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1.209.1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7)
2023(15525)
2022(12885)
2021(11528)
2020(9645)
2019(21521)
2018(20921)
2017(40326)
2016(21019)
2015(23489)
2014(23256)
2013(22594)
2012(20902)
2011(18940)
2010(19185)
2009(18665)
2008(17486)
2007(15941)
2006(14411)
2005(13327)
作者
(58383)
(48998)
(48593)
(46337)
(31015)
(23171)
(22076)
(18566)
(18443)
(17321)
(16722)
(16179)
(15639)
(15575)
(15341)
(15058)
(14378)
(14321)
(13933)
(13554)
(12191)
(11743)
(11691)
(11227)
(11026)
(10903)
(10691)
(10365)
(9801)
(9450)
学科
(105082)
经济(104880)
管理(70292)
(63875)
(56164)
企业(56164)
方法(38993)
数学(33170)
数学方法(32979)
(31502)
中国(30498)
(29201)
金融(29194)
(26504)
银行(26484)
(25539)
(25187)
地方(23849)
业经(23168)
(22234)
(20545)
财务(20502)
财务管理(20474)
企业财务(19679)
(18608)
(17475)
理论(15469)
农业(14926)
环境(14582)
体制(14261)
机构
大学(304015)
学院(303199)
(141586)
经济(138938)
管理(115756)
研究(101805)
理学(99186)
理学院(98243)
管理学(96877)
管理学院(96334)
中国(83945)
(71802)
(61067)
财经(56309)
科学(53779)
(51078)
(49052)
中心(47651)
经济学(46642)
(45324)
研究所(43440)
财经大学(42077)
经济学院(41863)
(41347)
北京(38199)
业大(37060)
(36506)
(35843)
(35626)
师范(35276)
基金
项目(194484)
科学(156250)
研究(146484)
基金(145383)
(123792)
国家(122777)
科学基金(107795)
社会(100733)
社会科(95041)
社会科学(95016)
基金项目(75998)
(74463)
教育(67015)
自然(65171)
自然科(63789)
自然科学(63774)
自然科学基金(62715)
(61551)
资助(58466)
编号(57146)
成果(47332)
(44837)
重点(43601)
国家社会(42804)
(42508)
(41531)
(41492)
教育部(40171)
课题(39796)
人文(39253)
期刊
(162079)
经济(162079)
研究(100009)
中国(62487)
(59105)
管理(46192)
(45317)
金融(45317)
学报(41091)
科学(38406)
(38222)
大学(33211)
学学(31623)
财经(30439)
教育(28332)
经济研究(27803)
(26187)
技术(25326)
农业(24315)
业经(23023)
问题(20235)
(16404)
技术经济(16016)
国际(15227)
世界(14450)
统计(14329)
财会(14253)
理论(14049)
商业(13422)
现代(13406)
共检索到47514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海敏  孙齐齐  
随着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金融资本转向产业经济的融合模式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基于此,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2014—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由融到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一定程度上金融机构控股实体企业会抑制企业的投资效率,尤其对企业投资过度的抑制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社会责任能显著调节由融到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并且这种调节效应对投资过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旨在为探讨我国制造业选择产融结合的路径,以及如何利用由融到产的资本融合模式并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重要的经验数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罡  伍文中  
根据Baker等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利用2002—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公司金融化投资,其传导机制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压缩了市场套利空间,并传导到投资环节。进一步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地区市场化水平和政策扶持力度等将样本分组研究,发现对经济政策敏感性强的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金融化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焕明  马昭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下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作为连接二者的风险载体,宏观金融杠杆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为考察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各省份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政策的冲击,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主要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不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宏观金融杠杆波动通过阻碍技术进步抑制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本研究在结构性杠杆调整的背景下,为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效率,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功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孟庆斌  刘建涵  谢沛林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日趋严峻,金融系统风险不断累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2009年一季度至2020年四季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了商业银行监管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究金融监管政策能否发挥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加强商业银行监管显著降低了实体企业的金融化水平。该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测试了回归模型敏感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监管能够收窄企业金融-实体收益缺口,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其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互配合能够提升各自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明确了金融监管对微观企业的作用路径,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指标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探究了它的微观影响,为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松  谢雪妍  
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现有文献主要考察了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却忽略了这一行为可能带来的外部溢出效应。本文基于持股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的视角,采用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客户数据,考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可能路径。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可以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客户的融资约束,且当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依赖关系越强、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能力越弱时,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该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指标和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分别通过提高对主要供应商的付款能力、减少主要客户的抵押贷款比率两种不同的机制缓解其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融资约束;供应链溢出效应提高了主要供应商、客户的投资效率和创新水平。总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持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一结论对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强化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园  郑忱阳  江萍  刘超  
金融科技以金融业的科技创新为桥梁,通过改善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最终助力实体经济。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择2003—2016年除金融业、房地产业外的上市公司样本代表实体经济企业,采用投资效率模型测度企业的投资效率,探讨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呈"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在发展初期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在加以金融监管配合后的后期将有助于实体经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当前,中国金融科技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处于"U"型的上升阶段,即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正逐步得以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筝  李茫茫  刘放  
研发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量研发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相互参股所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工搜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数据,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研究样本对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实体"的产融结合模式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且这种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更大、监督作用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与风险分担两个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相对于融资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表明,产融结合特别是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这一模式成为正式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彦锋  王桂祯  胡著伟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主业的负面影响引发对其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的高度关注。为弥补股权结构对金融化影响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多个大股东为切入点,考察其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具有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对长期金融资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缓解第二类代理成本、降低两权分离度、改善企业外部信息环境是多个大股东抑制金融化的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能力越强以及企业所处地区法律环境越好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就经济后果来看,多个大股东对金融化的抑制能够促进实体投资。同时为企业优化股权结构、促进"脱虚向实"提供了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峻  朱密  
利用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风险投资持股对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行为,其中高声誉、非国有、联合投资的风险投资持股对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持股主要通过缓解实体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的双重机制抑制实体企业上市后金融化。运用Heckman两阶段方法、PSM方法处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风险投资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青  曾伏  吕鑫萌  
采用2007—2015年SITC REV4的产业分类与TTBD数据库进行匹配,并结合UNCTAD分类界定了数字贸易的研究范畴。通过熵值法测算了数字贸易反倾销水平,基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贸易反倾销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并实证分析了经济内循环对数字贸易反倾销抑制出口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反倾销显著抑制了中国数字贸易出口,而经济内循环则能在极大程度上削弱这一抑制作用;人力资源、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数字贸易开放度能够正向促进数字贸易出口。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会  夏志林  马佳  
本文选择2011—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机构持股不仅能够显著缓解实体企业投资不足,也能够抑制实体企业投资过度;调节效应检验表明,随着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增强,金融机构持股缓解企业投资不足的作用越强,当企业承担代理成本增大时,金融机构持股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的作用越强。本文厘清了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理,丰富了产融结合的研究内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征华   邓小琴   刘依璇   赖京毅  
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选取2012—2020年沪深A股连续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并结合异质性分析来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融资约束和非效率投资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效抑制非效率投资和缓解融资约束;融资约束在企业社会责任与非效率投资关系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效应呈现出较显著的异质性特征,社会责任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加敏感。研究结果从企业长远发展视角出发,丰富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和社会责任战略管理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实现质量强国,加快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红  李大荣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所有制改革使得非国有经济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在此过程中金融资源配置仍以国有部门为主,非国有经济难以通过银行中介和金融市场获得充足的支持。文章首先对中国金融抑制及其对所有制效率的影响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通过经典回归和VAR模型下的动态分析(包括格朗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金融抑制对所有制经济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最后从协调资产结构、利率市场化和发展银行中介与金融市场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