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6)
- 2023(17564)
- 2022(15070)
- 2021(14158)
- 2020(11806)
- 2019(27453)
- 2018(26906)
- 2017(51961)
- 2016(27911)
- 2015(31551)
- 2014(31305)
- 2013(30844)
- 2012(27843)
- 2011(24815)
- 2010(24906)
- 2009(23363)
- 2008(22237)
- 2007(19787)
- 2006(17423)
- 2005(15550)
- 学科
- 济(106474)
- 经济(106323)
- 管理(93190)
- 业(85726)
- 企(74532)
- 企业(74532)
- 方法(50586)
- 数学(43625)
- 数学方法(43067)
- 财(35419)
- 中国(32355)
- 融(30064)
- 金融(30060)
- 银(29593)
- 银行(29555)
- 行(28253)
- 农(28148)
- 制(28042)
- 业经(25688)
- 务(24174)
- 财务(24084)
- 财务管理(24032)
- 企业财务(22878)
- 地方(21121)
- 学(20712)
- 理论(19429)
- 贸(18855)
- 贸易(18837)
- 农业(18575)
- 易(18321)
- 机构
- 大学(388128)
- 学院(386097)
- 管理(158529)
- 济(156148)
- 经济(152603)
- 理学(135541)
- 理学院(134140)
- 管理学(131920)
- 管理学院(131180)
- 研究(122294)
- 中国(101084)
- 京(81607)
- 财(78401)
- 科学(71968)
- 财经(61551)
- 中心(59246)
- 所(59117)
- 江(57101)
- 农(56440)
- 经(55926)
- 业大(54218)
- 研究所(53212)
- 北京(51283)
- 范(47744)
- 经济学(47654)
- 师范(47300)
- 州(46652)
- 财经大学(46179)
- 院(44620)
- 农业(43783)
- 基金
- 项目(260485)
- 科学(206013)
- 研究(192786)
- 基金(190724)
- 家(164132)
- 国家(162790)
- 科学基金(141982)
- 社会(122273)
- 社会科(116083)
- 社会科学(116050)
- 基金项目(101215)
- 省(100858)
- 自然(91997)
- 自然科(89894)
- 自然科学(89874)
- 教育(88985)
- 自然科学基金(88245)
- 划(84237)
- 编号(78865)
- 资助(78612)
- 成果(63512)
- 部(58108)
- 重点(57507)
- 创(54611)
- 发(54121)
- 课题(53443)
- 创新(51014)
- 制(50897)
- 教育部(50740)
- 国家社会(50311)
- 期刊
- 济(171138)
- 经济(171138)
- 研究(115697)
- 中国(76331)
- 财(64087)
- 管理(61813)
- 学报(56153)
- 科学(52780)
- 农(50414)
- 融(49848)
- 金融(49848)
- 大学(44341)
- 学学(41728)
- 教育(39865)
- 技术(34525)
- 农业(33640)
- 财经(31216)
- 业经(27209)
- 经(26649)
- 经济研究(26181)
- 问题(21527)
- 理论(20493)
- 实践(18622)
- 践(18622)
- 图书(18615)
- 技术经济(18523)
- 业(18333)
- 财会(18168)
- 现代(17771)
- 版(17281)
共检索到57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顾琪 陆蓉
金融市场可以识别并卖空有问题的公司,这种卖空能够改善公司治理。本文通过卖空机制与盈余管理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揭示了这种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劣汰"机制。研究发现,卖空者能够甄别盈余管理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公司",并对其进行较为活跃的卖空交易;卖空机制的出现,使得融资融券标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降低;对于卖空交易相对活跃的标的公司,卖空机制对盈余管理的约束效应更为明显;卖空机制对于盈余管理较多的公司有着更为强烈的约束效应。本文揭示了金融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一种路径,为金融市场制度安排和企业公司治理改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 卖空机制 盈余管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袁鲲 武梓杨
本文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引入融资融券交易制度这一特殊的自然实验,以2006~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管制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卖空机制通过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相对于治理质量较高的公司,卖空机制对治理质量较低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对进一步深化我国证券交易市场改革,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曾芝红 张友棠 韩子超
作为金融服务的新型业态,数字金融要如何实现“普惠”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金融指数,探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可以同时通过“融资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即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在“融资机制”中,数字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贵问题来抑制盈余管理,并未缓解融资难问题。同时,在从地区、产权异质性和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三个维度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后,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非国企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不同维度的发展水平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盈余管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亭立 姜莹
我国证券市场卖空合法化已近十年时间,但前期卖空约束的存在使得该机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存在争议。基于转融券制度这一准自然实验窗口,本文以201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排除了样本选择偏误后,通过盈余反应系数模型检验在卖空约束得到了极大缓解的情况下,卖空的事前威慑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及股权结构下影响的效果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缓解卖空约束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潜在的卖空机会具有典型的事前威慑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盈余操纵、提高盈余质量;但对于不同产权性质和股权结构的公司,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上述结论为卖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检验,并为转融券制度的推进及完善提供了调整思路和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荣 孙嫚 饶静
卖空机制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话题。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DID模型,研究卖空机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卖空机制引入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真实盈余管理。(2)卖空机制通过减少管理层短视行为,进而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并促进真实盈余管理。(3)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强了卖空机制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削弱了卖空机制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强了卖空机制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削弱了卖空机制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卖空机制和盈余管理相关领域的文献,对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完善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钊新 齐红玉
本文利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机构调研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调研与股价崩盘风险存在U型关系,低于阈值的机构调研行为将会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超过阈值的机构调研行为将会加剧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在U型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且U型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关键词:
机构调研 真实盈余管理 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黎莉 樊雅玲 崔计顺
上市公司融资一直是财务研究关注的主流领域,融资约束是影响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剖析了资产专用性投资、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共4887个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投资可以缓解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本文一方面为管理者采取何种投资策略才能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提供了经验证据,另一方面也为上市公司在缓解融资约束时,采取降低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营策略提供了科学解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星
本文选取了2002-2013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我国银行债权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效用问题。研究表明: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和金融排除程度均与当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且在金融排除程度低的地区(东部)负向关系更为显著。建议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提升银行债权治理效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强
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对银行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在现有体制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正是博弈均衡的必然结果,并且给出了相应因素(监督成本、监督效率和抵押品价值等)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同时,指出银行只有加大惩罚力度、健全自身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完善关系银行业务等措施提高银行的监督效率,才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锡皓 吴朝晖 李广
本文以我国2008年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制度背景,考察相对业绩评价机制设计如何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与其他公司相比,那些恰好达到或轻微超过上年行业平均总资产报酬率的国有上市公司,其向上的盈余管理幅度更大,并且这类公司明显偏好使用操控性应计以及销售操控的盈余管理方式,而较少使用酌量性费用操控、生产性操控的盈余管理方式。此外,研究还显示,那些以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为目标业绩的可疑公司,互补使用(而不是替代使用)操控性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丽明
本文以2013-2017年4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作用。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决策指标中,行业商会类与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具有负向作用,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盈余管理决策指标中,行业商会与代表委员会类政治关联正向影响"信息决策"盈余管理,而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负向影响"信息决策"盈余管理;代表委员会类政治关联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的影响呈负相关,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则对"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在信息透明环境下,上市公司异质性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扶持效应"逐步被削弱,其监督与抑制作用日益突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瑞
正当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战"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这一讲话为我们夺取"攻坚战"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想就解放思想、积极地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问题,谈一点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东 王爱群
文章将互联互通机制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外生改善,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互通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利用盈余项目错误分类操纵核心盈余的行为;而且,互联互通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对民营控股、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代理问题更严重时,互联互通机制的治理效应更大。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效果,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玉德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约束经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不同的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方向及程度不尽相同。文章以2000—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视角,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度越高则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后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迫使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在行业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且倾向于负向的盈余管理。这表明,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之下,产品市场竞争存在负面的治理效应,竞争使经理人通过盈余管理扭曲企业的真实业绩,从而可能激化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忠泊 田高良 齐保垒 张皓
文章以2001~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余管理的视角研究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分析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机制,文中提出了两个竞争性的假设:有效监督假设和市场压力假设,实证结果支持市场压力假设,媒体关注通过资本市场发挥公司治理功能。大量的媒体关注给管理者带来了强大的市场压力,迫使其为了满足市场预期而进行基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并且这种压力在分析师数量较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更加明显;但是,管理者并不会因为市场压力而采取对公司长期业绩损害较大的基于实际经营活动的盈余管理,相反媒体关注会减少这种行为,并且在分析师数量较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减少得更加明显。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