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0)
2023(10721)
2022(8801)
2021(8366)
2020(7094)
2019(16368)
2018(16076)
2017(31562)
2016(15803)
2015(17234)
2014(16868)
2013(16337)
2012(14489)
2011(12562)
2010(12266)
2009(11657)
2008(10246)
2007(8345)
2006(6958)
2005(6114)
作者
(38650)
(32091)
(31583)
(30461)
(20318)
(15246)
(14750)
(12565)
(12383)
(11122)
(11054)
(10902)
(10259)
(9794)
(9659)
(9618)
(9481)
(9321)
(9176)
(8993)
(7785)
(7654)
(7415)
(7327)
(7258)
(7215)
(7008)
(6741)
(6463)
(6303)
学科
(59846)
经济(59797)
(43712)
管理(43299)
(36897)
企业(36897)
(33723)
银行(33577)
(31954)
方法(30836)
(30499)
金融(30498)
数学(28221)
数学方法(27890)
中国(21931)
(21004)
(18362)
(14933)
业经(13349)
(13002)
财务(12961)
财务管理(12936)
地方(12821)
企业财务(12388)
中国金融(11870)
(11859)
制度(11846)
业务(11818)
(11383)
贸易(11370)
机构
大学(199145)
学院(198902)
(89677)
经济(88063)
管理(83690)
理学(72677)
理学院(72105)
管理学(71090)
管理学院(70724)
中国(60099)
研究(57813)
(42927)
(38280)
财经(35154)
(33688)
中心(33257)
银行(32423)
(32236)
(30263)
经济学(29891)
科学(29716)
(27928)
(27757)
经济学院(27337)
金融(27263)
财经大学(26980)
(26968)
业大(25030)
(24462)
(23424)
基金
项目(141242)
科学(114256)
基金(106829)
研究(106704)
(90456)
国家(89722)
科学基金(80391)
社会(71558)
社会科(68275)
社会科学(68261)
基金项目(56844)
(54052)
自然(50194)
教育(49162)
自然科(49153)
自然科学(49143)
自然科学基金(48265)
(44759)
资助(42677)
编号(42581)
成果(32721)
(32452)
重点(31287)
(31268)
国家社会(30904)
(30235)
教育部(29365)
创新(29203)
人文(29051)
(28543)
期刊
(84077)
经济(84077)
研究(60431)
(52073)
金融(52073)
(33847)
中国(33731)
管理(29189)
(23516)
学报(23232)
科学(23188)
大学(19858)
学学(19021)
财经(17789)
技术(17248)
教育(15525)
(15136)
经济研究(14339)
业经(13685)
农业(13130)
理论(12403)
实践(11465)
(11465)
问题(11278)
财会(9661)
国际(9618)
(9540)
技术经济(8935)
农村(8818)
(8818)
共检索到294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俊  董颖颖  罗玮婷  
如何缓解我国金融资源错配引发的信贷配置效率低下问题是相关决策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外资银行进入视角,研究金融开放对委托贷款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200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外资银行进入后,企业委托贷款供给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外资银行进入通过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抑制委托贷款供给;进一步研究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对委托贷款供给的抑制程度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以及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拓展性检验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抑制了委托贷款的发展空间,进而降低了其所引发的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研究结论为新时期如何把握金融开放带来的机遇、促进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升级以及防范委托贷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捷  梁笛  
本文以信息问题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为核心,介绍和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对当地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其中,外资银行的组织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决定性因素,外资银行的来源地、进入方式、东道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法律和信用环境等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因素。依据国外经验,本文还就我国开放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思翀  肖振拯  冯晓健  
本文基于全球95个国家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监管与外资银行进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金融开放对二者关系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倾向于进入监管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监管套利。换言之,严格的银行监管抑制了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越高,银行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程度越大,即金融开放在银行监管套利的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银行监管主要是通过减少绿地投资这一中介渠道抑制外资银行进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斐  邝婉桦  林立超  
影子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的催化剂,受到全球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增长对中国委托贷款规模增量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为国民经济的结构性优化提供了臂助。文章基于2013—2018年间省际经验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委托贷款规模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在控制了其他潜在可能影响影子银行规模的诸多因素的前提下。融资隐蔽性为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天然屏障,而银行急切凭借金融创新机制舒缓经营压力的做法同样可能催生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斐  邝婉桦  林立超  
影子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的催化剂,受到全球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金融科技增长对中国委托贷款规模增量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为国民经济的结构性优化提供了臂助。文章基于2013—2018年间省际经验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委托贷款规模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在控制了其他潜在可能影响影子银行规模的诸多因素的前提下。融资隐蔽性为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天然屏障,而银行急切凭借金融创新机制舒缓经营压力的做法同样可能催生影子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虎城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渗透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控股始终是银行业开放进程中重要的制度约束。外资银行进入可能会加剧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的严重性,但与银行危机的相关性较小,也不会增加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银行业开放路径,努力提高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水平,是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两个关键要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阮峥  余文建  
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金融安全的关系,认为外资银行主要通过在华设立机构和入股中资银行的方式实现在华扩张,并以此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我国的金融政策部分屏蔽,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起到了竞争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银行业的效率,促进我国的金融安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凤丽  邱立成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结束后,兑现了当初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全面取消了对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业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银行业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荆逢春  李翠锦  周一  
文章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建立实证模型,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同时,基于Notton等(2004)的方法纠正了以往企业出口决策相关研究中logit模型交互项处理中存在的误区。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会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增加企业出口的可能性,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对处于金融脆弱性更高产业的企业更强。对于私营企业、港澳台地区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外资银行进入将显著提高其出口可能性;而对于集体企业,外资银行进入将降低其出口概率;对于国有企业,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私营企业,外资银行进入对私营企业出口决策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金融脆弱性越高的产业越显著。分析中利用不同的样本,控制了潜在内生性,都得到了稳健的研究结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松浩  王宝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志理  
近年来,委托贷款业务发展很快,呈现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的特点,为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但也给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风险防范带来了挑战。本文从法律、统计、会计的角度,对委托贷款的起源和现状进行梳理,对规范委托贷款管理提出了意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家庭  张俊韬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低效率和无序扩张的现实问题,对1999—2008年我国35个大中城市蔓延现象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蔓延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蔓延现象,平均蔓延指数为3.9047,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为122.67%,市区人口增长率为47%,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低密度扩张趋势;(2)我国城市蔓延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性,东部地区城市蔓延程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