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10248)
- 2022(8371)
- 2021(7785)
- 2020(6473)
- 2019(14669)
- 2018(14120)
- 2017(27236)
- 2016(14266)
- 2015(16104)
- 2014(15834)
- 2013(15781)
- 2012(14706)
- 2011(13292)
- 2010(13580)
- 2009(13334)
- 2008(12577)
- 2007(11259)
- 2006(10083)
- 2005(9610)
- 学科
- 济(63054)
- 经济(62960)
- 管理(46496)
- 业(44372)
- 企(37514)
- 企业(37514)
- 融(27938)
- 金融(27936)
- 中国(26312)
- 方法(26211)
- 银(25260)
- 银行(25255)
- 行(24479)
- 数学(23825)
- 数学方法(23704)
- 财(22812)
- 制(20036)
- 农(15083)
- 务(14889)
- 财务(14862)
- 财务管理(14837)
- 贸(14795)
- 贸易(14779)
- 易(14602)
- 企业财务(14284)
- 业经(13723)
- 体(13059)
- 中国金融(11367)
- 体制(11331)
- 地方(11099)
- 机构
- 大学(207707)
- 学院(204288)
- 济(102404)
- 经济(100735)
- 管理(76823)
- 研究(73264)
- 中国(65634)
- 理学(65281)
- 理学院(64650)
- 管理学(63963)
- 管理学院(63577)
- 财(51361)
- 京(43078)
- 财经(40157)
- 经(36684)
- 科学(36081)
- 所(35065)
- 经济学(34983)
- 中心(34466)
- 经济学院(31577)
- 研究所(31165)
- 财经大学(30243)
- 江(28770)
- 北京(28030)
- 院(26148)
- 农(26123)
- 融(25892)
- 金融(25463)
- 商学(23047)
- 州(23043)
- 基金
- 项目(129015)
- 科学(104264)
- 基金(99064)
- 研究(97950)
- 家(84506)
- 国家(83877)
- 科学基金(72889)
- 社会(68102)
- 社会科(65020)
- 社会科学(65009)
- 基金项目(50810)
- 省(45436)
- 教育(44257)
- 自然(43093)
- 自然科(42143)
- 自然科学(42133)
- 自然科学基金(41452)
- 资助(41240)
- 划(38885)
- 编号(36946)
- 部(31689)
- 成果(31585)
- 制(31008)
- 国家社会(30350)
- 重点(29257)
- 教育部(28474)
- 中国(28001)
- 发(27624)
- 创(27427)
- 性(26954)
共检索到326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健 时海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投资结构失衡、投资区位失衡、投资主体失衡及投资领域失衡的四维失衡现象,研究表明,金融抑制是中国对外投资失衡的主要原因。为了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发展,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审慎推进资本项目改革,从而不断放松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对外投资的均衡、稳定发展。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对外投资失衡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依然是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挑战之一。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结构扭曲和经济失衡的结果。金融抑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抑制性的金融政策,扭曲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分配,造成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经常账户顺差。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及国内金融体系欠发达,拥有净储蓄的企业在国内直接投资或者金融投资机会较少。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适宜的技术或者廉价的生产要素以促进国内生产,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整体投资回报率。特别的,在金融抑制政策中,对金融市场的限制、信贷约束以及利率管制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碧珺 谭语嫣 余淼杰 黄益平
本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构造包括内源资金约束、外源资金约束、投资机会等在内的融资约束综合指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基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一方面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张也有不利影响。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于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差异性影响。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朱越腾 芦哲
本文研究中国对外开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金融发展。文章分别使用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指标度量对外开放度,通过分省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0~2009年期间对外开放是否影响中国的金融发展程度。为确保分析结果具有稳健性,文章引入规模、效率和竞争等细化指标度量我国金融发展的不同层面。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并未对我国金融发展带来显著推动作用,反而呈现抑制效应。本文认为,我国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不相协调,金融结构与贸易结构不相匹配,从而造成对外开放反向抑制金融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
对外开放 金融发展 贸易开放 金融开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立晟 王博
本文运用63个国家1970~200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各国对外净资产的决定因素及其与本国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一国对外净资产水平。发展中国家在融入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倾向于吸收长期资本;然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又导致资本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是中国对外净资产异常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本文旨在考察对外直接投资究竟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利用高度细化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首次从微观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而且还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概率。此外,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模型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即倾向于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期。本文从微观层面证实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创造效应,这一核心结论在剔除贸易中间商、排除加工贸易、剔除投资于避税港的企业以及采用最近邻匹配样本进行估计时都非常稳健。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 倍差法 生存分析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芸
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金融总量迅速增长 ,金融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日益提高 ,金融业得到长足发展 ,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但也不难看到 ,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仅处于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 ,利率管制、高准备金制度、业务范围自由度低、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共存等金融抑制的广泛存在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 ,并直接影响和制约未来中国金融发展。因此中国要从完善金融自由化的微观基础 ,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规范和发展金融市场 ,建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消除金融抑制 ,进一步推进金融自由化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金融抑制 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毛捷
中国经济运行的两个典型特征是经济增长依赖政府投资,金融抑制普遍存在。本文认为政府投资之所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原因就在于普遍存在的金融抑制导致企业融资能力受到限制以及经济不景气时经典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促使政府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力量。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命题:金融抑制是形成政府投资依赖的重要成因。理论模型和多维度的经验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均支持上述命题。改革金融体制、缓解私人部门面临的多重金融约束,将有利于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的依赖,并且也会产生诸多具有正外部性的结果。
关键词:
金融抑制 政府投资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谈儒勇
一、引言“金融抑制”这一术语是由麦金农(McKinnon,1973)和肖(Shaw,1973)提出来的。麦金农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他首先批判了新古典理论,认为它的假设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不符,它的政策主张因而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之后,他建立了所谓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士强
论我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王士强一、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下,二者的关系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经济条件下,钱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立晟 陈思翀
本文估算了中国1998年至2011年间基于市场价值的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季度数据,并运用Gourinchas&Rey(2007a)的现值模型量化分解了中国外部失衡调整中金融和贸易两种调整渠道的贡献度。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外部失衡中存在显著的估值效应损失,在2011年末达到4212亿美元,占对外净资产总额的25%;金融调整渠道能显著地解释约12%的外部失衡动态变化,并且与贸易调整渠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在我国外部失衡持续为正值的条件下,不但我国未来净出口增长率会下降,而且还将经历更低的对外净资产回报率。因此本文建议,在短期内应改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在中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毛健
本文认为,投资限制是经济外部失衡的根源,金融摩擦反而有助于降低外部失衡的规模。本文通过在HOM模型中引入投资限制与金融摩擦,分析表明,政府对于民间资本的投资限制将导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供给不足的受控产品部门,只能集中于竞争性的一般产品部门。在导致投资不足和消费不足的同时形成产能过剩,降低了民间资本的回报率,形成出口竞争性产品输出过剩资本的格局。而金融摩擦的存在,会缓解一般产品部门投资与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降低外部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困境的有效路径为:放松管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性行业;进行金融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投资限制 金融摩擦 资本回报率 外部失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薄弱、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金融抑制可防止资本外流,减少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金融抑制导致经济中的要素价格仍存扭曲,会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外部经常账户顺差以及收入分配失衡的结构性风险。为实现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逐步放开管制,理顺要素价格,降低经济运行的结构性风险,同时适时采取临时性的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的措施,化解外部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希果 许岩
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对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中国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内生于给予改革当中利益受损集团金融补贴的需要,为了维护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降低改革成本,在财政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以利差租金和货币发行收益为主要路径向国有企业、政府财政提供金融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下降,由金融抑制引发的社会风险的累积、金融效率损失等问题使得中国如果继续维持金融抑制政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效率损失。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利益集团 金融补贴 政治经济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琳 陈敏
通过构建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信贷资金分配的偏向程度和工业企业利息支出的差异程度等金融抑制变量,运用1997—2009年24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金融抑制对于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融抑制程度的降低,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也越低,并且来料加工占总加工贸易出口份额也在下降,反之相反。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加工贸易 来料加工 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