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1)
2023(11807)
2022(10092)
2021(9166)
2020(7957)
2019(18160)
2018(17951)
2017(34694)
2016(18813)
2015(21260)
2014(21271)
2013(21054)
2012(19657)
2011(17708)
2010(18162)
2009(17543)
2008(16954)
2007(15554)
2006(13663)
2005(12613)
作者
(53575)
(44588)
(44556)
(42822)
(28276)
(21401)
(20619)
(17207)
(17025)
(16010)
(15214)
(15065)
(14191)
(14190)
(14168)
(14052)
(13379)
(13112)
(13062)
(12864)
(11082)
(10869)
(10808)
(10198)
(10173)
(10032)
(10030)
(9973)
(8947)
(8826)
学科
(74559)
经济(74448)
管理(60955)
(55255)
(46541)
企业(46541)
方法(32373)
数学(28487)
数学方法(28251)
(28139)
(28078)
金融(28074)
(26428)
银行(26403)
中国(25997)
(25453)
(23046)
(20723)
业经(17560)
(16792)
财务(16751)
财务管理(16704)
地方(16626)
企业财务(15916)
(14734)
贸易(14722)
(14630)
(14325)
(13751)
农业(13644)
机构
大学(268080)
学院(267118)
(114263)
经济(111789)
管理(101134)
研究(89333)
理学(85920)
理学院(85018)
管理学(83773)
管理学院(83247)
中国(75534)
(60001)
(55533)
科学(51305)
财经(45881)
(45163)
(44129)
中心(44111)
(41763)
(41469)
研究所(40265)
业大(37295)
经济学(36849)
北京(34998)
农业(34549)
财经大学(34042)
经济学院(33424)
(33297)
(32109)
师范(31753)
基金
项目(171120)
科学(134206)
研究(127467)
基金(124295)
(106876)
国家(105986)
科学基金(90720)
社会(81842)
社会科(77699)
社会科学(77677)
(67129)
基金项目(65538)
教育(58474)
自然(56350)
(55882)
自然科(55024)
自然科学(55007)
自然科学基金(54064)
编号(52023)
资助(50833)
成果(44039)
(38984)
重点(38805)
(36884)
(36645)
(36173)
课题(35918)
国家社会(34186)
创新(33995)
教育部(33808)
期刊
(126798)
经济(126798)
研究(82206)
中国(56075)
(50232)
(41500)
金融(41500)
(40511)
学报(39256)
管理(37371)
科学(35455)
大学(30202)
学学(28576)
农业(25881)
教育(25253)
财经(23836)
技术(22687)
(20279)
经济研究(20227)
业经(19352)
问题(16739)
理论(14475)
(13803)
(13573)
财会(12947)
实践(12943)
(12943)
技术经济(12918)
(12616)
国际(11744)
共检索到412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祥勍  李源源  
现阶段虽然大中型银行无论在市场结构还是产权结构上都占据了我国银行业的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大而不能倒"的原因,真正对于银行体系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是个别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性机构。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也日益显现,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这两类机构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地方政府金融控制的产物,并对区域金融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应溯本归源,从地方政府目标效用入手,来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控制所造成的各种风险,确保区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许航敏  葛小南  孙洁  
一、引言2008年底,为了筹集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配套资金,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建设投融资平台,其融资有力地保证了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扩内需,保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米璨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仅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作为随时可能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源头也广受关注和讨论。本文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其风险,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财政金融稳定与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当的防控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分别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伟  黄亭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投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叶小媛  吕晓彤  
近几年是地方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城市圈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压力迫使很多城市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改善地方政府巨额负债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需从投融资平台市场机制、融资渠道、内部控制等多层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引发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能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各方面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汉金  曾伟  
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非理性盲目扩张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文章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现状,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营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增长的关系,对未来3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引致的债务风险做出了判断,并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相平  
2008年下半年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使得以地方投融资平台为载体的银行信贷融资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导力量。2011年10月17号,财政部发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等四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地方政府融资又打开了一条新路子。但是,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本文认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财政责任,不仅可以强化地方融资平台的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制度化,而且能够防范风险,不会给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较快...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牛文安  江月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投资融资体系的发展,对培育市场、提高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预算约束的底线,影响了地方财政的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钱龙  包先建  谢荣见  
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既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商品化问题。基于复式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从复式预算视角出发,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政府预算: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纳入公共预算;私人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既可以推向市场,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纳入专门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通过以上制度设计,期望科学地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同时也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立峰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创新出了适合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需要的融资模式,在推动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融资平台的风险不是融资平台自身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经济与投资活动中长期存在的体系性和体制性难题。要从财政、金融甚至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全局考虑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为融资平台创造规范发展的环境,促进融资平台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耿松涛  王毅  
在国家加大对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平台治理整顿的背景下,保留下来的平台公司出现了战略控股和金融控股两种集团化趋势。原来普遍采用的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对于这些拥有庞大资产规模和复杂经营方式的集团型企业已不再适用,而必须代之以新型的集团管控体系。文章结合城投行业的特点,对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操作管控三种典型模式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适用性以及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和途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文军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是近年来新兴的风险种类,具有政府性、隐含性、客观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形成缘由多种多样,其危害后果也不尽相同。防控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要坚持"管理科学、风险可控"、"有保有压,求优去劣"、"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总量压缩,盘活存量"的原则,建立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完善和强化平台法人制度与平台债务管理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红  刘金林  
尽管"打捆贷款"、"政府担保、财政兜底"的平台融资模式引起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及债务风险的剧增,但此模式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国家开发银行充分运用政府组织协调和增信优势,与地方政府共同孵化、建设合法、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市场,解决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存在的"市场主体缺失"和"市场融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市场的行为和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理念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的一种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