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6)
- 2023(17931)
- 2022(15086)
- 2021(13903)
- 2020(11833)
- 2019(26682)
- 2018(26333)
- 2017(49867)
- 2016(26908)
- 2015(29813)
- 2014(29535)
- 2013(28895)
- 2012(26161)
- 2011(23205)
- 2010(23324)
- 2009(21602)
- 2008(20566)
- 2007(18053)
- 2006(15615)
- 2005(14002)
- 学科
- 济(104299)
- 经济(104147)
- 管理(81484)
- 业(79062)
- 企(65159)
- 企业(65159)
- 方法(51037)
- 数学(45652)
- 数学方法(45158)
- 财(35641)
- 中国(32407)
- 融(29627)
- 金融(29623)
- 农(28770)
- 银(28214)
- 银行(28169)
- 行(27011)
- 制(26597)
- 业经(23622)
- 务(22254)
- 财务(22191)
- 财务管理(22134)
- 企业财务(21093)
- 贸(21000)
- 贸易(20986)
- 易(20506)
- 农业(19772)
- 地方(19668)
- 学(17707)
- 体(17409)
- 机构
- 大学(369286)
- 学院(368697)
- 济(154316)
- 经济(151291)
- 管理(143592)
- 理学(124386)
- 理学院(123180)
- 管理学(121058)
- 管理学院(120403)
- 研究(116348)
- 中国(95704)
- 财(76048)
- 京(75119)
- 科学(68383)
- 财经(60382)
- 农(59794)
- 中心(57697)
- 所(56355)
- 江(55117)
- 经(55028)
- 业大(54291)
- 研究所(50793)
- 经济学(49305)
- 农业(46750)
- 北京(46281)
- 财经大学(45273)
- 经济学院(44786)
- 范(43685)
- 州(43592)
- 师范(43100)
- 基金
- 项目(250812)
- 科学(198221)
- 基金(184815)
- 研究(181441)
- 家(161121)
- 国家(159782)
- 科学基金(138482)
- 社会(118068)
- 社会科(112244)
- 社会科学(112215)
- 基金项目(97414)
- 省(97253)
- 自然(89492)
- 自然科(87515)
- 自然科学(87492)
- 自然科学基金(85964)
- 教育(84512)
- 划(81635)
- 资助(75738)
- 编号(72647)
- 成果(58633)
- 重点(56258)
- 部(55876)
- 创(53255)
- 发(52162)
- 国家社会(50120)
- 创新(49835)
- 制(49504)
- 课题(49302)
- 教育部(48949)
- 期刊
- 济(160008)
- 经济(160008)
- 研究(105300)
- 中国(73054)
- 财(61377)
- 学报(57859)
- 农(53214)
- 管理(52801)
- 科学(51242)
- 融(48229)
- 金融(48229)
- 大学(45056)
- 学学(42557)
- 教育(35380)
- 农业(34582)
- 技术(31460)
- 财经(30213)
- 经济研究(26679)
- 业经(26017)
- 经(25815)
- 问题(21146)
- 理论(18416)
- 贸(18115)
- 统计(18032)
- 业(17994)
- 版(17730)
- 财会(17131)
- 技术经济(16725)
- 策(16595)
- 商业(16593)
共检索到54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鲜雨石 符大海
一国扩大金融开放必定引致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且受制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作用,但现有文献尚未从实证分析上识别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因果效应和影响机制。笔者以1970—2018年不平衡跨国面板有效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检验结果证实:一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此影响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均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这导致金融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间呈现显著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金融开放程度提高通过改善资本生产率这一渠道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立论。本研究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揭示了金融开放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丰富了金融全球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金融开放政策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全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因素,并运用1993-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造了一个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要素替代弹性、二元经济引发的巨大就业压力和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这些发现意味着,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可能进入上升通道,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视劳动者利益的政策调整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二元经济 刘易斯拐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琦
通过建立一个两个产业三个部门经济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劳动份额的演进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但U型曲线的形态与拐点位置将受到农业技术进步与自雇者就业状况和生产技术影响。通过一个包含52个国家和地区1970—2010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劳动份额的U型拐点大约在6728国际元左右(2005年不变价,以下同),在控制了第一产业份额和非农自雇者收入占GDP比重后,拐点分别推迟到8142国际元和提前到6343国际元。基于跨国数据样本与中国数据所进行的比较分析表明,我国劳动份额已经出现由下降转为上升的明显征兆,但仍需要政府对农业给予足够重视,通过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扬波
笔者从劳资利益分配框架的视角出发,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要素分配份额的因素,通过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7年~2008年的我国29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各因素对劳动报酬份额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提高的资本产出比、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缺位以及政府长期以来的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政策取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勇 张建武
本文通过引入制度的异质性,在制度变迁的视角下研究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运用中国市场化指数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表明:资本深化显著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但是,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受到制度变迁的影响,较优的制度水平有助于抑制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效应。即便控制产业结构、全球化等其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因素,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成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兵 陈岩 李毅
在将SITC贸易部门分类与工业分类体系匹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全球及分国别的制造业行业进口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行业交互项,细致对比了进口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劳动收入占比呈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即进口贸易扩张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间呈现明显差异,西欧和美国的负效应最为明显,而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影响次之,日韩两国的影响则最小。区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究也证实,进口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降低作用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了劳动收入占比的行业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祁毓 杨春飞
将日趋严峻的全球债务风险问题和收入不平等问题结合,有助于从经济社会多维视角理解公共债务的风险"内涵",深化和丰富收入不平等财政干预机制的"内容"。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债务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可能机制,基于全球1980年至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到了与研究假说一致的公共债务分配效应证据。研究发现,公共债务加剧了各国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选择多种公共债务指标和收入不平等指标得到的结论依然稳健,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债务影响收入不平等两个重要的传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生的收入差距抑制效应并不能扭转总体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公共债务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在发达国家和高税制累进度国家会得到缓解,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管控公共债务的"社会风险"、缓解财政干预机制的分配扭曲效应,需要适当降低公共债务规模,规范公共债务用途、优化公共债务结构、提高公共债务的使用绩效,提高税制累进度,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借用还"机制,扩大公共债务的分享受益范围。
关键词:
公共债务 收入分配 中介效应 异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勇 柏喆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是探究收入均衡分配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技术进步偏向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使用省级层面面板数据,通过供给面标准化系统法测算省级技术进步偏向,并在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偏向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作用的基础上,重新探究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效应、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发生的逆转作用。结果显示:第一,技术进步偏向通过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各省份资本与劳动的相对边际产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整体上,1990-2016年技术进步偏向不仅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趋势,而且能够解释2007年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出现的上升趋势。第二,资本与劳动的要素禀赋是使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关键要素,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稳定正相关关系。第三,基于产业结构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进一步考察再次表明产业结构是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行健 刘鑫 杨碧云
基于69个国家1978—2011年期间的面板数据,本文通过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旨在以跨国样本为出发点研究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探究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城市化对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城市化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经济结构间接影响人均居民消费。
关键词:
城市化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虞文美 杜亚斌 曹强
基于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建立的理论模型,使用具有空间截面相关特征的Driscoll和Kraay(1998)方法,以及全球135个国家5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存在U型关系,即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一开始是负向的,人力资本超过临界值之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内生巴萨效应为负,年龄结构和政府消费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是模糊的。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到其内部结构,研究要素禀赋效应和内生巴萨效应,这对研究实际汇率具有重要启迪。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潘捷 杨永聪 刘丽冰
文章基于1998~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开放水平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能够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无论是从事实开放还是法定开放的角度来看,金融开放均有效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就作用机制而言,一国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通过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推动金融发展两个途径,有效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因此,坚定不移推进金融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推动金融深化发展,对于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开放 出口技术复杂度 国际贸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彭红枫 张容菁
资本市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基于38个国家2004—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使用资本账户开放(GKAOPEN)数据库中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连续时间变量,实证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各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抬升开放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资本市场流入开放会加剧金融波动,进而增大开放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资本市场流出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取决于合规投资带来的经济增益和资本外逃造成的风险抬升两种相反效应对冲的结果,总体表现为流出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不明显;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开放成熟度能够降低资本市场开放的风险效应。因此,各国应结合本国金融深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择向、择时、择序开放资本市场以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斌 吴江 冯迪
劳动收入份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差距,采用了中国2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既显著影响了收入差距,又通过GDP、人力资本、开放度等因素影响了收入差距,并且东中西部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一结论可为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以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且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对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劳动力丰裕程度较低的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较大;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效应逐渐减弱,该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全球价值链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吗——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波动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关系探究—基于省级数据的测算分析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国内价值链分工会提升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吗?——基于2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
政府数据开放能否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开放经济视角下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
人口老龄化、技术偏向是否加剧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对外开放与劳动分配比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
中国IFDI、OFDI与出口贸易的互动机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