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1)
- 2023(12857)
- 2022(10714)
- 2021(10138)
- 2020(8354)
- 2019(19203)
- 2018(18834)
- 2017(36223)
- 2016(19265)
- 2015(21592)
- 2014(21012)
- 2013(20685)
- 2012(19267)
- 2011(17385)
- 2010(17448)
- 2009(16596)
- 2008(15655)
- 2007(13525)
- 2006(12343)
- 2005(11681)
- 学科
- 济(76987)
- 经济(76877)
- 管理(54660)
- 业(51652)
- 企(42937)
- 企业(42937)
- 中国(30887)
- 方法(29517)
- 融(29218)
- 金融(29214)
- 银(27162)
- 银行(27147)
- 数学(26467)
- 数学方法(26311)
- 行(26273)
- 财(25930)
- 制(24132)
- 农(21156)
- 业经(18218)
- 地方(16289)
- 体(16024)
- 贸(15990)
- 贸易(15972)
- 务(15800)
- 财务(15772)
- 财务管理(15739)
- 易(15675)
- 企业财务(15036)
- 农业(14114)
- 体制(13576)
- 机构
- 大学(260729)
- 学院(257138)
- 济(120764)
- 经济(118488)
- 管理(93999)
- 研究(93721)
- 中国(82341)
- 理学(79300)
- 理学院(78373)
- 管理学(77487)
- 管理学院(76964)
- 财(61536)
- 京(55422)
- 科学(48467)
- 财经(47326)
- 所(45105)
- 中心(44430)
- 经(43259)
- 经济学(40557)
- 研究所(40187)
- 江(38069)
- 经济学院(36511)
- 北京(35889)
- 财经大学(35569)
- 农(34828)
- 院(33626)
- 范(33434)
- 师范(33205)
- 州(30485)
- 融(30195)
- 基金
- 项目(163942)
- 科学(131094)
- 研究(127054)
- 基金(122253)
- 家(104384)
- 国家(103529)
- 科学基金(89231)
- 社会(85349)
- 社会科(81075)
- 社会科学(81061)
- 基金项目(63619)
- 省(59875)
- 教育(57976)
- 自然(52456)
- 自然科(51205)
- 自然科学(51192)
- 划(51100)
- 自然科学基金(50345)
- 编号(49990)
- 资助(49837)
- 成果(43007)
- 部(39199)
- 国家社会(37127)
- 重点(37069)
- 制(37028)
- 发(35974)
- 课题(35299)
- 教育部(34949)
- 创(34826)
- 性(34422)
- 期刊
- 济(134105)
- 经济(134105)
- 研究(90971)
- 中国(58738)
- 财(49447)
- 融(46943)
- 金融(46943)
- 管理(36400)
- 农(32718)
- 科学(32612)
- 学报(32098)
- 教育(28846)
- 大学(26564)
- 财经(25177)
- 学学(24449)
- 经济研究(22822)
- 经(21735)
- 农业(21104)
- 技术(20023)
- 业经(17930)
- 问题(17723)
- 贸(16638)
- 国际(15821)
- 世界(15384)
- 理论(12392)
- 业(12101)
- 现代(11597)
- 技术经济(11250)
- 财会(10934)
- 会计(10908)
共检索到41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璐瑶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由于是唯一的银本位国家,受到的外部冲击不同于其他国家,直到1934年6月才发生金融恐慌。为了摆脱金融恐慌,政府1935年6月进行了币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为此放弃了外汇管制。这场特殊的历史经历表明:外部资本的大量涌入很可能会对一国经济和金融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内部金融体系风险管理机制的缺乏和政府不适当的经济政策也会对一国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严重的冲击。在今天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下,仍需以史为鉴,在资本管制上采取适当措施以防范国际资本流入和金融系统监管不善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
金融恐慌 币制改革 资本管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文魁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经济萧条,金融机构纷纷破产。本文通过分析指出,经济萧条期反而是银行并购的最佳时期。通过选取在日本经济萧条的严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并购成长历程进行分析,引入营销学中的SWOT模型来分析其并购战略目标的选取,运用"股权收益率"模型分析其并购整合绩效,试图为处于经济萧条期的银行找出一条成长的道路。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白银收购法案 大萧条 法币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蔡琛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财税政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取向上具有较多的相同点,但在治理经验与理论支撑、减税政策运用、举债空间、支出投向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又存在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可以从加强政策稳定性、防范财政风险、提升高收入群体税收贡献、强化立法监督和动态监控等方面,完善推进中的积极财政政策。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大萧条 经济危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红芳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是税制改革的主题,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也为实施税收减免提供了财力保障。目前,燃油税和出口退税等方面的改革已经展开,下一步可考虑在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营业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物业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这一改革应该有一定力度,真正达到减负促经济发展的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红芳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减税作为税制改革的主题,应该加大力度,真正达到减负促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萧条 减税 税制改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段艳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禁烟失败,货币危机比战前更严重,迫使全国上下继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币制改革。时人纷纷主张"重钱贱银",推行大钱制度,恢复制钱,发行纸币,自铸银元,改铸铜元等。这些币制改革思想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晚清货币的近代化进程,也加剧了晚清币制的紊乱程度。
关键词:
币制改革 制钱 大钱 纸币 银元 铜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萧条经济学 有效市场假定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高培勇 王朝阳 汪川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既应立足于国内,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又要着眼于国际,通过开放与合作致力于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的不断完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应按照充分市场化和稳步国际化的主线,本着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清利率市场化、汇率体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关键领域的相互制约关系,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从机构、市场、监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好保障。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体制改革 市场化 国际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雁群
以前人们总戏谑说:"当美国感冒时,世界就跟着打喷嚏。"现在,美国果真患了肺炎而且很严重,世界则确确实实开始为长期住院而做准备了——经济萧条似乎真的开始了。当市场环境开始恶化,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为生存而绞尽脑汁,采取一系列从内至外的自救之举。其中最常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磊 刘鑫
日本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其中原因有很多,信息产业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发展起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因此日本信息产业在萧条时期的发展历程对一衣带水的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将对日本萧条时期的信息产业作进一步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信息产业 萧条时期 日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一夫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统计工作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有不少弱点,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们面临着根据新形势新需要进行统计改革的紧迫任务。不改革固然不行,不积极改革也不行。只有坚决积极地进行改革,才能较好地完成党在新时期所赋予统计工作的历史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林 李元玺 王伟俊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经济,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我国农业合作的基本经验(一)农业合作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