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0)
2023(10048)
2022(8121)
2021(7385)
2020(6030)
2019(13803)
2018(13314)
2017(25125)
2016(12743)
2015(14594)
2014(14099)
2013(14207)
2012(13616)
2011(12636)
2010(12649)
2009(12286)
2008(11165)
2007(9747)
2006(9029)
2005(8703)
作者
(35522)
(29551)
(29526)
(28359)
(18925)
(13943)
(13315)
(11514)
(11277)
(10550)
(10390)
(9750)
(9557)
(9369)
(9344)
(9334)
(8662)
(8499)
(8482)
(7635)
(7533)
(6959)
(6947)
(6764)
(6749)
(6682)
(6208)
(5870)
(5863)
(5841)
学科
(82533)
经济(82470)
管理(33819)
(31381)
方法(28575)
中国(27537)
(26752)
金融(26752)
数学(26448)
数学方法(26367)
(24417)
企业(24417)
(23946)
银行(23939)
(23336)
地方(20263)
(15660)
(15186)
(15057)
业经(14379)
(14314)
贸易(14300)
(13970)
地方经济(12900)
(11689)
中国金融(11416)
(10703)
环境(10588)
农业(10380)
产业(9529)
机构
大学(192408)
学院(189810)
(105513)
经济(104007)
研究(72769)
管理(68683)
中国(63919)
理学(58339)
理学院(57749)
管理学(57137)
管理学院(56802)
(45582)
(39807)
经济学(37346)
财经(36773)
科学(36363)
(35195)
(33716)
中心(33621)
经济学院(33597)
研究所(31698)
财经大学(27643)
北京(26153)
(25960)
(25476)
(24789)
金融(24428)
(24256)
(22242)
科学院(22092)
基金
项目(119169)
科学(96121)
基金(91418)
研究(90110)
(78175)
国家(77623)
科学基金(66845)
社会(64383)
社会科(61529)
社会科学(61515)
基金项目(46755)
(41954)
教育(39246)
资助(38191)
自然(38071)
自然科(37257)
自然科学(37250)
自然科学基金(36652)
(35403)
编号(33104)
国家社会(29173)
(28575)
(27770)
成果(27141)
重点(27019)
中国(26801)
教育部(25648)
(24876)
人文(24560)
发展(24068)
期刊
(116606)
经济(116606)
研究(67334)
中国(38858)
(35781)
金融(35781)
(33229)
管理(27145)
科学(23849)
学报(23006)
(22129)
经济研究(21733)
财经(20466)
大学(18911)
学学(18103)
(17872)
问题(15395)
技术(14941)
(14658)
农业(14490)
业经(14132)
国际(13917)
世界(13742)
教育(12266)
技术经济(11386)
统计(10627)
经济问题(9520)
理论(9115)
(9021)
经济管理(8427)
共检索到306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兰凤  袁申国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开放经济宏观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考察了金融开放扩大、金融效率提高是加大还是降低了中国经济波动性问题。模拟结果显示:金融效率不变时扩大金融开放会使消费、投资波动性先降后升呈U型特征,产出和利率波动性表现出先较平稳而后上升,就业和通胀波动性则一直上升;金融开放度不变时,各宏观变量波动性都随着金融效率提高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金融开放扩大会加大产出的波动性,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U型特征显著,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平滑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继续扩大金融开放而不同时提高金融效率,将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平滑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小胜  董丰  熊琛  
本文将金融摩擦及金融开放程度差异纳入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程度与产出波动呈现U形非线性关系,金融摩擦是使得产出波动出现拐点的关键;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减小,越大程度的金融开放越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外国冲击与金融摩擦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产出波动非线性变化的关键;福利分析显示金融开放可增进福利,但更强的外国冲击则可能逆转福利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樊磊  
传统的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用宏观经济变量解释经济周期与波动,但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了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理论的重新思考。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清偿,导致全球融资成本急剧上升并加剧了经济的衰退;美国政府花巨资拯救其金融机构而非其他行业(如通用汽车公司)等大型企业;美国对银行业的"压力测试"而非对其他行业的状况评估,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了积极作用。金融系统运行及功能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影响,要求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应当包含对金融系统运行及功能的分析与考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发现信贷增长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值,短期信贷比重、国有经济比重和资产泡沫都能成为信贷增长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渠道。我们还发现,信贷增长加大了潜在产出波动,但有助于降低产出缺口波动,当金融发展越过门槛值后,信贷增长对潜在产出波动的影响由正转负,但缩小产出缺口波动的效果减弱。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应该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平均信贷增长控制在合适的增长幅度内,适度降低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并优化信贷期限结构,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和抑制资产泡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叶金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已经渗入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日益成为各类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中介,与此同时,在经济各领域金融风险也显著增大,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就成了当前热点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评价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并构造出我国金融安全指数,以此为出发点建立了无约束VAR模型,仔细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杜修立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异质性、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了金融深化、房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引致的直接投资冲击、抵押率冲击和金融杠杆冲击深刻地影响中国房产价格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其中,房地产市场、信贷约束和金融杠杆等因素显著放大了各种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因此,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实施差别化政策对待居民的居住性购房需求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成珍  宋锦玲  韩复龄  
近三十年来,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文章层出不穷,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相关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学术界对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经历了从无金融中介的模型到有金融中介的模型,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代理问题到银行与家庭之间的代理问题的研究。文章梳理了金融摩擦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总结了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经典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梦楠  周新苗  
本文根据我国金融发展状况,选取了25个金融经济指标构造了我国金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6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汇率波动率、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经济变量,基于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中国金融安全指数在2000~2016年期间呈波动起伏状态,符合我国金融安全实际发展状况;目前我国金融安全主要受通货膨胀率和汇率波动率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金融安全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董凯  许承明  杜修立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异质性、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了金融深化、房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深化引致的直接投资冲击、抵押率冲击和金融杠杆冲击深刻地影响中国房产价格和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其中,房地产市场、信贷约束和金融杠杆等因素显著放大了各种经济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因此,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时,应实施差别化政策对待居民的居住性购房需求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  修媛媛  王思莹  
金融开放对于一国宏观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经济波动的负向冲击。本文利用74个国家和地区在1960—2000年间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一国金融开放显著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对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开放通过降低生产率波动和人均资本波动两个渠道,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波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则显著增大了人均资本的波动,而对生产率和人均产出波动影响甚微。这一结果在不同的模型设置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因此,如何在扩大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开放抑制经济波动作用机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扩大金融开放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帅  张友祥  
实体企业热衷于从金融市场获取投资收益,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倾向,成为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的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对2009~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动向及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具体数据展开研究,并以同期沪深两市3567个有效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一种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模型,研究实体企业金融投资收益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企业投资金融收益与宏观经济波动显著相关,这种过度金融投资行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给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新的阻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刘璐  李伦一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1998年至2015年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其驱动作用虽弱于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和中性技术冲击,但却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产生平抑效应;危机后,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放大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导致金融化产生放大效应的主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翔  刘璐  李伦一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1998年至2015年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其驱动作用虽弱于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和中性技术冲击,但却明显强于货币政策冲击和财政政策冲击。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产生平抑效应;危机后,金融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放大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是导致金融化产生放大效应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