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8)
2023(6914)
2022(5542)
2021(5220)
2020(4454)
2019(10198)
2018(9763)
2017(18697)
2016(9684)
2015(10964)
2014(10788)
2013(11092)
2012(10300)
2011(9281)
2010(9511)
2009(9497)
2008(8703)
2007(7865)
2006(6975)
2005(6854)
作者
(27519)
(22408)
(22243)
(21519)
(14559)
(10765)
(10478)
(9079)
(8558)
(8072)
(7754)
(7688)
(7381)
(7231)
(7199)
(7110)
(6880)
(6567)
(6562)
(6091)
(5696)
(5657)
(5269)
(5195)
(5176)
(5068)
(4920)
(4763)
(4539)
(4507)
学科
(38676)
经济(38644)
(29135)
(28475)
金融(28475)
(26479)
银行(26472)
管理(26188)
(25558)
(23275)
企业(23275)
中国(19581)
方法(19037)
数学(17817)
数学方法(17702)
(15344)
(14060)
中国金融(11502)
(10906)
保险(10813)
(10662)
财务(10645)
财务管理(10624)
企业财务(10276)
(9003)
制度(8996)
(8255)
(8202)
贸易(8189)
地方(7985)
机构
大学(138833)
学院(134482)
(64529)
经济(62934)
管理(51160)
中国(50955)
研究(46765)
理学(41602)
理学院(41235)
管理学(40541)
管理学院(40292)
(36191)
(28444)
财经(28082)
(27343)
金融(26910)
(26458)
(25640)
银行(25514)
中心(25316)
(23688)
经济学(22573)
(22149)
人民(21644)
财经大学(21568)
科学(21508)
(20658)
经济学院(20525)
国人(20088)
中国人(19986)
基金
项目(81066)
科学(63982)
基金(61203)
研究(61135)
(51614)
国家(51211)
科学基金(44661)
社会(40192)
社会科(38343)
社会科学(38333)
基金项目(30740)
(29124)
教育(28142)
自然(27659)
资助(27616)
自然科(27045)
自然科学(27039)
自然科学基金(26597)
(24769)
编号(24041)
成果(20273)
(19242)
重点(18162)
教育部(17427)
国家社会(17216)
(17080)
(16965)
课题(16778)
大学(16440)
人文(16438)
期刊
(68631)
经济(68631)
研究(52958)
(46853)
金融(46853)
中国(31659)
(28388)
管理(18513)
学报(15678)
财经(15291)
科学(15040)
(14697)
大学(13062)
(12820)
学学(12426)
教育(12032)
经济研究(11556)
理论(9864)
技术(9263)
国际(9112)
实践(8890)
(8890)
(8433)
农业(8355)
业经(8084)
问题(8047)
(7849)
中国金融(7758)
统计(7554)
(6498)
共检索到230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一乐  何雨霖  李一芃  
金融开放新模式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增长。作为一种抵押贷款,市场主体通过外汇衍生品获得的表外负债不易被监管当局所掌握。据我们估算,在实际对冲需求之外的表外隐形负债规模高达2.8万亿元人民币,并以短期负债为主;每日负债到期规模高达1600亿元人民币,该规模将随着外资流入而进一步提高。离岸衍生品下的隐形负债具有不透明、期限错配等问题,会给我国在岸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建议推动跨境监管合作、创新建设上海人民币离岸市场、扩大资本项目双向开放、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安全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培  宋凌峰  
本文运用或有权益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对经济中主要部门的冲击。研究表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价格的波动会对我国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实施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贠青志   方堃   卢颖超  
<正>2023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整体呈宽幅波动、震荡下行的走势,全年期权隐含波动率虽经历数轮反复,但各期限波动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展望2024年,中美利差有望收敛,美元兑人民币掉期曲线将呈陡峭变化;人民币期权短期限波动率或跟随汇率的波动有所反复,长期限波动率或逐步走高。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章小波  
虽然2021年人民币外汇即期市场波动大幅缩小,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跨月美元资金成为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掉期点最重要的因素,隐含波动率相对实际波动率的溢价在上升,期权波动率期限曲线走陡。展望2022年,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人民币对美元掉期点有望下行,期权波动率可能从低位反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陶然  
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结束了去年的平稳态势。外汇掉期走出单边行情,一年期价格波幅达到2000点,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在持续通胀压力之下快速收紧货币政策,而国内受外围约束较小,货币政策重心以稳增长为主。外汇期权市场先抑后扬,二季度实际波动率达到历史高点,但长期限和风险逆转期权隐含波动率明显低于历史高点,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长期稳定的信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朱怡晨  王磊  
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市场可分别划分为四个阶段,市场总体运行特征表现为: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宽幅震荡,1年期掉期价格区间在-2600pips至-1400pips;人民币外汇期权市场短期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中枢随实际波动率整体下移,而长期1Y平值期权隐含波动率宽幅震荡中略有上行。2023年下半年中美利差有望收敛,进而带动调期曲线触底,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三季度预计将在高位震荡,四季度有望整体下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凤芹  
2010年10月29日,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际,中国正式推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信用衍生品——人民币信用缓释工具(Credit Risk Mitigation,CRM),这标志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CRM推出后的三年中,市场的参与热情比较高。根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已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志明  郭荣荣  
本文运用MA(1)-GARCH(1,1)模型研究人民币境内外四个外汇市场间的信息流动关系,即境内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境外NDF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从定价能力来看,NDF市场是人民币汇率的定价中心,即期市场渐渐发挥出价格发现功能,远期市场目前仍处于完全被动接受地位。从价格波动来看,市场间大都存在双向引导关系,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可能成为波动源,引起其他市场汇率波动。境内外市场间的关联性增强,信息流动渠道并没有被阻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刘阳  
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在新的中间价形成机制的带动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随机性增强,这给境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外汇衍生品的运用需求,从目标、认识、制度等几个维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外汇衍生品套保业务开展与成熟经济体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围绕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需求,提出了发展外汇衍生品套保的几点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斯文  
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实证样本,将人民币汇改以后的2006—2012年作为观测期间,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考察了外汇衍生品对人民币汇率风险暴露的作用。发现外汇衍生品对汇率风险暴露系数产生显著的正效应,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外汇衍生品的对冲比例提高1%,汇率风险暴露系数增加幅度在0.08—0.15区间之内,平均可达0.11。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钱瑞梅  杨星  
作为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新事物,以石油为基本核心产品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于各国的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和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其发展对于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外发达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目前的起步情况,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新兴市场的价格风险特征,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打下了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志鹏  袁志玉  
文章以商业银行OTC金融衍生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市场数据对OTC产品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与当期收益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OTC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一是信用状况是场外金融衍生品当期收益率的影响因子;二是产品期限与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显著相关;三是信用状况与基准利率共同影响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当期收益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匡霞  
在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下,企业迫切需要金融衍生品来降低融资成本和防范经营风险。我国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和质量普遍较差,盈利结构单一,也需要金融衍生品来提高竞争力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猛  
金融衍生产品可谓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监管当局都在探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各国衍生品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各国监管当局提出的衍生品监管改进措施,并分析了这些措施的改革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艳冰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高收益和高风险特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需要决策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文章应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SVM)来处理数据,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避免传统方法的不足,能较客观地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本模型是有效的,能为金融机构建立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