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530)
2022(8620)
2021(7901)
2020(6611)
2019(14604)
2018(14014)
2017(27391)
2016(14732)
2015(16089)
2014(16161)
2013(15777)
2012(14636)
2011(13013)
2010(13530)
2009(13101)
2008(12202)
2007(11117)
2006(9801)
2005(9409)
作者
(41468)
(34878)
(34297)
(33155)
(21835)
(16687)
(15711)
(13225)
(13192)
(12481)
(11928)
(11559)
(11279)
(11273)
(11054)
(10782)
(10227)
(10133)
(9966)
(9807)
(8855)
(8372)
(8355)
(7901)
(7844)
(7821)
(7725)
(7535)
(7104)
(6797)
学科
(58067)
经济(57970)
(48569)
管理(47917)
(40379)
企业(40379)
(27531)
金融(27528)
(25255)
银行(25239)
(24403)
(23006)
中国(22467)
方法(22453)
(21429)
数学(19688)
数学方法(19505)
(18086)
(15294)
财务(15263)
财务管理(15231)
(15063)
业经(14679)
企业财务(14675)
体制(12509)
地方(12344)
农业(12146)
中国金融(11319)
(11152)
(10475)
机构
大学(206376)
学院(206042)
(90707)
经济(88888)
管理(75933)
研究(71061)
理学(64749)
理学院(64057)
管理学(63100)
管理学院(62718)
中国(61382)
(48486)
(42268)
科学(39820)
财经(37315)
(35397)
(34742)
中心(34461)
(33884)
(31806)
研究所(31667)
经济学(30074)
业大(28512)
财经大学(28022)
经济学院(27185)
农业(26678)
北京(26465)
(25567)
(25378)
(24059)
基金
项目(135073)
科学(107766)
基金(100854)
研究(99192)
(87489)
国家(86796)
科学基金(74942)
社会(66170)
社会科(63012)
社会科学(62996)
基金项目(52733)
(52239)
自然(46879)
自然科(45839)
自然科学(45827)
教育(45216)
自然科学基金(45081)
(43640)
资助(41193)
编号(38051)
成果(32063)
(31191)
(31099)
重点(31052)
(29095)
(29025)
国家社会(28487)
(28251)
创新(27369)
教育部(27300)
期刊
(100311)
经济(100311)
研究(65499)
中国(44583)
(40018)
(38236)
金融(38236)
(33109)
学报(32126)
管理(30088)
科学(29304)
大学(25258)
学学(24258)
农业(20782)
财经(19892)
教育(18295)
(17034)
经济研究(16350)
技术(15696)
业经(15353)
问题(13198)
(10457)
理论(10222)
(10221)
(9904)
财会(9792)
国际(9740)
世界(9343)
技术经济(9152)
现代(9025)
共检索到323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东亮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行业领域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实体经济改革所导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而造成的。我国以利率控制和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为特征的金融控制体系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极强的所有制倾向,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借贷困难。廉价的信贷资源刺激了国有企业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扩张,由此导致这些行业出现了结构性国进民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控制,营造竞争性的金融市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盖凯程  周永昇  刘璐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是一个由历史形态主体性、现实结构多元化和实现形式多样性等构成的辩证逻辑体系。它与中国所有制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体系以及与之相一致的政策体系、实践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规定并描刻着中国所有制结构演进的主要脉络、外延边界和演绎方向,形塑了中国所有制结构在规模和质量上"国进民进"的历时性时空演绎总体特征。将"国进民退"作为一个实然命题,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序空间里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全景式、历时性实证观察可以发现:"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闻岳春  叶美林  黄福宁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过度且无适当监管,被认为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风险控制的缺位加剧了危机的扩散效应。该文以CDO这一结构性金融产品为例,从流动性、信用评级和定价等方面分析此类产品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指出我国金融创新不应因此次危机而停滞,关键是要在创新过程中有效监控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文静  许纪校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动因,主要包括规模、整合、地理位置、技术、学习与溢出以及多样化等,这六种结构性成本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成本。通过建立结构性成本动因的资源分配模型和基于低成本、差别化两种战略的结构性成本动因控制模型发现,在可利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不同结构性成本动因的影响,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西朝  沈俊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变化,一些商业银行根据大宗商品标准化程度高、流动性好、现货交易活跃等特点,开发出了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并逐渐成为主流的融资方式。结构性贸易融资,是指存货和(或)商品流可以从其所有者处单独分离出来并用于抵押及债务清偿的一种融资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当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如火如茶进行。国有企业以“产权制度转换、职工身份置换、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逐步进行改制重组,由单一国有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换,使绝大多数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有序退出,让民营资本及时跟进参与经营,实现“国退民进”。在“国退”中如何维护好金融债权,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在“民进”中如何加强对新生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是金融业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伟  
本文以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在测度出其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来揭示四部门(居民、金融、非金融企业、政府)结构性去杠杆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去杠杆不能有效抑制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而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去杠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存在行业异质性;在影响路径方面,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去杠杆均能通过对行业波动、财务杠杆、运营能力和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中介调节效应来降低系统性风险溢出。因此,有序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重点在于降低非金融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杠杆,控制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要降低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各部门杠杆波动率,控制广义货币增速和稳定经济增速,也要重视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来降低其系统性风险溢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国进民退"是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从局部的意义上,"国进民退"不是假命题,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来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彼此消长必须经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民营经济。第二阶段,在国企经过改革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不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平等竞争导致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存在的有进有退的正常现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博  
面对近年来上涨的房价,常规的调节土地供应、紧缩信贷等技术性措施,只能起到暂时的延缓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然后,从流动性控制和结构性改革两方面入手,探索抑制房价的根本性措施,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晖  赵峰  
通过在现有研究中加入生产负外部效应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笔者构建了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在存在较大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部分民营化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策略,全部国有化或全部民营化都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当经济体中负外部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时,过度民营化必然会导致"国进民退"①现象的发生,这是对经济结构的微调,并不能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年猛  孙久文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年猛博士、孙久文教授在《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3期撰文指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相反,居民消费绝对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其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消费占比则呈不断下降趋势,可见,中国整体消费结构呈现"国退民进、城强村弱"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考察,其基本结论如下:1.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是中国居民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永健  刘培阳  
本文利用1998—2008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方法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速度、货币存量、出口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与国有工业比重下降速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国进民退"是宏观经济景气度影响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应从优化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对微观结构影响的程度等方面去改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环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边俊杰  刘明迪  
我国经济已走到了依靠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的重要关口。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互动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文章基于知金互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构建出一个包括一个主线、两个闭环、五个关键环节的理想机制。通过挖掘各环节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产学研用金"联动创新机制、构建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条件的服务交易平台、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应用转化机制等建议,以促进产业升级并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红  吴莉昀  刘定  
本文构建考虑企业异质性与宏观审慎特征的DSGE模型,探索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以及改革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策略优化问题。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规则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同时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融资杠杆监管可有效平稳金融市场和经济波动;同时,在落实“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五大任务过程中,宏观审慎政策的介入可有效抑制资产泡沫形成、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冲击、预防经济过热,进而保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健推进;另外,相较于目标清晰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效果相对较弱且易加剧信贷资源的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