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4)
2023(13742)
2022(11373)
2021(10228)
2020(8221)
2019(18673)
2018(18051)
2017(33953)
2016(18063)
2015(19716)
2014(19708)
2013(19504)
2012(18606)
2011(17179)
2010(17684)
2009(16684)
2008(15715)
2007(14028)
2006(12642)
2005(12144)
作者
(53501)
(44705)
(44293)
(42449)
(28588)
(21443)
(20071)
(17063)
(17033)
(15954)
(15497)
(14831)
(14519)
(14476)
(14147)
(13887)
(13110)
(13047)
(12880)
(12565)
(11518)
(10990)
(10788)
(10323)
(10212)
(9993)
(9932)
(9437)
(9157)
(8752)
学科
(98309)
经济(98235)
管理(50195)
(49984)
(39290)
企业(39290)
中国(32030)
方法(31643)
地方(28653)
(27858)
金融(27858)
数学(27810)
数学方法(27621)
(25807)
银行(25786)
(25075)
(22027)
(21706)
业经(20575)
(19367)
(18122)
地方经济(16589)
农业(15809)
(15164)
贸易(15148)
(14596)
(13711)
财务(13678)
财务管理(13653)
(13588)
机构
学院(264637)
大学(263050)
(124468)
经济(122078)
研究(99671)
管理(94946)
中国(80453)
理学(80364)
理学院(79388)
管理学(78237)
管理学院(77739)
(57168)
科学(57153)
(55716)
(50888)
研究所(45780)
中心(45410)
财经(45000)
(43233)
经济学(41036)
(40802)
(40703)
经济学院(36768)
北京(35906)
(35675)
业大(35215)
(34566)
师范(34169)
财经大学(33474)
农业(33329)
基金
项目(168899)
科学(133863)
研究(123878)
基金(123155)
(107504)
国家(106614)
科学基金(91153)
社会(82274)
社会科(78466)
社会科学(78449)
(66235)
基金项目(64041)
自然(56131)
教育(55749)
(54966)
自然科(54877)
自然科学(54864)
自然科学基金(53941)
资助(50786)
编号(47835)
(42585)
成果(39098)
重点(39044)
(37398)
国家社会(35258)
(35237)
课题(34744)
发展(34690)
(34137)
创新(33149)
期刊
(145884)
经济(145884)
研究(89098)
中国(57864)
(43342)
(42228)
金融(42228)
(40441)
学报(39504)
管理(37659)
科学(36989)
大学(30303)
学学(28868)
教育(26833)
农业(26802)
经济研究(25647)
财经(23999)
技术(22627)
业经(22061)
(20857)
问题(18618)
(14875)
技术经济(14447)
(14042)
世界(13883)
国际(13736)
商业(13051)
统计(12854)
现代(11921)
理论(11765)
共检索到425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文涛   戴淑庚  
加深对金融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引导金融开放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5—2021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结构性”驱动作用,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驱动作用尤其明显。与资本流动强度相比,金融业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中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金融开放对其驱动作用呈依次递增态势。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开放会通过激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渠道优化经济发展质效,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金融监管强度较高的地区,金融开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存在非线性门限效应,当其跨过一定门限值之后,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强的驱动效果。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提供可靠的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林汉  李建国  
文章利用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首先采用非角度和非径向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odel)模型测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基于面板平滑转移回归模型(PSTR)从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层次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最后检验了经济开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规模、结构和效率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稳健的正向提升作用。经济开放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且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递增促进效应,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张昉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推动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优化调整融资结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优化调整金融机构体系的重点是推动银行体系制度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优化调整金融市场体系离不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调整金融产品体系需积极营造有序、创新的制度环境,引导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小娟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结构性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回顾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规律,发现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服务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路径;集群和分散是区域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因;需求变动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回顾美国、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经验,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现状,本文总结了美国和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四大启示:一是释放消费需求、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二是释放市场潜能、谨慎运用行政力量;三是研发创新技术、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四是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内部升级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一、深入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兵  胡振兴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2008—2017年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构造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杠杆不具有门槛效应;金融企业金融杠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本文运用差分GMM和系统GMM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解决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分析研究得出金融企业的高杠杆不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现阶段处于合理水平,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高明   边亚静   石可敬   冯琛琛  
在选取2011—2021年面板数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各省级行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后,从双创视角研究了数字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推动效应,且双创驱动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地区与政府干预程度不同,数字金融的作用效果会有所区别;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且双创因素能够动态强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本文将2004—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与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相匹配,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背后可能的调节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合理阈值;上市企业的所在区域、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杠杆率合理阈值的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投资规模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之间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削弱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为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杠杆率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边际效应更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创新活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  董璐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纲  
2018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作用,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精准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三箭齐发",即在贷款投放、支持民营企业债券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芳  李紧想  孙策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投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投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并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投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投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为重要中介路径,但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郭威  盛继明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缺乏深度融合,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呈现出多重失衡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金融供给配置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期限结构失衡、金融供给方式结构失衡、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失衡、金融供给阶段结构失衡和金融供给政策衔接失衡。进入新发展阶段,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和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愿和能力,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保障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