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8)
2023(5139)
2022(4088)
2021(3723)
2020(3041)
2019(6938)
2018(6344)
2017(12818)
2016(6322)
2015(7114)
2014(6875)
2013(6826)
2012(6295)
2011(5419)
2010(5828)
2009(5887)
2008(4838)
2007(4599)
2006(4185)
2005(4153)
作者
(17087)
(13933)
(13861)
(13161)
(8949)
(6546)
(6468)
(5604)
(5161)
(5034)
(4775)
(4704)
(4594)
(4425)
(4379)
(4301)
(4253)
(4061)
(3875)
(3581)
(3502)
(3396)
(3244)
(3241)
(3212)
(3183)
(3117)
(2913)
(2867)
(2821)
学科
(27061)
金融(27061)
(25411)
经济(25383)
(24255)
银行(24255)
(23629)
(21446)
管理(19851)
(18763)
企业(18763)
中国(15497)
(11775)
(11189)
中国金融(11171)
方法(10549)
数学(9695)
数学方法(9652)
(8545)
财务(8531)
财务管理(8511)
企业财务(8273)
(7007)
业经(6644)
地方(6641)
体制(6480)
(6354)
(5968)
贸易(5955)
(5833)
机构
学院(84999)
大学(84540)
(41868)
经济(40982)
中国(33724)
管理(32687)
研究(27903)
理学(26786)
理学院(26575)
管理学(26306)
管理学院(26144)
(24127)
(19539)
(18749)
银行(18736)
财经(18501)
金融(18427)
(17315)
(16979)
(16864)
中心(16502)
人民(15012)
经济学(14535)
财经大学(14197)
国人(13727)
中国人(13656)
中国人民(13493)
经济学院(13159)
(13141)
(12925)
基金
项目(50597)
科学(40504)
研究(38564)
基金(38546)
(32368)
国家(32098)
科学基金(28556)
社会(25981)
社会科(24955)
社会科学(24949)
基金项目(19844)
(18620)
自然(17395)
自然科(17090)
自然科学(17085)
自然科学基金(16825)
教育(16769)
资助(16530)
(15287)
编号(14981)
成果(12304)
(11763)
(11750)
重点(11324)
国家社会(11239)
(11218)
(11194)
(10938)
(10810)
教育部(10706)
期刊
(45381)
经济(45381)
(33858)
金融(33858)
研究(30938)
(20080)
中国(18763)
管理(13522)
财经(10497)
(9898)
学报(9566)
科学(9064)
(8861)
大学(8137)
学学(7960)
经济研究(7797)
理论(7008)
实践(6272)
(6272)
业经(6227)
中国金融(6002)
国际(5928)
技术(5890)
(5453)
问题(5432)
农业(5293)
财会(4794)
世界(4201)
会计(4191)
商业(4016)
共检索到14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炳荣   孙志红   魏涛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莲  张运鹏  
本文首先对监管独立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加以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实现监管独立的四个基础条件,并以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的FSA为例,分析这四个基础条件在实践中的体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睿锋  王舒婷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增长迅猛,外汇衍生品交易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渠道,促进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因衍生品交易导致金融机构破产和市场剧烈波动的例子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与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分析了外汇衍生品市场对金融市场稳定的促进作用及潜在风险,在借鉴国际上对衍生品交易监管措施和发达国家监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监管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通过指标编制和跨国/地区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系统考察了金融监管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效率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监管独立性程度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均有统计上明显的正面影响;(2)在金融监管独立性4个基本要素中,监督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最为突出,而机构独立性则对金融体系效率性的影响最为突出;(3)通过将监管独立性和机构独立性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刚  吴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冲基金规模、市场影响和行业特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从金融稳定视角看,对冲基金既可以基于不受直接监管的特点,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充当系统性风险"缓释器",也可以因高杠杆、隐蔽的操作直接或间接触发市场危机。为趋利避害,在构建对冲基金监管框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避免直接限制对冲基金投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细节,防止对其像共同基金或银行那样实施监管;二是在把握对冲基金市场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控制监督关键变量,提高预警能力;三是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努力引导加强市场纪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瑞琳  
金融稳定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它为实际资源的配置提供理性决策的基础,并为储蓄与投资营造出良好的氛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更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如何在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一个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川方明  何乐  
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重演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不仅需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单家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同时还需要宏观审慎监管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妍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崔静雯  白湘阳  
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沟通已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采用2005—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稳定沟通在短期内能够创造信息,引导股市收益朝中央银行合意的方向变化,随着时间推移,该影响会逐步减弱;但无论何种期限内,沟通都不能降低股市噪音,反而会加大市场波动。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沟通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结论表明:在短期内沟通能通过信号渠道引导公众预期,而沟通的协调渠道在任何时期内都不能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金融稳定沟通在金融市场中的效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扬  
发展金融市场的直接目的不是促成金融体系的稳定,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可能对于金融运行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从行政性为主向市场化为主的转换,从而也为央行提供了日益强大的促成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应从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文君  
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发达国家准备或正在改进其金融监管以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组建超级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合作和重新重视规则监管,其实质是通过监管的改进来避免监管套利、监管本位主义和监管宽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改进是其对本国金融监管的深刻总结,对我国有着多重启示。不仅使我国认清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不成熟一面,而且对我国的监管制度移植与本土化、监管分权和高度合作、以及规则监管在我国的实施都有着深远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饶波  郑联盛  何德旭  
由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国金融监管缺失的风险和加强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步演进为双层多头的分业监管模式,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但是危机的爆发表明这种监管体系缺乏统一监管者,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危机,因而存在监管缺陷和监管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危机后,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有效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着力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减轻美国金融监管体系与其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业务模式等的背离程度。新的监管体系方案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促进金融稳定,但并不能根除金融危机根源,并且可能萌生新的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洪涛  蔡利  蔡春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稳定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整体系统性风险的估计、系统性风险的分配和系统重要性四个方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论。本文认为,基于金融稳定监管不断演变的要求,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个机构风险研究,到整体系统性风险研究,再到单个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这样三个阶段;采用的量化研究模型从单指标模型,到多指标模型,再到网络分析模型;研究范式从线性研究到期望损失概率分布的尾部研究。金融危机后,针对"规模和关联太大,以致不容失败"的金融稳定监管缺失,监管层认识到监管重点必须从市场转到系统重要性机构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峰  李华民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实现金融稳定,进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寡头主导、大中小机构共存的市场结构具有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机理。我国已经形成了寡头主导、大中小金融机构共存的市场格局,但由于具有行政制度安排特征,同时由于具有“二国有”特征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过于薄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结构体系总体上垄断有余,竞争不足。因此,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应实现古典监管理论的回归:抑制金融垄断,促进金融竞争。在“后渐进改革”时期,促进竞争的途径是非国有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实现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合理化,由此推动金融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