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9)
- 2023(9257)
- 2022(7216)
- 2021(6506)
- 2020(5587)
- 2019(12571)
- 2018(11936)
- 2017(24056)
- 2016(12326)
- 2015(13550)
- 2014(13390)
- 2013(13522)
- 2012(12131)
- 2011(10469)
- 2010(11088)
- 2009(11224)
- 2008(10803)
- 2007(10100)
- 2006(9027)
- 2005(8724)
- 学科
- 业(75922)
- 企(72056)
- 企业(72056)
- 济(64981)
- 经济(64919)
- 管理(55078)
- 方法(28181)
- 融(27162)
- 金融(27162)
- 业经(26717)
- 财(24738)
- 银(23628)
- 银行(23628)
- 行(23028)
- 农(20931)
- 务(20919)
- 财务(20906)
- 财务管理(20894)
- 数学(20832)
- 数学方法(20784)
- 企业财务(19912)
- 中国(19483)
- 制(17124)
- 农业(15957)
- 技术(15250)
- 策(13106)
- 体(12868)
- 理论(12176)
- 企业经济(11947)
- 划(11943)
- 机构
- 学院(185613)
- 大学(177947)
- 济(91160)
- 经济(89772)
- 管理(79960)
- 理学(67622)
- 理学院(67180)
- 管理学(66711)
- 管理学院(66371)
- 中国(53107)
- 研究(52701)
- 财(45514)
- 财经(35956)
- 京(35282)
- 经(32529)
- 江(28362)
- 经济学(28318)
- 中心(26609)
- 财经大学(26558)
- 农(26359)
- 经济学院(25749)
- 商学(25531)
- 商学院(25318)
- 所(24988)
- 科学(24332)
- 融(24129)
- 金融(23649)
- 州(23080)
- 银(22367)
- 北京(22241)
- 基金
- 项目(109269)
- 科学(89313)
- 研究(84185)
- 基金(82855)
- 家(68383)
- 国家(67681)
- 科学基金(62082)
- 社会(57576)
- 社会科(55045)
- 社会科学(55030)
- 基金项目(43633)
- 省(43019)
- 自然(38239)
- 自然科(37478)
- 自然科学(37471)
- 自然科学基金(36914)
- 教育(36720)
- 资助(34056)
- 划(33348)
- 编号(33160)
- 业(30187)
- 创(27201)
- 成果(25067)
- 部(24926)
- 创新(24373)
- 制(24173)
- 国家社会(24068)
- 发(23842)
- 重点(23488)
- 人文(23030)
- 期刊
- 济(105628)
- 经济(105628)
- 研究(58094)
- 财(40520)
- 融(37986)
- 金融(37986)
- 管理(36682)
- 中国(32798)
- 农(25607)
- 科学(19861)
- 财经(19736)
- 业经(18674)
- 技术(17724)
- 经(17014)
- 学报(16948)
- 农业(16742)
- 经济研究(16552)
- 大学(14833)
- 学学(14680)
- 问题(13497)
- 技术经济(13019)
- 贸(12556)
- 国际(12396)
- 财会(12190)
- 业(11310)
- 世界(10980)
- 现代(10832)
- 商业(10735)
- 经济管理(9765)
- 理论(9538)
共检索到294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康 方显仓 项后军 于洋
利用我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本文探讨了金融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方向和作用机制。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市场摩擦会显著降低企业对外投资,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具体而言,金融市场摩擦对金融、科技、化工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具有显著影响,而针对能源、农业、物流、冶金等行业企业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金融市场摩擦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投资,而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没有显著影响,这种差异与企业和行业属性有着密切关系,且金融市场摩擦只对企业的非绿地投资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因果中介分析方法的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市场摩擦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和抵质押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对外投资,两者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6.8%和36.3%。该研究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金融市场摩擦 企业对外投资 因果中介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学庭 张群 鞠彦兵
国外对金融市场摩擦的真正研究应该从最近二、三十年算起。在此之前,现代主流金融理论都是基于无摩擦和有效市场这一假设的。随着股票交易数据的可利用性以及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发展,对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语臻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历史比较、行业梳理等方法系统性地探讨了本轮贸易冲突对中美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资产配置建议。回顾历史发现,美国分别在1971~1973年、1980~1984年和2002~2003年发起过三轮较大的贸易冲突。股市在这些时期的特征表现为高波动性和盈利短期受损;美债收益率对通胀的敏感性上升,在"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下,美债收益率曲线会走平并出现倒挂;贸易冲突不直接导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美元指数本身的周期主导了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走势。实证研究发现,本轮贸易摩擦对美股走势影响不显著,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对A股静态影响小,但行业表现分化;G20国家平均关税每上升10%,将给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带来额外1.7%的冲击,国内债市大概率维持震荡,趋势性变化还需等待政策效果落地,资本流动形势整体利好债市;预计贸易摩擦升温短期将支撑美元走势,但不会改变美指所处的弱周期,人民币汇率在基本面、资本流动面和政策面有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鹏娟
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转轨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结构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及长期的改革转轨,中国的杠杆结构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杠杆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中国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金融摩擦对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梳理了金融摩擦对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实磊 吴翌琳
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代理摩擦机制和管理者学习机制双重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策略、改变核心变量等稳健性检验表明结果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对分析师预测离散度高、外部监督弱、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低、经营不确定性高的企业更明显,验证了数字金融降低代理摩擦和增进管理者学习的作用。渠道分析发现,数字金融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股东—经理人代理成本,提升了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非效率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数字金融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融资约束低的企业更显著地抑制过度投资,对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更显著地降低投资不足。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投资效率 代理摩擦 管理者学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意 和文佳 荆中博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风险及跨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贸易摩擦在短期会造成中国各金融市场自身风险的上升。从统计显著性、经济显著性和影响持久度来看,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反应特征,且各市场之间存在"市场轮动"现象。第二,贸易摩擦对跨市场风险传染有显著且持久的溢出效应,共同风险敞口及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溢出效应方向的差异体现了资金向安全资产转移的特点。第三,按照贸易摩擦对股、债、汇三个金融市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的先后顺序及溢出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可将中国金融市场划分为三个风险区,并依此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娜 白雅馨 刘聪慧 于博
基于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中美贸易摩擦、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企业家精神在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产权性质以及是否为出口企业显著调节了企业家精神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关系的中介作用,即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出口企业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微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路径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下企业家精神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治理作用,为制定外贸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从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李俊青 张四灿
本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首次将企业目标转换和双重金融摩擦因素融合为统一研究框架,并以此考察经济周期波动中信贷的需求和供给因素,进而分析双重金融摩擦因素在塑造经济周期波动态势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当银行与企业、银行与家庭间均存在金融摩擦时,顺周期的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均会导致逆周期的企业外部融资溢价,对投资和产出产生双重加速效应,而缓解金融摩擦能够减弱上述加速效应进而有助于经济波动的平稳化;(2)由于家庭资产主要采取储蓄方式并且企业自有资金起到平滑信贷波动作用,信贷供给端摩擦产生的加速效应比需求端摩擦要弱;(3)企业目标转换通过经济结构渠道对金融摩擦的加速效应起到增强或弱化效果。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加强对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周期性的关注,平抑由双重金融摩擦所带来的经济波动;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国有企业非经济目标需要依据经济周期波动状况把握适度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双重金融摩擦 企业目标转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曼 王仁祥
在金融市场存在严重摩擦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依然严峻,这制约了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的释放。本文基于民营企业市场分割以及信贷选择视角对区域金融摩擦进行了测度,并将制度环境异质性以及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纳入分析框架,采用2001~2014年我国各省份民营企业相关数据,对金融摩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摩擦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绩效的提升,但制度环境能够对这种抑制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民营企业自身生产率在其中所形成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曼 王仁祥
在金融市场存在严重摩擦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依然严峻,这制约了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的释放。本文基于民营企业市场分割以及信贷选择视角对区域金融摩擦进行了测度,并将制度环境异质性以及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纳入分析框架,采用20012014年我国各省份民营企业相关数据,对金融摩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摩擦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绩效的提升,但制度环境能够对这种抑制关系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民营企业自身生产率在其中所形成的正向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强
笔者从批发金融市场的角度,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为基本数据,通过两期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相互挤兑而加大金融摩擦的内在机理,阐释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显示:来自批发金融市场的金融摩擦影响了宏观经济波动,金融机构的过度关联放大了冲击的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史小坤 辛子辰
选用2011—2020年356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数字化发展缓解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摩擦的冲击作用;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解作用效果更好。细分金融摩擦之后,发现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缓解融资成本和资本错配,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无法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饱和性与融合深度,从而缓解金融摩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喻崇武
稳定经济增长和降低杠杆率是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一对"两难问题"。本文从金融摩擦的视角,厘清非金融企业部门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部门呈现宏观杠杆率持续攀升、微观杠杆率分化两个显著特征,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金融摩擦主要通过资源错配降低TFP和减少企业要素投入数量两种渠道来影响经济增长,更多资本流入效率较低的企业引起非金融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上升、微观杠杆率分化。治理金融摩擦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有利于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债务风险,一方面要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准确评估债务风险与发现价值创造源泉,另一方面要依据角色功能、作用机制和投资诉求对企业、政策和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匹配,针对不同企业利用不同政策工具引导不同类别的资金进行投资。
关键词:
金融摩擦 经济增长 杠杆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进 李坤望
本文探讨了在东道国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条件下,行业研发密集度与跨国公司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逻辑是,因为研发密集度高的行业对东道国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更高,而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选择组织模式和投资区位以消除金融市场不完全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行业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和区位选择会随行业研发密集度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研发密集度较高的行业,更多的企业会选择在发达地区进行FDI,而在落后地区进行外包;其次,随着落后地区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所有行业在发达和落后地区的外包都会变得更加普遍;最后,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行业生产率分布对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为现有经验研究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白云方 王诗惠
本文利用GARCH类模型度量了2017—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风险传染程度,之后利用改进的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显著,风险共担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统计显著性、效应大小和影响持久度来看,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有着不同的反应特征;由于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导致投资者产生惯性预期,进而出现"贸易摩擦事件尚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传染便已上升"的现象。本文不仅为研究金融市场风险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防控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