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5)
2023(8578)
2022(7258)
2021(6657)
2020(5774)
2019(13563)
2018(13122)
2017(26107)
2016(13896)
2015(15931)
2014(16005)
2013(16116)
2012(15144)
2011(13563)
2010(14035)
2009(13648)
2008(12907)
2007(12013)
2006(10342)
2005(9554)
作者
(40872)
(34035)
(33885)
(32512)
(21580)
(16301)
(15740)
(13178)
(12985)
(12143)
(11505)
(11462)
(10893)
(10693)
(10684)
(10574)
(10206)
(9982)
(9867)
(9852)
(8370)
(8315)
(8276)
(7841)
(7755)
(7753)
(7554)
(7510)
(6828)
(6812)
学科
(60255)
经济(60196)
(41879)
管理(40272)
(34462)
企业(34462)
方法(29538)
(28540)
金融(28538)
数学(26684)
数学方法(26510)
(26478)
银行(26458)
(25600)
中国(22015)
(19259)
(17090)
(16125)
(13286)
财务(13261)
财务管理(13223)
地方(13069)
业经(12718)
企业财务(12650)
(12632)
贸易(12619)
(12266)
中国金融(11355)
(10821)
农业(10619)
机构
大学(202530)
学院(201942)
(89660)
经济(87736)
管理(77823)
研究(66757)
理学(65907)
理学院(65242)
管理学(64315)
管理学院(63926)
中国(60972)
(44555)
(41789)
科学(37799)
财经(35227)
中心(34464)
(34348)
(33988)
(31903)
(30785)
研究所(30414)
经济学(29238)
业大(28542)
农业(27147)
经济学院(26659)
北京(26594)
财经大学(26393)
(25328)
(25130)
金融(24876)
基金
项目(127366)
科学(99731)
研究(93310)
基金(93054)
(79935)
国家(79271)
科学基金(67996)
社会(59526)
社会科(56612)
社会科学(56591)
(49403)
基金项目(49333)
自然(43226)
教育(42574)
自然科(42256)
自然科学(42243)
自然科学基金(41537)
(41299)
资助(39079)
编号(38205)
成果(31292)
(29117)
重点(28655)
(27645)
(26785)
课题(25748)
教育部(25194)
创新(25112)
科研(24871)
(24684)
期刊
(95864)
经济(95864)
研究(61505)
(40332)
金融(40332)
中国(38730)
(36586)
(30620)
学报(29609)
管理(26800)
科学(26622)
大学(22370)
学学(21333)
农业(19210)
财经(18656)
技术(16382)
(15838)
经济研究(15635)
教育(15126)
业经(14863)
问题(12843)
理论(12400)
实践(11179)
(11179)
(11017)
技术经济(10749)
(10509)
商业(9984)
统计(9953)
国际(9746)
共检索到311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荣刚  徐京平  
由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其具有比其他市场更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则成为必要。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金融市场准入、业务运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实施金融市场外部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友山  
本文主要运用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对金融监管进行理论分析。作者根据金融监管的实施阶段 ,分别构造了三个金融监管博弈模型并对其均衡求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金融监管博弈双方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立场出发 ,作者结合金融监管博弈模型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文章将监管辨证理论和资本监管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提出有效规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颜雯雯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各国开始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非对称进化博弈理论,构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博弈关系,得到创新与监管的长期进化稳定均衡点,分析了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和监管机构监管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有效结合、合理利用监管机构处罚机制、建立事前防范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炳荣   孙志红   魏涛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智勇  刘任重  
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杠杆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蕴含着大量的风险。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国内文献基础上,本文介绍了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通行做法,随后分析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祁东  
伴随着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完善对其监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的分析,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信贷处课题组  易寿生  涂德君  
近年来,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发展及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陷和风险管理的不足。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立足于当今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践,以次贷危机为视角分析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薄弱、不足及将来的监管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敏  
规则导向与原则导向监管优劣势各异,但现代金融监管趋势是原则导向监管。原则导向监管的核心在于构建对话关系,顺利实施该监管的优势明显。美国在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制度设计上已经凸显原则导向的优势,可资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晴  
所谓衍生性,是较基础性而言,衍生不可怕,可怕的是衍生的无限性扩张。当金融创新的链条过于冗长时,每一个节点的断裂都会成为整个系统发生瘫痪的随机概率。以本轮金融危机为例,假定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为最原始的基础性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派生出的次级抵押贷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明朝  
离岸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在岸市场的特殊性。离岸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虽然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离岸市场仍然是有监管的市场,而且受来自多方面监管和法律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能够行使完全控制。离岸市场的发展促成了国际金融的一体化,也造成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对离岸市场客观上需要加强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华  
金融市场具有不同于商品市场的多种内在特征, 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对这些特征及其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和两者的互动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取得实效。目前监管取向有逐渐向金融市场微观交易行为转移的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纪显  熊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地下金融规模急剧扩大。地下金融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对正常的经济金融构成危害。虽然我国有关监管机构对地下金融进行严厉监管,但收效不大。文章论述了我国地下金融的成因、规模和利弊,并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对地下金融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如何打破地下金融监管困境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前程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及蕴含的风险隐患,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剖析了农村金融监管中的策略性行为。监管部门和农村金融机构构成博弈的参与方,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相互博弈形成稳定的纳什均衡解。运用比较静态方法进一步得出影响博弈均衡的诸多因素及作用方向。最后,基于博弈分析结果提出实施有效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