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0)
- 2023(16984)
- 2022(14680)
- 2021(13703)
- 2020(11479)
- 2019(26518)
- 2018(26029)
- 2017(50590)
- 2016(26964)
- 2015(30375)
- 2014(30175)
- 2013(29807)
- 2012(27169)
- 2011(24260)
- 2010(24250)
- 2009(22555)
- 2008(21029)
- 2007(18359)
- 2006(16038)
- 2005(14208)
- 学科
- 济(106849)
- 经济(106726)
- 管理(77595)
- 业(75062)
- 企(62894)
- 企业(62894)
- 方法(51777)
- 数学(45431)
- 数学方法(44825)
- 中国(32874)
- 财(30516)
- 融(29894)
- 金融(29892)
- 农(28224)
- 银(28192)
- 银行(28155)
- 行(27120)
- 贸(24709)
- 贸易(24689)
- 易(24106)
- 业经(23855)
- 制(23033)
- 地方(22301)
- 学(21303)
- 务(19264)
- 财务(19185)
- 财务管理(19142)
- 农业(18687)
- 理论(18599)
- 企业财务(18178)
- 机构
- 大学(375002)
- 学院(372502)
- 济(154311)
- 经济(151085)
- 管理(150748)
- 理学(130498)
- 理学院(129202)
- 管理学(126911)
- 管理学院(126259)
- 研究(120263)
- 中国(98071)
- 京(78382)
- 财(73046)
- 科学(71072)
- 财经(58823)
- 中心(58462)
- 所(57978)
- 农(55856)
- 江(53816)
- 经(53600)
- 业大(53234)
- 研究所(52608)
- 北京(49281)
- 经济学(47829)
- 范(46952)
- 师范(46523)
- 州(44437)
- 财经大学(44196)
- 院(43929)
- 农业(43487)
- 基金
- 项目(256288)
- 科学(202486)
- 研究(188270)
- 基金(188073)
- 家(162444)
- 国家(161142)
- 科学基金(140214)
- 社会(119855)
- 社会科(113900)
- 社会科学(113870)
- 基金项目(99552)
- 省(98606)
- 自然(91121)
- 自然科(89087)
- 自然科学(89068)
- 自然科学基金(87436)
- 教育(86945)
- 划(82765)
- 资助(78442)
- 编号(76531)
- 成果(61089)
- 部(57306)
- 重点(56752)
- 发(53811)
- 创(53342)
- 课题(51778)
- 教育部(49940)
- 创新(49776)
- 国家社会(49631)
- 科研(49276)
- 期刊
- 济(161643)
- 经济(161643)
- 研究(111979)
- 中国(68841)
- 学报(55582)
- 财(55487)
- 管理(54616)
- 科学(51125)
- 农(49572)
- 融(47819)
- 金融(47819)
- 大学(43353)
- 学学(40666)
- 教育(38851)
- 农业(33552)
- 技术(32453)
- 财经(28774)
- 经济研究(26140)
- 业经(25937)
- 经(24585)
- 问题(21457)
- 理论(20053)
- 图书(19537)
- 贸(19432)
- 实践(18371)
- 践(18371)
- 技术经济(17756)
- 国际(17497)
- 业(16919)
- 统计(16832)
共检索到552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希凤 张红 刘少华 王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国际性重大事件对我国股票外汇等金融市场的冲击也更加频繁且明显。为深入考察外部事件冲击对不同经济体的影响,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等国际冲击的溢出影响,定量测度重大外部冲击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溢出效应尤其是对我国的溢出影响,从央行视角提出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季勇 廖慧
本文基于Diebold and Yilmaz(2007)所提出的溢出指数,考察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样本的收益率波动受外部影响整体较小,比较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益率波动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波动率的溢出效应普遍较为明显,美国、日本、德国、香港、英国和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地区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国大陆受波动影响程度最低;波动率的动态溢出指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当前的国际重大事件,并且相关结果较为稳健;在特定时间段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能够有效的缓解溢出效应对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尹海员
基于20052016年间2579个日度交易数据,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CoVaR方法测度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股市中的地产、贸易以及券商行业价格指数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在任何风险水平下,汇率对股市相关行业的边际风险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在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要尤其注意股市相关行业的风险预警;风险水平加剧时,变量之间的风险总溢出呈现增强趋势,但边际外溢效应具有差异性,应着重防控汇率对地产、券商行业的边际风险溢出效应;汇率对股市相关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与汇率制度改革进程有明显关联性,而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谭小芬 张峻晓 郑辛如
大宗商品的金融化改变了其传统定价机制,不从市场间和市场内产品间全面地研究大宗商品价格的溢出效应就很难抓住商品价格溢出效应的本质特征。基于原油、天然气、黄金、银、铜、铝、小麦和玉米8种代表性商品,以及股票指数、债券指数、美元外汇、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类金融资产的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建立非对角的BEKK-GARCH和Diebold构造的基于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视角研究了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的双向溢出关系。结果发现:(1)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2)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的特征与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这些差别与全球性危机和商品市场状况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应从商品金融化的视角调控监管商品价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菲 刘蒙蒙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特征愈来愈明显。为了挖掘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首先基于高维动态Vine Copula模型构建高维金融市场的联合分布,然后运用条件在险价值方法测度国际原油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国际外汇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后采用压力测试方法从多市场情景压力的视角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存在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存在差异;国际金融市场的上、下行风险溢出效应呈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的正向冲击更敏感;基于动态Vine Copula模型的压力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度量多个金融市场对单一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为投资者、风险管理者以及监管者的决策行为提供有益的经验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苗文龙
在DCC-GARCH、DCC-EGARCH、DCC-TGARCH方法下,采用中、美、日、德、英等国家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金融数据,实证得出如下结论:样本国市场利率和股指波动率呈现尖峰、肥尾、有偏的特征,更为符合t分布。样本国市场利率波动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杠杆效应和联动效应。样本国股指波动率对中国股指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趋于增强,特别在美国金融危机后。样本国利率波动对中国股指波动率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和杠杆效应,但影响程度非常低。治理世界性金融风险,各国当局应加强政策协调性,合理进行风险分担。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波动溢出 动态相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建华 李艳红
本文考察和比较了以跨国人口流动作为非嵌入式渠道与四种嵌入式渠道在国际R&D溢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移民作为一种非嵌入式渠道对国际R&D溢出地理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渠道对国际R&D溢出弹性的作用远大于贸易和FDI等嵌入式渠道的作用,而非嵌入式渠道与嵌入式渠道的交叉关系并没有一致性的结果。本文最后呼吁通过更为开放的人口流动政策促进国际R&D溢出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张杭健 孙磊
基于中国泛金融市场视角,运用溢出指数和事件研究法,从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两方面识别碳市场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风险传染时变特征,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三类外生事件冲击下碳市场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研究发现,2015—2020年,中国泛金融市场间联系紧密,双向、非对称风险溢出明显,碳市场整体表现为风险接受者,其风险溢出效应具有较强的时变性和差异性,对外生事件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市场地位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并不匹配。贸易摩擦升级事件的冲击显著增强了其他市场向碳市场的风险溢出,而缓和事件的冲击对风险溢出有抑制作用;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同样加强了其他市场向碳市场的风险溢出,且对湖北碳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市场预期的存在导致部分公共政策事件冲击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与预期相反。进一步讨论了金融风险溢出对资产价格波动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基于实证结论,从建立稳定价格机制、构建碳市场体系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金娥 陈国进
本文基于VAR-MVGARCH-BEKK模型实证研究房地产市场与四大金融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第一,房地产市场收益率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房地产市场与外汇市场收益率、房地产市场与货币市场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效应;房地产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第二,房地产市场与四大金融市场中任何两个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任何市场的波动信息都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晶 郑雨洁 顾雪松 潘焕学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制度创新,二者相互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7—2022年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数据,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由广义方差分解谱构建的溢出指数方法,探究两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溢出效应,且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绿色股票市场;(2)短期内碳市场是溢出的净接收方,受其他市场的溢出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碳市场对外溢出增强,转变为溢出的传播方,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正收益环境下大于负收益环境,两个市场之间的正向情绪传染占据主导地位;(4)特殊事件降低了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但是对碳市场与绿色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对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基于TVP-VAR模型和波动溢出网络模型,测度了以原油、天然气和动力煤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还通过波动溢出网络刻画了风险溢出的方向和路径。研究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然后依次是天然气和动力煤,三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是最强的;原油和天然气与金融市场的时变净溢出指数变化比较剧烈,而动力煤的这一指数变化则明显平缓了很多,在极端风险事件发生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输出水平显著增加;波动溢出网络在不同时期下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具有事件驱动特征,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排序为新冠疫情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和俄乌冲突时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勇 朱鹏飞 林玉婷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波动溢出视角,采用高频数据,使用有向无环图和基于VAR的DY指数,并构建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规模、大小、传染路径等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横向来看,不同的子市场在金融系统的波动溢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纵向来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波动溢出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于资产优化配置、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珂
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采用2009—2013年的日数据,基于VAR(1)-GARCH(1,1)-BEKK模型来分析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并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的静态与动态考察
市场结构、股权结构与证券公司成本效率——基于PR模型的静态、动态考察
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分析
多元化经营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门槛模型的静态和动态考察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基于溢出指数法的实证研究
消费基本理论的静态与动态考察
基于R-vine-copula-CoVaR模型的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静态空间杜宾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基于不同市场状态机制的金融机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