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7)
- 2023(9746)
- 2022(7998)
- 2021(6970)
- 2020(5803)
- 2019(12854)
- 2018(12251)
- 2017(23913)
- 2016(12037)
- 2015(13104)
- 2014(13111)
- 2013(13296)
- 2012(12599)
- 2011(11474)
- 2010(11921)
- 2009(11566)
- 2008(10319)
- 2007(9167)
- 2006(8438)
- 2005(7992)
- 学科
- 济(81783)
- 经济(81746)
- 业(32672)
- 管理(32077)
- 融(25661)
- 金融(25660)
- 企(25566)
- 企业(25566)
- 地方(25130)
- 方法(24163)
- 中国(23681)
- 银(22633)
- 银行(22621)
- 行(22007)
- 数学(21661)
- 数学方法(21578)
- 业经(16412)
- 地方经济(16091)
- 农(15677)
- 财(14833)
- 制(14542)
- 产业(13474)
- 学(12874)
- 农业(11600)
- 体(11255)
- 中国金融(11156)
- 贸(10282)
- 贸易(10271)
- 环境(10003)
- 易(9865)
- 机构
- 学院(180649)
- 大学(178024)
- 济(96072)
- 经济(94525)
- 研究(67679)
- 管理(65841)
- 中国(56840)
- 理学(55963)
- 理学院(55322)
- 管理学(54688)
- 管理学院(54343)
- 财(40945)
- 科学(36406)
- 京(36277)
- 所(33244)
- 经济学(32939)
- 财经(32618)
- 中心(31273)
- 研究所(29931)
- 经济学院(29570)
- 经(29454)
- 江(27148)
- 院(24296)
- 财经大学(24131)
- 农(23977)
- 北京(23085)
- 州(21880)
- 范(21659)
- 师范(21454)
- 融(21330)
- 基金
- 项目(115517)
- 科学(92557)
- 研究(87173)
- 基金(85067)
- 家(72783)
- 国家(72246)
- 科学基金(62447)
- 社会(60242)
- 社会科(57639)
- 社会科学(57630)
- 省(45436)
- 基金项目(44345)
- 教育(36844)
- 划(36654)
- 自然(35876)
- 自然科(35004)
- 自然科学(35000)
- 自然科学基金(34415)
- 资助(34225)
- 编号(33332)
- 发(29524)
- 重点(26782)
- 成果(26477)
- 国家社会(26446)
- 部(25354)
- 发展(25263)
- 展(24920)
- 创(24657)
- 课题(23369)
- 创新(23269)
- 期刊
- 济(112637)
- 经济(112637)
- 研究(61463)
- 中国(34163)
- 融(32645)
- 金融(32645)
- 财(30550)
- 管理(26056)
- 科学(22375)
- 农(22005)
- 学报(21810)
- 经济研究(20366)
- 财经(17695)
- 大学(17232)
- 学学(16789)
- 业经(16006)
- 经(15599)
- 技术(15583)
- 问题(14460)
- 农业(13987)
- 技术经济(11493)
- 贸(10999)
- 教育(10570)
- 国际(10137)
- 统计(10092)
- 世界(9826)
- 商业(9553)
- 经济问题(9329)
- 策(9184)
- 经济管理(8595)
共检索到288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越强 蔚立柱 沈迎春 雷建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以及面板门槛模型详细检验了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两者具有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一个最优调整区间,呈现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因此在协调不同政策时,应注重金融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和门槛效应,发挥"1+1>2"的政策效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峰 贾昆鹏
基于我国200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金融集聚程度下,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金融集聚为门槛变量,用汉森门槛模型来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在不同的金融集聚门槛区间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估计系数不同,这说明尽管产业结构升级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促进程度会受到金融集聚水平的影响,在使用不同样本和不同方法进行检验后,结果仍保持稳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麻学锋
文章设计了旅游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地位指数和产业结构升级系数3个指标,依据1990~2007年张家界有关统计资料,揭示旅游业发展在张家界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演进轨迹及特征。在定量测算张家界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关系,揭示了旅游开发从先富区到又能富民的过程。本项研究为张家界市和同类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旅游业 增长弹性 结构升级系数 张家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正规金融规模增速17%;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探索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刘锦华
基于中国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显示:金融集聚及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且金融集聚增强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致使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迈入"结构性减速"时代。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30个省(区、市)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于邻近区域具有较强辐射作用,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开放的市场、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政府行为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抑制性;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联动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且辐射作用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中国经济"新常态"面临过剩产能消耗缓慢、市场机制运行不畅以及出口导向型经济难持续等诸多挑战,尤其是区域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导致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文章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结构进行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940 3,其次是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东南沿海地区普遍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Chenery第4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多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Chenery第3阶段),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建议加大对科技型、创新性民营企业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星匀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协调以及多极化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每一个区域发展阶段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红 刘兆德 陈素青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和基于传统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分析1953-2004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大体上服从Growth函数,具有长短波复合变动规律,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阶段性和周期性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减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增加,人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市场与经济自身调节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效用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显著。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贡献 山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洪涛 顾江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变动效应 广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曦明 张仁杰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与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效率间存在负向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拖累效应";绿色生态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呈现"U"型负向关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骏 徐瑞扬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变动MLI指数并使用异质性面板格兰杰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实证分析1995至200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长期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同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分别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效率的提高,表现出中国的生产要素正在向生产率和能源效率较高的产业进行转移。然而,中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依旧明显,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需要协调各省域经济增长速度及能源利用效率,以免扩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动 MLI指数 能源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旭亮 宁越敏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产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关键词:
义乌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