
经济(98262)
研究(69712)
(45546)
中国(45225)
(44390)
金融(44390)
学报(37889)
(33796)
科学(32631)
管理(32262)
大学(28899)
学学(27548)
农业(22087)
财经(21537)
教育(18475)
(18230)
经济研究(16967)
技术(15062)
国际(13760)
财会(13650)
(13107)
会计(12860)
(12601)
业经(12574)
问题(12515)
世界(11793)
理论(11330)
(10659)
实践(9997)
共检索到351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杨苌苌  
本文系统梳理并总结了联合论坛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或地区关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评估和监管的经验,包括将符合条件的金融控股公司纳入资本充足性评估和监管框架,确定合理的层次和范围用于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的评估和监管,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层面的资本充足性进行评估。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监管经验,明确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评估和监管框架的约束对象,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确定金融控股公司在集团层面的资本充足性评估和监管范围,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集团层面的资本充足性评估方法,强化对现有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评估方法中前沿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评估和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瑛  
资本充足监管是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目前正在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条例》,而资本充足监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联合论坛和欧盟的相关监管文件,介绍金融控股公司及由其为核心的金融集团资本衡量的主要方法以及欧盟的跨行业资本概念,并对我国的资本衡量法律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康华平  
由于我国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充足率是抵御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财务风险中,资本充足率风险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本文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监管支柱框架,结合我国金融实践,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风险的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胥爱欢  李红燕  
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监管独立性与有效性之间难以保持合理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难以实现动态平衡、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针对性、有效性手段不足、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难以适应金融创新要求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对美、英、澳三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方法和理念的研究,提出我国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一是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下调整和优化"一行三会"的职责和功能,建立以监管协作和信息交流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架构;二是建立以标准指标监管与弹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制度,促进金融控股公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红梅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上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美国以至少有一家银行子公司为确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条件,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则多以银行为母公司。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英国于1997年建立了统一的监管体制,同时确立原则性监管理念。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昕  虞磊珉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做出重大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作为中央银行所行使的宏观审慎管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两大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2018年11月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正式对外披露模拟监管试点的5家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金控集团")名单,并在综述中明确"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智富  
随着我国银、证、保业务的相互渗透和深入交叉,金融机构以控股公司形式出现成为发展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协同效应,提高了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监管难度,容易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通过对美、英、日、德等国在金融危机前后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变革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归纳其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郭明  张炜  
伴随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性面临挑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供求理论,剖析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对金融监管边界的突破,分析金融创新和国际监管标准对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边界有效性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金融监管制度要顺势而为促其健康发展;通过调整金融监管制度变量,确保金融监管边界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有效覆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的运行效率;金融监管制度的安排和创新,要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熊玉莲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巴塞尔协议为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性监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管理思路和框架,但现有监管无论在适用范围还是风险覆盖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和竞争焦点。在对银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资本充足监管中,我们应重视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建立灵活的资本补充机制,完善对金融衍生品的独立估值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宇明  
本次金融危机中,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大型金融集团暴露出的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比我国,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同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已逐步发展壮大,具有明显的系统重要性特征,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加大了行业的关联性,若风险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尤为迫切。本文以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及监管的演进和金融危机后的变革趋势为例,探讨加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国进  吴锋  
本文从银行资产风险和银行经理行为两个角度,阐述为什么资本充足率监管是银行谨慎性监管制度的核心和金融制度安全的前提,分析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对资本充足率计算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彻底处理不良资产和产权改革等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保证我国金融的稳定和安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衍行  徐婷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在优胜劣汰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显现出独有的生存优势。本文根据当前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格局调整与模式转变,分析今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并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香爱  
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体制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了这一进程中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应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制度。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海宽   孙维廉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0世纪中后叶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金融衍生产品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由金融机构间跨行业、跨国界收购与合并而形成的金融机构集团化经营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这对保障金融安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内企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