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8)
- 2023(9596)
- 2022(7674)
- 2021(7035)
- 2020(5762)
- 2019(13187)
- 2018(12657)
- 2017(23806)
- 2016(12063)
- 2015(13877)
- 2014(13460)
- 2013(13616)
- 2012(13100)
- 2011(12191)
- 2010(12272)
- 2009(11918)
- 2008(10842)
- 2007(9501)
- 2006(8825)
- 2005(8496)
- 学科
- 济(79022)
- 经济(78963)
- 管理(31080)
- 业(28714)
- 中国(27102)
- 融(26624)
- 金融(26624)
- 方法(26261)
- 数学(24240)
- 数学方法(24171)
- 银(23707)
- 银行(23702)
- 行(23130)
- 企(22133)
- 企业(22133)
- 地方(19777)
- 制(14440)
- 农(14350)
- 贸(14306)
- 贸易(14292)
- 财(14245)
- 易(13980)
- 业经(13679)
- 地方经济(12731)
- 学(11401)
- 中国金融(11396)
- 体(10264)
- 农业(9836)
- 环境(9820)
- 产业(9217)
- 机构
- 大学(183415)
- 学院(180859)
- 济(100831)
- 经济(99369)
- 研究(70360)
- 管理(64262)
- 中国(62189)
- 理学(54316)
- 理学院(53739)
- 管理学(53162)
- 管理学院(52834)
- 财(43578)
- 京(38251)
- 经济学(35862)
- 财经(35049)
- 科学(35038)
- 所(34187)
- 中心(32496)
- 经济学院(32254)
- 经(32122)
- 研究所(30739)
- 财经大学(26327)
- 北京(25319)
- 江(24894)
- 院(24625)
- 融(24087)
- 金融(23738)
- 农(22599)
- 范(21473)
- 科学院(21411)
- 基金
- 项目(112147)
- 科学(90177)
- 基金(85896)
- 研究(85143)
- 家(73476)
- 国家(72947)
- 科学基金(62544)
- 社会(60608)
- 社会科(57878)
- 社会科学(57867)
- 基金项目(43581)
- 省(38922)
- 教育(37050)
- 资助(36122)
- 自然(35323)
- 自然科(34553)
- 自然科学(34546)
- 自然科学基金(33981)
- 划(32998)
- 编号(31412)
- 国家社会(27587)
- 部(26913)
- 发(26286)
- 成果(26159)
- 中国(25731)
- 重点(25410)
- 教育部(24178)
- 创(23186)
- 人文(23018)
- 发展(22851)
- 期刊
- 济(112762)
- 经济(112762)
- 研究(65004)
- 中国(37625)
- 融(35249)
- 金融(35249)
- 财(31614)
- 管理(25813)
- 科学(22583)
- 学报(21814)
- 农(20976)
- 经济研究(20964)
- 财经(19589)
- 大学(17966)
- 学学(17179)
- 经(17123)
- 问题(14910)
- 贸(14561)
- 技术(14174)
- 国际(13938)
- 农业(13618)
- 世界(13574)
- 业经(13375)
- 教育(12075)
- 技术经济(10770)
- 统计(10035)
- 经济问题(9176)
- 理论(8796)
- 策(8395)
- 经济管理(8070)
共检索到295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小胜 董丰 熊琛
本文将金融摩擦及金融开放程度差异纳入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程度与产出波动呈现U形非线性关系,金融摩擦是使得产出波动出现拐点的关键;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减小,越大程度的金融开放越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外国冲击与金融摩擦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产出波动非线性变化的关键;福利分析显示金融开放可增进福利,但更强的外国冲击则可能逆转福利效应。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摩擦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成珍 宋锦玲 韩复龄
近三十年来,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文章层出不穷,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相关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学术界对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经历了从无金融中介的模型到有金融中介的模型,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代理问题到银行与家庭之间的代理问题的研究。文章梳理了金融摩擦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总结了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经典文献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强
笔者从批发金融市场的角度,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为基本数据,通过两期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相互挤兑而加大金融摩擦的内在机理,阐释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显示:来自批发金融市场的金融摩擦影响了宏观经济波动,金融机构的过度关联放大了冲击的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强 董昀 谭小芬
大萧条、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再表明,金融摩擦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了金融摩擦的以下机制:第一,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来看,对银行自有资本的不利冲击会大幅收缩信贷,导致借款人不得不缩减他们的支出,进而放大对经济活动的冲击效应;第二,从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稳健状况与经济周期同方向变化,导致外源融资成本与经济周期反方向变化;第三,从流动性渠道来看,当市场流动性状况较差时,由于银行收紧信贷标准,信贷的可得性受到抑制,从而对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兰凤 袁申国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开放经济宏观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考察了金融开放扩大、金融效率提高是加大还是降低了中国经济波动性问题。模拟结果显示:金融效率不变时扩大金融开放会使消费、投资波动性先降后升呈U型特征,产出和利率波动性表现出先较平稳而后上升,就业和通胀波动性则一直上升;金融开放度不变时,各宏观变量波动性都随着金融效率提高呈下降趋势。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金融开放扩大会加大产出的波动性,对投资和消费影响的U型特征显著,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平滑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中国继续扩大金融开放而不同时提高金融效率,将引起宏观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增加,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平滑各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目前,将金融摩擦明确纳入粘性价格的分析框架内,研究金融摩擦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做的不多。该文将粘性价格模型与金融摩擦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与粘性价格的扩展DSGE模型,同时,利用我国1993年Q1-2015年Q4的季度数据,分析在粘性价格的条件下,金融摩擦对实体经济主要经济变量产出缺口、利率水平及通胀率的影响渠道及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粘性价格对金融摩擦的作用渠道与效果影响巨大。当经济中存在粘性价格时,经济变量特别是产出水平受金融摩擦的冲击比较大。第二,粘性价格与金融摩擦会使经济
关键词:
粘性价格 金融摩擦 经济波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目前,将金融摩擦明确纳入粘性价格的分析框架内,研究金融摩擦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做的不多。该文将粘性价格模型与金融摩擦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摩擦与粘性价格的扩展DSGE模型,同时,利用我国1993年Q1-2015年Q4的季度数据,分析在粘性价格的条件下,金融摩擦对实体经济主要经济变量产出缺口、利率水平及通胀率的影响渠道及效果。通过分析发现:第一,粘性价格对金融摩擦的作用渠道与效果影响巨大。当经济中存在粘性价格时,经济变量特别是产出水平受金融摩擦的冲击比较大。第二,粘性价格与金融摩擦会使经济产生比较明显的衰退,繁荣循环,增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利用经济的稳定增长。第三,粘性价格会使社会经济效率降低,产出水平下降。
关键词:
粘性价格 金融摩擦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浩名 庞丽佳
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摩擦和金融冲击被认识到,其是影响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讨论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交易成本、监管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金融摩擦和金融冲击,以及对企业绩效、企业杠杆、资本误配、全要素生产率及货币政策选择的冲击,进而形成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应使未来金融从业者充分理解金融摩擦带来挑战和机遇,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金融冲击 DSGE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米芸 余力 张慧芳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金融中介资金供求耦合金融摩擦的简单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目的是考察非熟悉的违约冲击是如何造成资金资源在银行中介和非金融借款者之间重新配置,并最终加速传导到实体经济、引起经济波动的。运用中国微观经济数据进行模拟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表征的违约冲击造成了中国经济活动巨大而持久的下降:以2014年第一季度为基期,经过一年半时间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总产出和资产价格都比基期下降了0.4%,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则从3%上升至6%左右,这一结果与当前中国经济现实基本吻合。因此,面临宏观经济和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我们应警惕可能由源自金融中介自身的金融冲击及其资金供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李俊青 张四灿
本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首次将企业目标转换和双重金融摩擦因素融合为统一研究框架,并以此考察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进而分析双重金融摩擦因素在塑造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当银行与企业、银行与家庭间均存在金融摩擦时,顺周期的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均会导致逆周期的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对投资和产出产生双重加速效应,而缓解金融摩擦能够减弱上述加速效应进而有助于经济波动的平稳化;(2)由于家庭资产主要采取储蓄方式并且企业自有资金起到平滑信贷波动作用,信贷供给端摩擦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需求端摩擦要弱;(3)企业目标转换通过经济结构渠道对金融摩擦的加速效应起到增强或弱化效果。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对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周期性的关注,平抑由双重金融摩擦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国有企业非经济目标需要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状况把握适度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双重金融摩擦 企业目标转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理解金融摩擦将负向冲击且放大影响宏观经济的机制,是研究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互动性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关键。金融摩擦使冲击具有持久性,与流动性不足共同作用时会产生非线性放大效应。本文首先在分析信贷市场摩擦、流动性头寸以及中央银行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摩擦影响宏观经济的三种传导机制,即金融加速器原理、流动性途径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途径。然后,基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评述了将信贷市场摩擦、银行资本、中央银行等摩擦因子引入一般均衡理论,以量化其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基于风险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探讨了未定权益分析法在金融摩擦引致的部门间非线性风险传导、系统性风险、主权信用风险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宏观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庄子罐 邹金部 刘鼎铭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平稳有序地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在2016年前后的经济数据,刻画了去杠杆进程中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基于此现实,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上构建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尝试利用违约成本的变化引入金融冲击,从未预期和预期冲击两个视角理解去杠杆背景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去杠杆过程前后信贷、杠杆率以及信用利差等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不仅源自未预期违约成本的变化。违约成本预期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很好地解释近年来我国重要宏观经济变量的“扩张—收缩”波动特征,为理解我国去杠杆进程中的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基于本文结果,政府实施去杠杆政策时不仅应充分考虑违约成本的实际变动,还应重视金融机构的预期因素。
关键词:
违约成本 去杠杆 金融冲击 预期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康立 龚六堂 陈永伟
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银行和金融摩擦的两部门DSGE模型,对存在金融摩擦时经济波动的部门传导过程进行了考察。模型中,银行同时向两个部门提供贷款,从而对波动的传导起到了桥梁作用。运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行业贷款数据,我们以房地产和制造业两个部门为目标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存在金融摩擦时,来自房地产部门的经济冲击会对制造业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政府从量信贷政策对于这一过程的缓解作用。
关键词:
金融摩擦 银行净资产 行业间传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发现信贷增长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值,短期信贷比重、国有经济比重和资产泡沫都能成为信贷增长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渠道。我们还发现,信贷增长加大了潜在产出波动,但有助于降低产出缺口波动,当金融发展越过门槛值后,信贷增长对潜在产出波动的影响由正转负,但缩小产出缺口波动的效果减弱。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应该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平均信贷增长控制在合适的增长幅度内,适度降低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并优化信贷期限结构,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和抑制资产泡沫。
关键词:
信贷增长 金融发展 经济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