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1)
2023(15694)
2022(13445)
2021(12466)
2020(10542)
2019(23965)
2018(23274)
2017(45309)
2016(24480)
2015(27182)
2014(26901)
2013(26604)
2012(24209)
2011(21810)
2010(21681)
2009(20352)
2008(19077)
2007(16834)
2006(14691)
2005(12968)
作者
(72662)
(60136)
(59966)
(56694)
(38065)
(29042)
(27253)
(23667)
(23125)
(21355)
(20618)
(20276)
(18944)
(18810)
(18765)
(18449)
(18232)
(17898)
(17230)
(17162)
(15053)
(14710)
(14445)
(13684)
(13633)
(13277)
(13266)
(13184)
(12140)
(11784)
学科
(92248)
经济(92147)
(70057)
管理(69145)
(56836)
企业(56836)
方法(44687)
数学(39300)
数学方法(38936)
中国(30614)
(29443)
金融(29442)
(28400)
银行(28330)
(27246)
(26083)
(24989)
(21216)
业经(21162)
(20548)
地方(19220)
(18701)
贸易(18685)
(18174)
(17916)
财务(17853)
财务管理(17824)
企业财务(17018)
农业(16808)
理论(16019)
机构
大学(345162)
学院(342930)
(136882)
管理(136128)
经济(133945)
理学(117988)
理学院(116725)
管理学(114692)
研究(114240)
管理学院(114107)
中国(93801)
(72655)
科学(72150)
(64053)
(62727)
(57906)
业大(55856)
中心(54137)
研究所(53177)
财经(52046)
农业(49824)
(48806)
(47418)
北京(45628)
经济学(41799)
(41594)
师范(41048)
(40893)
(40273)
财经大学(39176)
基金
项目(239437)
科学(186745)
基金(174618)
研究(168613)
(154310)
国家(153047)
科学基金(130758)
社会(106377)
社会科(100930)
社会科学(100901)
(93470)
基金项目(93399)
自然(87741)
自然科(85725)
自然科学(85699)
自然科学基金(84166)
(79056)
教育(76350)
资助(72233)
编号(67375)
重点(53533)
成果(52956)
(51977)
(50287)
(50108)
创新(46829)
科研(46642)
课题(45741)
计划(44931)
教育部(44234)
期刊
(142223)
经济(142223)
研究(100486)
中国(63261)
学报(61160)
(55845)
科学(53233)
(47900)
金融(47900)
(47550)
管理(47424)
大学(45282)
学学(43243)
农业(37496)
教育(30662)
技术(26201)
财经(25621)
业经(23119)
经济研究(23089)
(21729)
(19111)
问题(18399)
理论(18273)
科技(17073)
实践(16760)
(16760)
(16455)
业大(16085)
技术经济(16035)
图书(15365)
共检索到498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贺根庆  
从金融全球一体化视角出发,对宏观监管体制、市场微观结构、投资者异质信念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金融市场时变联动与风险传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内在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国际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和金融风险传染呈现的新特点,对于完善金融风险传染理论的内容、金融稳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献东  何建敏  
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成为金融风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中心及热点问题。文章从金融风险传染的定义、金融风险传染的渠道和金融风险传染的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目的是为从事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学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借鉴和思路。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德  付君实  赵如波  
本文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ARFIMA和FIAPARCH模型分别对金融收益率与波动率进行建模,以排除金融市场典型事实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进而运用极值理论(EVT)对标准收益的极端尾部建模,并运用由Clayton、Frank和Gumbel组成的混合Copula模型对金融风险传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股市的长记忆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股市与香港股市、日本股市以及新加坡股市发生了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而香港股市与日本股市、新加坡股市以及日本股市与新加坡股市之间未发生显著的极端风险传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白云方  王诗惠  
本文利用GARCH类模型度量了2017—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风险传染程度,之后利用改进的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显著,风险共担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统计显著性、效应大小和影响持久度来看,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有着不同的反应特征;由于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导致投资者产生惯性预期,进而出现"贸易摩擦事件尚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传染便已上升"的现象。本文不仅为研究金融市场风险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防控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钟春平  冯明  
我国宏观杠杆率过快攀升的势头在2018年得到初步遏制,实体经济部门总杠杆率相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实现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但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转型阵痛不减的情况下,当前金融环境依然较为复杂多变。特别是2018年以来,企业信用债违约、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股票质押风险、互联网P2P平台暴雷以及中资企业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游鸽  郭昊  刘向  
以"复杂网络"为视角,将金融市场抽象为多主体在时间与结构上无限延展关联的复杂系统,有助于厘清金融市场宏观整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研判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拓扑结构、演化机制与风险传染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金融市场网络研究的进展,从金融市场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机制两个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结构的演化,从金融市场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模型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的风险传染,并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刚  谢永康  姚玲珍  
近年来温州房价持续下跌使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剧;温州民间借贷崩盘和银行贷款不良率大幅攀升使金融风险凸显。温州市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风险交叉传染的问题,这种交叉传染主要有三种传导渠道,包括信贷传导渠道、利率传导渠道和互保联保的贷款担保渠道,而民间高利贷在风险传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放大了风险的程度,加快了风险传播的速度。温州问题根源于制造业危机和金融制度缺陷,只有完善金融制度,促进金融业虚实并进助推制造业复苏并成功转型升级,才能解决目前温州市房地产金融困局,防止局部风险演化为全局性、系统性危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涛   贾妍妍  
金融稳定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与以往文献只是探究两个市场的风险传染不同,本文利用高维VAR for VaR模型将中国的汇市、债市、大宗商品、金融期货和股市等五个金融市场纳入统一框架,分析这5个金融市场在不同状态的风险溢出效应,这有助于捕捉冲击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传播而产生的间接影响。Wald检验和后验分析表明5个市场间只在危机或泡沫状态时存在明显的风险溢出效应。同时,本文利用压力测试发现单个市场的短期冲击影响会被其他金融市场如股市消化吸收,但4个金融市场都处于正常状态会明显降低其他金融市场如股市的左尾风险。此外,本文提出利用单个金融市场在同一时点的不同分位数计算每个金融市场在同一时点的预期收益、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结果更加稳健以及减轻极端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金融市场间是否能够对冲彼此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结果显示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能够有效地对冲其他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但汇市、债市和股市无法对冲其他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和崩盘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愈发显著。文章运用DCC-GARCH模型,刻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基于Granger-Gewek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构建动态因果网络,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测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结果表明:(1)在极端风险事件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显著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2)在极端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交互冲击具有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3)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能源、贵金属以及工业金属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高于其他商品,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文章为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宝  肖庆宪  
文章利用DCC-MVGARCH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市场间的风险传递特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湘云  陈洋阳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极端事件频频爆发,由于投资主体的非理性预期、恐慌心理蔓延、资产抛售的羊群行为等所造成的极端风险净传染,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金融市场表现出过度协同效应。文章首先从国家组群视角探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的净传染机理,然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两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模型,最后将2006年至2013年样本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实证检验金砖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净传染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发达国家极端金融风险源的冲击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心理传播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丧失、主观预期反转、风险偏好变迁造成对金融资产的羊群式抛售行为,金砖国家间...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雪瑾  张卫国  
本文在构建我国外汇市场汇率风险指数、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指数和股票市场股指风险指数的基础上,分别以三个风险指数为基准,选取68个重要指标从子市场重大改革时点至2015年9月的数据进行时差相关分析,得到现阶段三个子市场风险变动的先行指标,发现了风险在不同市场间的传染效应。进一步从先行指标中剔除相关指标得到预警指标,合成三个子市场短期和中期预警指数并进行有效性检验。近期预警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市场短期面临贬值的中风险,中期面临贬值的高风险;货币市场短期处于低风险,中期面临流动性过剩的中风险;股票市场短期面临暴跌的中风险,中期处于低风险。最后从统筹金融市场全局监管角度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崔瑜  
随着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在上升。本文运用医学SIRS传染病模型对金融市场间风险交叉传染机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取决于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一个子市场的金融风险将传染至其他子市场,该值越大,金融风险越容易蔓延。第二,金融风险蔓延趋势取决于风险传染率、易感染群体直接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获得免疫概率、风险感染市场转入易感染状态的概率以及免疫丧失率。第三,单独使用事前防御或事后化解的防控策略是缺乏效率的,同时采用这两种策略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风险传染。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传递,我国要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高金融市场的直接免疫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有效实现金融风险事前防范;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降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传染概率;优化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提升金融风险的整体防范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庭强  马百超  王冀宁  
首先从道德风险、财务风险以及交易对手情绪剖析了CDS市场中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借助博弈分析方法,针对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形成过程中交易对手的博弈行为,构建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博弈模型,探讨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发现:(1)CDS卖方违约概率与CDS买方对标的资产的监管放松程度正相关,同CDS买方由于放松监管所受惩罚力度负相关;(2)CDS买方监管放松程度存在阈值,当放松程度小于该阈值,CDS卖方违约概率同CDS合约票息率负相关,同CDS买方强监管成本正相关,当放松程度大于该阈值,CDS卖方违约概率同合约票息率负相关,同买方强监管成本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