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9)
2023(6743)
2022(5457)
2021(4919)
2020(4096)
2019(9326)
2018(8608)
2017(17103)
2016(8804)
2015(9898)
2014(9563)
2013(9614)
2012(8913)
2011(7878)
2010(8163)
2009(7834)
2008(6830)
2007(6224)
2006(5567)
2005(5352)
作者
(25083)
(20719)
(20672)
(19690)
(13283)
(10057)
(9388)
(8116)
(7838)
(7394)
(7106)
(7044)
(6699)
(6652)
(6606)
(6558)
(6176)
(6028)
(6002)
(5664)
(5257)
(5185)
(4848)
(4822)
(4817)
(4680)
(4680)
(4280)
(4261)
(4164)
学科
(35654)
经济(35624)
(27116)
金融(27114)
(24663)
银行(24650)
(24034)
(23894)
管理(21935)
(19789)
企业(19789)
中国(18117)
方法(15816)
数学(14662)
数学方法(14600)
(14114)
贸易(14098)
(13870)
(13153)
(12060)
中国金融(11436)
(11105)
(8785)
地方(8400)
(8231)
财务(8216)
财务管理(8202)
(8052)
出口(8044)
出口贸易(8044)
机构
大学(121328)
学院(120881)
(57405)
经济(56322)
管理(43958)
中国(43272)
研究(42479)
理学(36746)
理学院(36393)
管理学(35911)
管理学院(35710)
(29904)
(24933)
财经(23557)
科学(22828)
中心(22570)
(21545)
(21193)
(20572)
经济学(20436)
(20371)
金融(20019)
银行(19775)
(19696)
研究所(18890)
经济学院(18783)
(18535)
(18343)
财经大学(17907)
人民(16345)
基金
项目(78627)
科学(62094)
基金(59452)
研究(56297)
(51846)
国家(51472)
科学基金(44181)
社会(37394)
社会科(35905)
社会科学(35895)
基金项目(31032)
(29200)
自然(28116)
自然科(27523)
自然科学(27517)
自然科学基金(27051)
资助(25074)
(24711)
教育(24637)
编号(21334)
重点(18254)
(18012)
(17495)
成果(17005)
(16912)
国家社会(16456)
创新(15969)
教育部(15747)
科研(15698)
(15253)
期刊
(58801)
经济(58801)
研究(40708)
(34473)
金融(34473)
中国(24259)
(23164)
学报(18475)
(17299)
科学(16604)
管理(16215)
大学(14253)
学学(13810)
财经(12694)
(10828)
经济研究(10638)
农业(10339)
(9999)
国际(9522)
技术(8268)
业经(8188)
问题(8045)
理论(7800)
实践(6935)
(6935)
教育(6380)
世界(6213)
中国金融(5775)
(5769)
技术经济(5544)
共检索到198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陶然  谭之博  
基于Ti VA (trade in value added)数据库54个国家24个行业的7年面板数据及美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文章研究了金融市场特征与行业特性对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更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有助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更高的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升,而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高风险行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提高。在考虑了潜在的反向因果、遗漏变量等问题后,上述结果依然保持稳健。研究结论有助于思考金融市场如何促进出口国内附加值提升,为结合行业特性有的放矢地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义  张文菲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数字金融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出口DVAR水平,并且该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渠道检验显示,数字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出口DVAR起到提升作用;在考虑核心指标稳健性、内生性等问题后,数字金融对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出口DVAR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市场资源重配置效应是影响整体出口DVAR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证实了数字金融发展的经济效益,是我国企业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跃升的本土化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珊   马莉莉  
绿色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环境约束融合而成的新产物,是实现贸易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力量。本文基于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从微观企业主体入手,探讨了绿色金融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增加。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会因环境评级的硬约束倒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也会精准分配资源要素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这种缓解效应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集中于强金融监管地区企业、外资企业及非重污染密集型企业。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促进贸易高质量增长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盛斌  王浩  
本文基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视角,利用企业和银行分支机构地理位置信息测度企业周边一定半径内的银行分支机构数目,探讨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分支机构扩张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经由“银行竞争”和“银企距离”的传导路径,银行分支机构扩张通过发挥创新促进效应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制度环境强化了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效果,而市场分割不利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对非纯加工贸易企业、民营企业、高银行业投入比例行业企业和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行业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具有更强的促进效果。在动态分解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本文还证实了资源再配置效应是银行分支机构扩张影响地区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研究为提高企业出口附加值获取能力、打造贸易强国以及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志远  刘元春  
出口国内附加值(DVA)的测算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进行测算。在综合考虑了不同进口贸易方式特征、间接进口与资本品进口问题之后,测算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DVAR从2000年的0.49上升到2006年的0.57;加工贸易的DVAR显著低于一般贸易,外资企业DVAR显著低于本土企业;生产技术复杂程度高的行业具有较低的出口DVAR;推动中国出口DVAR上升的主要动力是民营企业与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FDI进入是导致加工贸易与外资企业DVAR上升的重要因素,这可能反映出中国并未获得真正的贸易利得;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出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岳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杨晓亮  
本文将最低工资纳入扩展Kee和Tang(2016)模型,考察最低工资上涨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显示:最低工资上涨降低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且通过"成本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两个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之后,我们使用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和各城市最低工资数据,以2004年中国《最低工资规定》颁布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倍差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分析显示,"成本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边际成本,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上升的成本无法完全传递至价格,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相对价格效应"表现为最低工资上涨显著地提升了国内中间品的价格,使得企业更多地使用进口中间品进行生产,进而抑制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上涨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柳  
基于双重差分与工具变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贸易数据库,系统考察了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产品种类与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U形关系,即未达到门槛值以前,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当进口产品种类达到门槛值以后,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进口产品种类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口产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机制检验表明通过企业成本加成和研发创新效应,进口产品种类显著影响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因此,为提高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获得更多国际贸易利得,企业应不断增加进口产品种类;政府则应针对不同贸易方式、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类型采取差异化的进口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学彬   李芳芳  
在“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出口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阐述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和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呈现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初期,在成本效应的影响下,环境规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而随着政策效应的延续,环境规制政策可以倒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改善能源结构和资源配置,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又会呈现明显的正外部性。为此,国家层面,政府应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的顶层设计;行业层面,政府应依据行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环境规制中的作用;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利用环境规制政策的正外部性,融入全球绿色技术创新网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信恒  
现有文献大都只关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正效应,鲜有文献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文章使用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作为上述两种对立效应的综合反映,利用企业层面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背后的逻辑机理,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成本加成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个渠道,定量计算两者在总效应所占比重,发现“相对价格效应”居于主导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促进作用。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77.97%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且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重要渠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等匹配数据,主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上看,这一影响并不显著。FDI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提高出口品中来自本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然而也可能造成我国日益严重地嵌入在低附加值环节,导致我国出口品中来自上游行业的国内附加值下降,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是造成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从分行业性质看,知识和技术密集行业、劳动力密集型行业FDI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路径存在差异。从FDI的关联性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等匹配数据,主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我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品中的国内附加值存在正向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上看,这一影响并不显著。FDI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提高出口品中来自本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然而也可能造成我国日益严重地嵌入在低附加值环节,导致我国出口品中来自上游行业的国内附加值下降,上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是造成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下FDI对出口国内附加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从分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蒋庚华  张曙霄  
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本文对1995~2009年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虽然随着中国出口的增加,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四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量不断增加,但高技术劳动占中国出口比重的升幅有限,即出口虽然增加了中国四种国内生产要素使用的绝对量,但并未显著地改善中国出口的要素禀赋结构;中国出口中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仍集中在资本和低技术劳动上,且这种趋势在最终产品出口和对东亚地区的出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相比其他行业,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中占比更高,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在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强  宋林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区域创新影响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机制,并对理论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促进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通过提升国内中间品质量和拓展国内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和拓展进口中间品种类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抑制作用;区域创新分别通过对国内中间品质量和进口中间品质量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以及对国内中间品种类和进口中间品种类间产生的非对称影响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信恒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在测算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出口退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促进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异质性检验;出口退税引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的一般贸易占比调节效应大于其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成本加成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解释了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的事实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