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3)
2023(11079)
2022(9030)
2021(8532)
2020(6755)
2019(15386)
2018(14775)
2017(28725)
2016(14656)
2015(16150)
2014(15662)
2013(14963)
2012(13112)
2011(11245)
2010(11021)
2009(10140)
2008(8239)
2007(6654)
2006(5328)
2005(4407)
作者
(35619)
(29841)
(29491)
(28125)
(18614)
(14091)
(13503)
(11581)
(11537)
(10155)
(10148)
(9882)
(9439)
(8928)
(8832)
(8751)
(8748)
(8525)
(8481)
(8438)
(7055)
(6929)
(6872)
(6818)
(6780)
(6713)
(6343)
(6240)
(5990)
(5775)
学科
(55218)
经济(55169)
管理(41197)
(41108)
(34569)
企业(34569)
方法(28018)
数学(25600)
(25444)
金融(25442)
数学方法(25236)
(22855)
银行(22850)
(22106)
中国(20944)
(17009)
(15336)
业经(13524)
(12793)
地方(12379)
(12062)
财务(12018)
财务管理(11994)
企业财务(11493)
中国金融(11085)
农业(10817)
(10061)
贸易(10051)
(9861)
理论(9545)
机构
学院(186888)
大学(183635)
(79153)
经济(77698)
管理(76156)
理学(67041)
理学院(66476)
管理学(65350)
管理学院(65002)
研究(53368)
中国(47300)
(36863)
(35049)
财经(30549)
中心(29123)
科学(29089)
(28037)
经济学(25896)
业大(24985)
(24985)
(23783)
经济学院(23714)
财经大学(23331)
(22495)
(22184)
师范(21936)
(21488)
金融(21050)
北京(20861)
商学(20778)
基金
项目(136757)
科学(109965)
研究(103635)
基金(101136)
(86099)
国家(85371)
科学基金(76005)
社会(68232)
社会科(65011)
社会科学(64998)
(53853)
基金项目(53777)
教育(48552)
自然(47440)
自然科(46420)
自然科学(46410)
自然科学基金(45559)
(44465)
编号(41934)
资助(40005)
成果(31850)
(30725)
重点(30596)
(30340)
(30021)
国家社会(29024)
创新(28249)
课题(28011)
教育部(27547)
(27204)
期刊
(74887)
经济(74887)
研究(50305)
(31194)
金融(31194)
中国(30532)
(29033)
管理(27551)
学报(23337)
科学(22332)
(21491)
大学(19769)
学学(18916)
技术(18476)
教育(17848)
财经(14746)
农业(14227)
业经(13167)
(12626)
经济研究(12420)
问题(9861)
理论(9709)
实践(8920)
(8920)
财会(8882)
技术经济(8336)
统计(8278)
(8054)
(7958)
科技(7946)
共检索到259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旭  
发展普惠金融,加快从金融排斥到普惠金融的转变是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有效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问题则是最关键的环节。从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根源出发,面向特定对象破解金融排斥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并基于该思路具体提出了面向特定对象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建立与正规金融有效对接的代理渠道,构建面向小微企业的主办银行制度等具体解决路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孟飞  
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着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问题。从正规金融机构的所有权结构来看,金融排斥解决的组织形态包括商业金融组织、公有制金融组织和合作金融组织。商业金融组织基于社会责任而向低收入群体和地区提供信贷资金。美国《社区再投资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立法参照。而遵循非营利性和地区化取向的公有制金融组织在解决金融排斥问题上有其独特的制度功能。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制的后果是越来越背离农村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合作金融组织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但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异化为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商业金融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着诸...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姚宏伟  
发展普惠金融,必须解决金融排斥这一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金融排斥不仅是一个金融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剖析了金融排斥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并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的金融排斥现象,指出我国主要面临着农村金融排斥与小微企业金融排斥两类金融排斥问题。整体上看,我国金融排斥程度较为严重,除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市金融排斥程度较低以外,其他省市均存在较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这表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区域性聚集特点。其中,农村金融排斥表现出地域性特点,中西部地区金融排斥较为严重,且民族地区尤为严重,而东部发达地区金融排斥相对较轻。最后,本文分析了金融排斥的内在形成机制,指出治理金融排斥问题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姚爽  王文荣  
数字普惠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三大风险缺陷,即数字鸿沟缺陷、因商业可持续而使社会效益目标失效的风险缺陷、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因"去风险化"产生风险缺陷。这些风险缺陷导致新型金融排斥的产生,尤其对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数字鸿沟引发金融机构对农村技术性金融排斥、因追求商业可持续引发对农村市场性金融排斥,因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去风险化"引发对农村风险性金融排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春霄  贾金荣  
金融排斥问题是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要解决金融排斥问题首先必须对金融排斥的程度进行科学测算。文章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构建了金融排斥指数的测度模型,确定了衡量金融排斥程度的金融服务的深度、金融服务的可得度、金融服务的使用度、金融服务的可负担度等四个维度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省际数据和确定的金融排斥指数测度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的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了具体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金融排斥程度普遍较重而且存在巨大差异。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欣  
在对现有金融排斥的研究文献汇总和对典型事实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可以从政府、市场、需求方和供给方四个角度对金融排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减少金融排斥的发展路径进行综述,并对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和研究展望。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欣  
在对现有金融排斥的研究文献汇总和对典型事实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可以从政府、市场、需求方和供给方四个角度对金融排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减少金融排斥的发展路径进行综述,并对文献进行总结评述和研究展望。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海岚   闫伟男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特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轻金融抑制与金融排斥程度,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从而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抑制/金融排斥→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传导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知识鸿沟”效应,并且不同区域的传导路径也存在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军  
所谓金融排斥是一个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它既是金融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金融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以经济和金融高度发达的英国为对象,考察其金融排斥的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总结其解决金融排斥问题的措施方法,为我们避免和弱化金融排斥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贵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万基  
农村金融排斥是指农村金融改革虽然取得相当的成效,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有限的这样一种阶段性农村金融市场表现。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历程,采用皮尔逊系数法对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地区贷款贡献率、就业人员数以及农业化水平是造成农村金融排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不同地区进行差异性区分,并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化程度,排斥指数从0.94跨度到0.41,区域化的差异极其明显。最后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农村金融排斥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措施,并结合国内地区性农村的实际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沈杰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姣华  李长健  
通过"六维度"分析法可以看出,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地理排斥、自我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以及市场营销排斥,其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村经济普遍表现出弱质性以及农村信用担保缺失等,而村镇银行的推出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是干预农村金融排斥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梅洁  康继军  华莹  
文章基于2006-2010年2 578个县(市)的大样本数据,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考察,分析了金融排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金融排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则呈上升趋势,金融资源使用效用性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金融排斥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排斥并非随当地经济增长而必然减少;(3)我国金融排斥逐渐呈现出由"设施缺乏指向"转为"机制缺乏指向"、由"个体特征指向"转为"区域禀赋指向"以及农业产业链前端受金融排斥加重三大特征。文章不仅提供了来自大样本的"中国证据",而且为决策部门综合动态把握金融排斥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可靠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梅洁  康继军  华莹  
文章基于2006-2010年2 578个县(市)的大样本数据,从区域角度对我国金融排斥状况进行了全景式考察,分析了金融排斥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东部地区金融排斥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则呈上升趋势,金融资源使用效用性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2)金融排斥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金融排斥并非随当地经济增长而必然减少;(3)我国金融排斥逐渐呈现出由"设施缺乏指向"转为"机制缺乏指向"、由"个体特征指向"转为"区域禀赋指向"以及农业产业链前端受金融排斥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