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0)
2023(18209)
2022(15459)
2021(14332)
2020(12129)
2019(27500)
2018(27126)
2017(51598)
2016(27992)
2015(31288)
2014(31336)
2013(30866)
2012(28489)
2011(25972)
2010(25991)
2009(24469)
2008(23201)
2007(20604)
2006(18343)
2005(16479)
作者
(83658)
(69330)
(68903)
(65672)
(44051)
(33337)
(31354)
(27224)
(26678)
(24761)
(23765)
(23484)
(22189)
(22043)
(21553)
(21545)
(20741)
(20518)
(19911)
(19851)
(17321)
(17236)
(17037)
(15889)
(15784)
(15401)
(15346)
(15230)
(14037)
(13597)
学科
(120489)
经济(120359)
管理(77504)
(74648)
(60246)
企业(60246)
方法(48794)
数学(42591)
数学方法(42205)
中国(35752)
(35353)
银行(35205)
(33553)
(32381)
金融(32373)
(29437)
(29262)
(28423)
地方(27906)
(26793)
业经(25018)
(20081)
贸易(20063)
(19457)
农业(19412)
理论(18871)
(18766)
财务(18690)
财务管理(18655)
(18231)
机构
大学(397194)
学院(394299)
(163482)
经济(159920)
管理(151184)
研究(138593)
理学(129352)
理学院(127901)
管理学(125659)
管理学院(124987)
中国(114600)
科学(85342)
(84550)
(76210)
(71652)
(70827)
研究所(64747)
中心(64475)
业大(61324)
财经(60570)
(58731)
农业(56606)
(54984)
北京(53626)
经济学(50448)
(49639)
(49406)
师范(48786)
(47981)
经济学院(45290)
基金
项目(266713)
科学(207162)
基金(192843)
研究(189890)
(170132)
国家(168713)
科学基金(143029)
社会(119792)
社会科(113497)
社会科学(113465)
(104082)
基金项目(102190)
自然(93978)
自然科(91743)
自然科学(91716)
自然科学基金(90070)
(87988)
教育(86187)
资助(79804)
编号(76242)
成果(61740)
重点(60102)
(57877)
(56904)
(55192)
课题(52905)
创新(51623)
科研(51324)
教育部(49288)
计划(49286)
期刊
(181652)
经济(181652)
研究(122857)
中国(78646)
学报(68632)
(64650)
科学(59966)
(59720)
金融(59720)
(57261)
管理(54792)
大学(50824)
学学(48487)
农业(42094)
教育(38713)
技术(32057)
财经(30552)
经济研究(29876)
业经(27278)
(26111)
问题(22861)
(21342)
理论(20164)
技术经济(19234)
科技(18682)
(18656)
实践(18195)
(18195)
业大(17466)
(17378)
共检索到60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鑫  冯育宁  金昭煜  
亚洲大多数经济体的金融体系一直以银行系统为主导,研究银行业风险对于亚洲经济体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基于此,采用PMG估计法,以1996—2020年43个亚洲经济体为样本,研究金融开放对亚洲整体及其各子区域银行风险承担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并加入2项银行业开放特征指标和6项制度因素指标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开放对亚洲整体的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在长期表现为显著降低,短期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各子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东亚与东南亚、西亚这两个地区的银行风险承担在长期内有所降低,中亚地区在长期内上升,而南亚地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作为亚洲地区两个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东盟10+3”与RCEP所涵盖的子样本经济体的结果显示,在长期和短期内,金融开放都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对亚洲整体样本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升,政府效率的上升可能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提升银行稳定性,而外资银行占比的提升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于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亚洲经济体加强区域内政策协调并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博华  张成虎  李崇  
本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增长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三个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风险偏好渠道以及间接渠道,验证宏观经济增长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相关性。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即当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低的风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武博华  张成虎  李崇  
本文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宏观经济增长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三个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风险偏好渠道以及间接渠道,验证宏观经济增长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正向相关性。结果发现,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更强,即当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会倾向于承担更低的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薛骊阳  
笔者从市场竞争与商业银行组建消费金融公司两个角度,构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出两条相反的影响渠道,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分流了固有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破产风险;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风控技术变革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的组建并不能降低整体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但区域性商业银行成为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体,扩大了业务规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而降低了风险承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忠璐  
本文从风险管理、经营效率、盈利水平和风险传染四个维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运用2003-2014年中国143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变革,经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弥补了其在盈利性及风险方面不利的冲击,降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促进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降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提升程度最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立足自身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威亚  魏玮  周晓博  
基于2005-2014年146家中资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将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水平。这是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造成居民和企业搁置投资,增加银行储蓄,提高了银行净流动性头寸,从而致使银行贷款增加,风险承担加大。研究同时发现,资产充足率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资本充足率不同的银行,扩张信贷的动力存在差异,流动性改变对信贷增加的边际影响也有所差别。这一结果也印证同一观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改变银行净流动性头寸和信贷规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研究结论意味着保持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对于确保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郝威亚  魏玮  周晓博  
基于2005-2014年146家中资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将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水平。这是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造成居民和企业搁置投资,增加银行储蓄,提高了银行净流动性头寸,从而致使银行贷款增加,风险承担加大。研究同时发现,资产充足率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小。资本充足率不同的银行,扩张信贷的动力存在差异,流动性改变对信贷增加的边际影响也有所差别。这一结果也印证同一观点: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卫国  尹智超  吴昌银  
文章运用GMM模型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和资本账户开放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否会因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结果显示:货币政策越宽松,或者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越多;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会因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旺  黄家炜  汪澜  
金融开放是加剧银行业风险还是分散风险,是颇具争议的研究课题。本文借助Gygli et al.(2018)的金融开放指标,应用1999—2016年98个国家的跨国数据,检验了金融开放和银行风险承担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关系。从长期均衡关系来看,金融开放显著地提高了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长期"促进效应";从短期关系来看,金融开放则存在一定"风险效应"①。进一步研究发现,短期"风险效应"与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不存在关联,而与市场制度环境显著相关,即完善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弱化"风险效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文章支持"以开放促改革"的观点,强调完善市场制度环境的重要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元  马永凡  
企业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却呈下滑趋势,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银行风险承担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企业投资水平进而提振实体经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水平,且这种作用在成长期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非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有赖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具体来说,表内风险承担强化了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而表外风险承担则对其有所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作用对企业投资呈U型影响,且二者目前已经由竞争跨入竞合阶段。据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科技与金融融合的配套政策,通过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优化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协同配合效应,以形成稳投资、促投资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理  冯科  刘雨峰  
本文区分商业银行外部与内部的金融科技,基于存、贷、汇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影响渠道,探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如何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并以2011—2020年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商业银行规模对于金融科技影响其风险承担的效果具有调节效应,银行规模越大,则金融科技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另外,商业银行类型、股权结构同样可以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在相关机制探讨中,对资产端与中间业务端的影响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现实背景和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窦菲菲   丁亚丽  
金融科技的价值创造方式和经营模式都与传统金融存在差异,其对金融产品、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改变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发展。本文从资产端和负债端研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作用途径。本文研究表明:(1)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强;(2)金融科技发展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负债端的风险承担意愿就越弱;(3)从动态演进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4)从横向比较来看,相比于中小型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响应更为敏感。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将银行金融创新分为降低项目监督成本和提高投资回报率两种类型,利用银行在融资市场的博弈均衡模型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两种类型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金融创新,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更大,且当投资项目收益率较低时,降低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更有利于提高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的结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之扬  王欢  夏凡  
本文以2007—2020年258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可控风险承担、不可控风险承担、经营风险承担和滞后风险承担四个方面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提升银行不可控风险、经营风险和滞后风险承担水平,但对银行可控风险承担水平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别银行风险承担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敏感性不同,且宏观层面因素对银行经营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控制变量和删除金融危机期间样本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利润水平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不可控风险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信贷环境景气度和银行资本资产比例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