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0)
- 2023(8209)
- 2022(6777)
- 2021(6255)
- 2020(5215)
- 2019(11806)
- 2018(11293)
- 2017(21636)
- 2016(10638)
- 2015(11645)
- 2014(10717)
- 2013(10706)
- 2012(9729)
- 2011(8775)
- 2010(9193)
- 2009(9128)
- 2008(8381)
- 2007(7640)
- 2006(6994)
- 2005(6718)
- 学科
- 济(45496)
- 经济(45461)
- 业(35611)
- 管理(34683)
- 企(31745)
- 企业(31745)
- 融(27776)
- 金融(27776)
- 银(24734)
- 银行(24722)
- 行(23968)
- 中国(20353)
- 方法(17346)
- 数学(15146)
- 数学方法(15012)
- 财(14469)
- 制(13614)
- 技术(12206)
- 中国金融(11378)
- 业经(10589)
- 地方(10475)
- 农(10325)
- 务(9957)
- 财务(9933)
- 财务管理(9915)
- 企业财务(9607)
- 技术管理(9448)
- 贸(8807)
- 贸易(8791)
- 易(8542)
- 机构
- 大学(146183)
- 学院(144239)
- 济(69712)
- 经济(68456)
- 管理(56195)
- 研究(49632)
- 中国(48653)
- 理学(46850)
- 理学院(46450)
- 管理学(45852)
- 管理学院(45561)
- 财(36468)
- 京(29850)
- 财经(28016)
- 经(25482)
- 中心(25292)
- 融(23653)
- 经济学(23540)
- 科学(23505)
- 所(23394)
- 金融(23203)
- 银(22806)
- 江(22331)
- 银行(21969)
- 经济学院(21209)
- 财经大学(21180)
- 行(20405)
- 研究所(20342)
- 北京(19400)
- 人民(18919)
- 基金
- 项目(88710)
- 科学(71668)
- 研究(68695)
- 基金(66723)
- 家(56478)
- 国家(56017)
- 科学基金(49449)
- 社会(46675)
- 社会科(44689)
- 社会科学(44674)
- 基金项目(34167)
- 省(33492)
- 教育(30634)
- 自然(29143)
- 自然科(28586)
- 自然科学(28581)
- 自然科学基金(28116)
- 划(27468)
- 资助(27105)
- 编号(26393)
- 创(22228)
- 成果(22142)
- 创新(20993)
- 国家社会(20384)
- 部(20177)
- 重点(19949)
- 发(19604)
- 制(18739)
- 教育部(18493)
- 课题(18439)
共检索到245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杨辉
该文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复杂,其他国家股市的涨跌、汇率的走势、利率的变化都会对我国债券市场的行情产生影响。文章重点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利率和美国利率的共振特征,指出我国债券市场的走势与美国的相关性明显增强;进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利率波动的影响,认为在关注外部因素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时要特别注意汇率对境内利率的影响。
关键词:
债券市场 汇率 利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立夫 王一鸣
2014年债券打破刚性兑付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了大量违约,尤其是在2018-2019年债券违约出现了一个高峰,市场恐慌使得民营企业低等级AA和AA+级债券信用利差持续走高,而民企AAA级债券和国企较高等级债券信用利差却持续走低,这与发达国家债券信用利差随市场信用风险上升而扩大的经济规律相违背。本文剔除债券个体因素,从宏观整体角度探究债券违约冲击对民企和国企不同等级债券子市场影响的差异,利用2014-2019年信用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伴随着两种冲击,一种是常规的债券违约带来的信用冲击,使得债券的信用利差上升,另一种是流动性冲击,债券违约通常伴随着经济下行,为了提振经济中央银行会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得信用利差下降;在信用评级相同的情况下,信用冲击对民企债券影响大于国企债券,而流动性冲击对国企债券影响大于民企债券;在民企和国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信用冲击越大,民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流动性冲击越小,而国企内部信用评级越低,受到的流动性冲击反而越大;两种冲击叠加导致了违约频发时期民营企业AA和AA+级债券融资成本上升,民企AAA级债券和国企较高等级债券融资成本下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易幸麟
本文从金融政策选择角度,探讨全面开放债券市场,尤其开放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文章从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性、地方政府债券优越性、《预算法》的滞后性及在市场经济中,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如何角色定位进行分析。
关键词:
债券市场 地方政府债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杨成元
我国债券深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境内审批部门不统一。一方面,债券的审批、发行、交易和信息披露等环节存在重复监管、空白监管等问题;另一方面,多头管理导致操作成本和操作风险大大提升,定价不统一,难以有效实现实时总体监测。二是我国托管体系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同于发达国家市场多级托管体系,我国债券市场采用一级托管和二级托管并存的托管体系。这种体系,随着投资者和发行者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欣 张坷坷
后危机时代,美国的经济虚拟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主动有效地应对外部金融冲击是国家治理职责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系统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冲击、跨境支付系统冲击与汇率波动冲击三种外部金融冲击的传导与应对。研究发现,高度虚拟化的美国金融市场催生出大量信息冲击,通过心理资本化定价实现冲击的跨境传导,建立"双支柱调控框架"是有效监测系统性风险从而应对信息冲击的重要举措;对美元的利润追逐是跨境支付系统冲击的主要驱动力,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系统(CIPS)与数字人民币(DC/EP)两者的结合能够逐渐转变美元主导的支付交易局面,并从根本上抵御跨境支付系统冲击;美元虚拟化是汇率波动冲击产生的重要原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三者的有效结合是抵御汇率波动冲击的重要手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文超 周守华
关注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考察行业企业的债务融资。文献分析显示:特定行业的企业债务选择受行业竞争特征和金融中介特征的影响,且行业的要素特征会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行业产出效应。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将政策冲击、行业特征和企业债务进行整合,形成"基于政策冲击的行业企业债务管理概念框架"。分析表明,该框架可以合理解释债务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也为金融加速效应的考察提供了新的指引,即今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行业要素、竞争和金融方面的加速因子的具体作用方式,以有效解释行业企业的债务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加速效应 行业 企业债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遥 杨辉
本文认为,债券市场是金融生态圈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按照生态金融的要求,债券市场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应实现良性互动;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各子市场发展非常不平衡,其表现之一是尚未建立与地方政府融资需求相一致的市政债券市场。从我国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市政债券发行相关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已经基本具备。此外,地方金融发展状况对于我们评判地方政府信用水平、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地区法治情况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为我们发展市政债券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
债券市场 金融生态 市政债券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雪春 李宏瑾 张文婷
在梳理利率平价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影响中资企业离岸在岸债券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入手,探讨了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通过对2010年以来投资级中资企业美元债与境内高等级信用债的计量分析发现,由于资本管制,长期以来抵补利率平价并不适用于中国。伴随着“债券通”之后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以及人民币汇率灵活度的提升,自2017年年中以来,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开始适用于中国,即使是2020年的疫情冲击也未改变上述关系。汇率成本是影响离岸债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套息交易的作用相对有限。进一步地,本文针对投资级城投债、房地产债的计量分析表明,产业和融资政策限制影响了企业境内外相关债券收益率的相关性,市场不完全是导致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不成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系统性推动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高水平金融开放提供了实证基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恩新
债券市场利率问题的探讨冯恩新利率作为债券发行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供求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决定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所以,研究利率问题,探讨合理的债券期率结构,对今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及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付淦
相对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脱媒”,我国债券市场正逐步壮大。一方面,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改变着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为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金融脱媒”的不断深化也持续地推动着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二者相互促进的效应也影响着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渐进过程。
关键词:
债券市场 金融创新 金融脱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万泰雷 李松梁 刘依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和开放现状市场发展情况中国债券市场近年来高速发展,从市场规模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已超过68万亿元。从市场创新看,外国成熟市场拥有的债券品种在我国已基本完备。债券交易方式包括了现券交易、回购交易、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从市场管理方式看,我国债券市场形成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债券市场 银行间市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简称,是一个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概念,亦称地方公债。它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务凭证。发债所募集的资金和还本付息均列入地方预算;筹集的资金一般用于解决地方财政资金的不足或用来兴建大型项目。在国内已有的文献中,一般将地方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两种。前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温兴春 闫歆玙
面对高度复杂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如何设计政策组合以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具有金融业开放特征的多部门DSGE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外部冲击的作用机制与福利效果,并讨论金融业开放水平对汇率制度选择与政策协调搭配的影响。研究表明: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央银行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的力度需要随金融业开放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大。同时,金融业开放水平越高,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银行资产负债表以稳定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效果越好。进一步地,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带来显著的福利改进,而且能够降低央行对汇率波动的最优管理程度,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而为实现金融业开放、汇率市场化以及国内经济恢复等多重目标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鹏
当下的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A股已经被纳入国际主流的MSCI指数和富时指数,而债券市场的开放也在快马加鞭。最近的好消息是,自今年4月1日起,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开始被纳入国际主
关键词:
债券指数 债券市场 巴克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荣芳
2018年7月3日,"债券通"喜迎开通一周年。"债券通"的成功实践生动阐释了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最好纪念。作为"债券通"业务主要实施机构之一,上海清算所充分体会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至关重要。
关键词:
信用债券 债券市场 清算所 境外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