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8)
- 2023(12834)
- 2022(11086)
- 2021(10362)
- 2020(8523)
- 2019(19871)
- 2018(19440)
- 2017(38240)
- 2016(20205)
- 2015(22668)
- 2014(22567)
- 2013(22456)
- 2012(20316)
- 2011(18327)
- 2010(18304)
- 2009(17069)
- 2008(15674)
- 2007(13762)
- 2006(12061)
- 2005(10732)
- 学科
- 济(81040)
- 经济(80952)
- 管理(59036)
- 业(57453)
- 企(48696)
- 企业(48696)
- 方法(38546)
- 数学(33641)
- 数学方法(33298)
- 融(27963)
- 金融(27962)
- 中国(26710)
- 银(25734)
- 银行(25700)
- 行(24832)
- 财(22129)
- 农(20463)
- 业经(18502)
- 地方(17813)
- 制(17769)
- 学(16907)
- 务(15189)
- 财务(15125)
- 财务管理(15105)
- 贸(14764)
- 贸易(14748)
- 企业财务(14460)
- 理论(14388)
- 易(14303)
- 农业(13809)
- 机构
- 大学(286242)
- 学院(283331)
- 济(116313)
- 管理(115869)
- 经济(113767)
- 理学(100666)
- 理学院(99639)
- 管理学(98051)
- 管理学院(97553)
- 研究(93101)
- 中国(75945)
- 京(60117)
- 科学(55771)
- 财(54178)
- 所(45763)
- 中心(44328)
- 财经(44232)
- 农(42717)
- 研究所(41715)
- 业大(40793)
- 经(40294)
- 江(39520)
- 北京(38154)
- 经济学(35884)
- 范(35560)
- 师范(35236)
- 院(33706)
- 财经大学(33349)
- 农业(33340)
- 州(33053)
- 基金
- 项目(195951)
- 科学(154482)
- 研究(143939)
- 基金(143554)
- 家(123992)
- 国家(122965)
- 科学基金(106758)
- 社会(90931)
- 社会科(86424)
- 社会科学(86399)
- 基金项目(76808)
- 省(75827)
- 自然(69701)
- 自然科(68118)
- 自然科学(68105)
- 自然科学基金(66864)
- 教育(65199)
- 划(63407)
- 资助(59467)
- 编号(58441)
- 成果(46453)
- 部(43442)
- 重点(43246)
- 发(41386)
- 创(41140)
- 课题(39282)
- 创新(38328)
- 教育部(37715)
- 科研(37504)
- 国家社会(37209)
- 期刊
- 济(122837)
- 经济(122837)
- 研究(86559)
- 中国(51207)
- 学报(42971)
- 管理(41870)
- 融(40074)
- 金融(40074)
- 财(39946)
- 科学(39916)
- 农(37965)
- 大学(32748)
- 学学(30828)
- 教育(28397)
- 农业(25900)
- 技术(23374)
- 财经(21719)
- 经济研究(19825)
- 业经(19552)
- 经(18443)
- 理论(16255)
- 问题(15565)
- 实践(14865)
- 践(14865)
- 图书(14622)
- 技术经济(13632)
- 科技(13216)
- 现代(12869)
- 业(12787)
- 商业(12649)
共检索到41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伟 何建敏
跳跃效应与传染效应是伴随金融市场的两种常规现象,特别是在危机爆发时期,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跳跃"在"传染"的推动下将引起本国与他国相关市场"跳跃",而这些"跳跃"也将因为"传染"进一步产生"跳跃"与"再跳跃",导致危机扩大化,可见,针对金融市场跳跃与传染效应的研究意义重大。次贷危机后国内外经济学家越发重视该方面课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主要从跳跃与传染效应的界定、模型与实证以及危机条件下传染效应研究几个方面,系统梳理和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传染效应 跳跃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献东 何建敏
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成为金融风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中心及热点问题。文章从金融风险传染的定义、金融风险传染的渠道和金融风险传染的测度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目的是为从事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学者和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
金融风险传染 定义 传染渠道 测度方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祝宝江 王炜琪 陈国雄
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理论研究,相对于以往金融和贸易等传统传染渠道对投资者情绪非理性因素引起的"纯传染"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在当前的国际投资及贸易环境状况的背景下,以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为研究对象,构建中美两国投资者情绪指标,通过Copula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传染性。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会导致中国投资者情绪发生变化并且传染效应为单向传导,在不同阶段呈现波动状态,且二者Copula时变相关系数在金融危机发生时期达到最大值,充分印证中美投资者情绪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传染效应发生概率明显增强且达到最大化。因此,在金融危机平稳期及预警期应实施相应预警、管控及应急处置政策、方案,引导投资者情绪向理性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我国资本流动管制政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凯 潘攀 曹雅晴
针对金融市场普遍存在异方差、波动聚集性、尖峰和厚尾等典型事实,应用GARCH-t模型对边缘分布进行建模,得到“干净”蕴含波动率本源动力学特征的标准残差;考虑到不同市场间存在非对称的传染效应,运用由Gumbel、Frank、Clayton构成的时变混合Copula分析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股票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尤其关注代表不同市场同时急剧上涨和急剧下跌的尾部传染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表现出与以往研究截然相反的传染特征,即上尾相关性大于其下尾相关性;内地股市与台湾股市之间发生风险传染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时也说明应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内地与台湾之间呈现出特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磊
文章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为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传染效应。不同于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由于出口下降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继续保持高增长率的原因是政府的救市计划。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仍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相对于长期平均趋势,中国遭受了与美国相同幅度的损失。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些其它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溢出效应 中国经济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湘云 陈洋阳
在经济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极端事件频频爆发,由于投资主体的非理性预期、恐慌心理蔓延、资产抛售的羊群行为等所造成的极端风险净传染,最终会导致不同国家金融市场表现出过度协同效应。文章首先从国家组群视角探究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的净传染机理,然后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制度相似性两类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模型,最后将2006年至2013年样本数据分为四个阶段实证检验金砖国家之间是否存在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净传染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发达国家极端金融风险源的冲击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恐慌心理传播导致的投资者信心丧失、主观预期反转、风险偏好变迁造成对金融资产的羊群式抛售行为,金砖国家间...
关键词:
金砖国家 金融市场 极端风险 净传染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吴宝秀 李喆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所伴随的传染效应需要加倍关注。以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采用多元FIAPARCH动态时变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此次危机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间的传染效应,按照宏观经济定性分析法和隐马尔科夫转换模型两种方式对金融危机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初期,均没有传染现象发生;随着危机的深入,各个市场开始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发生传染现象,但传染的时间窗口并不同步;随着雷曼破产事件的发生,传染程度加剧,五个市场同时受到强烈的传染;直到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五个市场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威仪 万谍
系统研究我国金融市场的异质效应。借助异质市场假说的基本理论,利用异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计量方法,揭示了市场波动存在显著的日、周、月和季度效应,其中得到的主成分与这些异质效应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从而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同时,还发现了低频波动率反映市场异质效应的优势,并具体分析了引致市场异质效应的交易者类型和相关因素。最后,考察了异质性在波动率预测中的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利用异质主成分能够显著地改进波动率模型的预测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豪
作为金融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家庭金融近年来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其中,金融市场"有限参与"之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最广泛的关注。从金融市场参与的视角,回顾了近年来家庭金融研究的新进展。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背景风险、参与成本、异质性信念、非标准偏好和社会互动行为等因素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是经典投资组合理论没有捕捉到的居民家庭实际面临的约束。由于家庭金融数据难以被准确地度量,家庭金融的研究依然具有挑战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苗文龙
本文根据金融部门资产负债关系,揭示部门间的风险传染网络,并将其放在金融市场中,推理各市场间风险传染机制;进而选择中、美、德为样本国,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数据为基础,使用时变Copula模型实证比较市场主导型金融、银行主导型金融、发展中国家金融等国内金融市场间的冲击传染效应,得出如下结论:金融部门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相互持有资产负债、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络,同时也形成了灵敏的传染路径,风险事件通过网络传染路径迅速流转、造成金融部门连锁反应和金融市场之间显著的传染冲击效应。中国某些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甚至高于市场主导型国家—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与银行主导型金融内部不同...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 风险网络 系统性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炳辉 何建敏
金融风险传染机制不仅是一国政府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传染过程中制定政策的核心内容,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以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切入点,介绍了金融危机扩散过程中不断完善的金融风险传染理论,在此基础上,分别就金融风险传染影响因素的早期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了金融风险在国际间传染的路径选择,并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开放经济 金融风险 影响因素 传染渠道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辉 王颖
国际金融危机提醒我们金融风险传播对经济的破坏力,金融风险可以在国际之间传播,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之间传染。样本选择中国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数据,利用HP滤波的方式得出各市场的风险指数,构建VEC模型,分析各金融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之间有着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且不同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和贡献度不尽相同。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风险 传染 VEC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志平 田益祥 杜学锋
考虑金融市场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波动聚类和非对称性特征,引入了更符合市场真实情形的DCC-T-Copula和BB7-Copula两类多元条件相关模型,分别从一般相关性和极值相关性角度,对中国A股与欧洲、美国和香港金融市场间常规传染和极值传染效应的动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比于次贷危机,欧美金融市场在欧债危机期间对中国A股的传染效应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并且这种传染效应在欧债危机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A股市场自次贷危机后加快了与香港市场融合的进度,欧美市场对A股的风险传染更多地是通过香港市场来传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