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12)
2023(12247)
2022(10177)
2021(9221)
2020(7667)
2019(17234)
2018(17223)
2017(32261)
2016(17505)
2015(19818)
2014(19877)
2013(19592)
2012(18867)
2011(17287)
2010(17890)
2009(16961)
2008(16018)
2007(14557)
2006(13310)
2005(12615)
作者
(52312)
(43106)
(43045)
(40984)
(27499)
(20620)
(19647)
(16779)
(16519)
(15620)
(14802)
(14430)
(14023)
(13939)
(13673)
(13397)
(12707)
(12628)
(12508)
(12361)
(11276)
(10658)
(10569)
(9932)
(9904)
(9656)
(9623)
(9591)
(8809)
(8802)
学科
(74776)
经济(74693)
管理(43822)
(43554)
中国(32347)
(32289)
企业(32289)
(27743)
金融(27736)
(26643)
银行(26614)
(25953)
方法(23699)
地方(23500)
(22800)
数学(20802)
数学方法(20661)
(20230)
(19576)
(19564)
贸易(19545)
(19072)
业经(17311)
农业(15138)
(15110)
(13204)
(12996)
(12493)
地方经济(11898)
中国金融(11449)
机构
学院(249861)
大学(247896)
(106732)
经济(104278)
研究(94134)
管理(86356)
中国(78962)
理学(71357)
理学院(70483)
管理学(69361)
管理学院(68912)
科学(55258)
(54666)
(54323)
(48947)
中心(43788)
研究所(43779)
(43772)
财经(41129)
(40635)
(37143)
北京(35633)
(34319)
(34235)
业大(34125)
农业(33982)
师范(33918)
经济学(33879)
(33143)
经济学院(30663)
基金
项目(153917)
科学(119324)
研究(116684)
基金(107914)
(93976)
国家(93120)
科学基金(77272)
社会(72719)
社会科(69011)
社会科学(69000)
(61650)
基金项目(56007)
教育(52568)
(51602)
编号(48602)
自然(46363)
自然科(45180)
自然科学(45166)
资助(44546)
自然科学基金(44295)
成果(41453)
(39713)
课题(35564)
重点(35517)
(33648)
发展(32214)
(32094)
(31692)
(30309)
创新(30136)
期刊
(127586)
经济(127586)
研究(85207)
中国(59768)
(42582)
金融(42582)
(41659)
(39773)
学报(38318)
科学(34467)
管理(33459)
教育(32124)
大学(28998)
农业(27592)
学学(27142)
业经(21887)
技术(21443)
经济研究(21375)
财经(20524)
问题(17717)
(17652)
(16614)
国际(15381)
(14047)
理论(13049)
商业(12200)
世界(11961)
图书(11947)
实践(11656)
(11656)
共检索到416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建森  
金融开放是未来我国经济领域开放的焦点和重头戏。众所周知,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潜在的风险也很显见,全球多个国家的实践证明,盲目放开金融大门后果非常严重。我国金融体系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系衍化而来,大型金融机构以国有控股为主,金融运行的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利率、汇率等金融要素的定价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构架以及法律体系,与目前以英美为代表的国际主流金融监管和法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从我国金融体系特征出发,稳妥推进金融的进一步开放。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磊  邵兴宇  王宇  
各国金融机构特征及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有着显著差异,看清这些差异并探究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30年来金融发展路径背后的逻辑并为今后的金融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纵观历史,一个高效的金融结构必然是金融演进客观规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也普遍来自于其不同发展阶段及经济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金融资产负债表存量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特征,并总结出这些经济体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具体来说:第一,总体视角看,各国金融体系普遍呈现规模增大、多元化、关联化的趋势,尽管中国金融结构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复杂性同样大幅提高;第二,部门视角看,各国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是所有比较样本中唯一政府净金融资产为正的国家,反映了特有的所有制结构及政府职能;第三,工具视角看,中国金融部门对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债券工具则过度集中于金融部门。中国金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工具和组织的多样性,同时缩短金融资源最终使用者与最终供给者的距离,抑制金融体系内部过度关联的倾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柳圆圆  
高度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既指明"十四五"期间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取向、任务和要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斌  
后危机时代,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我国政府需要从长远的战略视角来研究和剖析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及我国金融开放等问题,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过程的同时,应当辩证地看待改革可能带来的效果。一方面,我们应以亚洲区域内经济金融合作的不断推进为契机,着力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应加快黄金储备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决策和协调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蕾  曹玉昆  陈锐  
随着能源问题和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寻求环境、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构建我国碳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力图通过分析我国碳金融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十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基本形成,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明显提高,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生力量。然而,金融排斥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十三五"期间,建议加强普惠金融发展顶层设计;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理权  
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提出了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架,论述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方向及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龙生  
法国的金融体系是按法国的经济、金融以及政治的要求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以1800年法兰西银行的建立为标志,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今天,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法国金融体系为不断地适应新的形势,作出新的演变。但是目前法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下面就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作逐一介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曲凤杰  
一、本文对金融开放的界定本文将金融开放界定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的过程,其反映的是其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规则、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从内容上看,包括作为服务贸易开放内容的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以及货币的国际使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曲凤杰  
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式的金融发展模式和金融自由化遭到广泛质疑,国内外普遍把金融危机归因于金融业过快膨胀、金融衍生工具的花样翻新以及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等。对危机经验的上述认识,很容易推导出谨慎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和强化金融管制的政策主张。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恰恰要立足建设开放的现代金融体系目标,化"危"为"机",变被动开放为积极融入和介入,谋求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迈进做必不可少的金融开放准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宏元  文博  
金融体系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两种金融体系的形成原因,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探索和思考。认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应以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为导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段志明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者应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补短板,加大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优化适老金融服务,围绕重点区域、关键细分领域创新金融服务,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