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2)
- 2023(16644)
- 2022(13857)
- 2021(12762)
- 2020(10497)
- 2019(23708)
- 2018(22974)
- 2017(44233)
- 2016(22948)
- 2015(25350)
- 2014(24592)
- 2013(24076)
- 2012(21983)
- 2011(19744)
- 2010(19758)
- 2009(18202)
- 2008(16831)
- 2007(14731)
- 2006(12806)
- 2005(11530)
- 学科
- 济(99485)
- 经济(99410)
- 业(70340)
- 管理(68172)
- 企(57620)
- 企业(57620)
- 方法(39771)
- 数学(34814)
- 数学方法(34406)
- 中国(33520)
- 融(28785)
- 金融(28784)
- 农(27268)
- 银(27028)
- 银行(27011)
- 行(26189)
- 地方(25949)
- 财(24108)
- 业经(24010)
- 技术(21099)
- 制(20369)
- 农业(18712)
- 贸(18021)
- 贸易(18000)
- 易(17431)
- 务(15522)
- 财务(15470)
- 财务管理(15440)
- 理论(15425)
- 学(15042)
- 机构
- 学院(312021)
- 大学(308343)
- 济(138210)
- 经济(135663)
- 管理(125576)
- 理学(107720)
- 理学院(106673)
- 管理学(105124)
- 管理学院(104535)
- 研究(103860)
- 中国(86127)
- 京(63683)
- 财(63016)
- 科学(57574)
- 中心(50660)
- 财经(49994)
- 所(49042)
- 江(46385)
- 经(45622)
- 农(45253)
- 研究所(44048)
- 经济学(43116)
- 业大(40920)
- 北京(39883)
- 范(39556)
- 师范(39194)
- 经济学院(38836)
- 院(37820)
- 州(37762)
- 财经大学(37490)
- 基金
- 项目(210076)
- 科学(169366)
- 研究(158933)
- 基金(154229)
- 家(132262)
- 国家(131111)
- 科学基金(115694)
- 社会(104741)
- 社会科(99728)
- 社会科学(99709)
- 省(83056)
- 基金项目(81234)
- 教育(72908)
- 自然(71979)
- 自然科(70465)
- 自然科学(70452)
- 自然科学基金(69242)
- 划(68752)
- 编号(63497)
- 资助(61563)
- 发(50218)
- 成果(49806)
- 创(49381)
- 重点(47059)
- 部(46790)
- 创新(45414)
- 国家社会(44146)
- 课题(43798)
- 教育部(41397)
- 人文(40993)
- 期刊
- 济(151929)
- 经济(151929)
- 研究(95748)
- 中国(65700)
- 管理(49842)
- 财(48424)
- 融(45159)
- 金融(45159)
- 农(41760)
- 科学(40332)
- 学报(38709)
- 教育(34247)
- 大学(31707)
- 技术(30046)
- 学学(29852)
- 农业(28315)
- 业经(26062)
- 财经(25117)
- 经济研究(25002)
- 经(21747)
- 问题(19322)
- 技术经济(16796)
- 业(15659)
- 贸(15437)
- 理论(15343)
- 科技(15336)
- 商业(15057)
- 现代(14348)
- 世界(14315)
- 国际(14312)
共检索到478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朱学彬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建明 杨珍增
当前的全球失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失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型以阐释当前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在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的差异会使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两类国家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垂直分工。当国际商品流动或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时,经常项目会保持平衡;但是,当国际资本的流动存在障碍时,这种国际分工就会引发经常账户的失衡。本文基于50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都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经常账...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全球失衡 垂直分工 资本开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炜 姚洋
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了全球失衡问题,通过构造一个金融市场-制造业比较优势指标,利用1990~2005年45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计量研究,证实金融-制造业比较优势对于经常账户赤字(盈余)的重要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我们的主要结论。特别地,我们发现,中国的贸易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国际分工新格局加以解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全球失衡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际分工 金融发展 全球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磊 杨倩雯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金融市场因素引发一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变迁的作用机理,并采用中国横向经济区域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和对比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效率对不同区域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各类金融因素都是影响各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高低的显著原因,并且效率指标的作用大于规模指标。但是,不同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且对各类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存在着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陆建明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丹阳
金融资产等服务产品与货物一样,也存在"贸易模式"的问题,本文基于"服务业-制造业"这种国际分工形态,从生产差异的角度解读了当今日趋严重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文章认为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主要还是要依赖于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最终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完成。
关键词:
世界经济失衡 金融市场 国际分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若雪 袁志刚
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效率较差,资产的供给能力较弱,居民为了最大化效用,不得不通过贸易顺差购买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厂商为了最大化利润,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品的制造环节。也就是说,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有替代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表现为"双顺差"。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失衡其实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差、金融市场效率较低所导致的均衡结果。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金融市场效率 外部经济失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珍增
笔者将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契约环境质量因素引入Antràs模型,解释了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垂直型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原因:给定生产的可分割性和东道国的成本优势,金融发展落后将导致东道国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契约环境质量低下会增加跨国公司收到低品质中间品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跨国公司以垂直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从而形成我国以跨国公司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贸易形态。提升我国FDI流入的质量、改善FDI流入结构必须以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契约环境改善为前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朝凤 朱丹丹
寻找出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引入金融发展与不完全契约的经济模型,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促使地区企业更多地选择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决策的正向影响。利用中国30个省份2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上述结论显著成立;在控制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禀赋和市场规模等变量,并解决金融发展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垂直...
关键词:
垂直一体化 金融发展 不完全契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分析框架,本文比较了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995年、2000年以及2005年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8个制造业行业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主要因素。经验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垂直专业化水平越低;技术复杂度越高的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也越高;技术越复杂的行业在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内,垂直专业化水平相对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评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璇 陶长琪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技术融合式创新的概念,并构建前向知识溢出和后向知识溢出角度的垂直式知识溢出空间权重矩阵和两区制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技术融合式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驱动机理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融合式创新具有区域集聚性特征;本区域内技术融合式创新的外部性能显著驱动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省域(除西藏之外的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对中低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的垂直式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省域高技术产业主要通过技术溢出的形式向邻近区域的中低技术产业发生后向知识溢出,促进邻近区域中低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省域中低技术产业主要通过模仿创新的形式吸取邻近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前向知识溢出外部性,促进中低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制度质量、外贸依存度、R&D人员投入和金融发展度正向作用于技术融合式创新,进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昌镛
金融业薄弱是亚洲实现长期增长的主要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易事,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根本挑战是如何在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的环境下发展资本市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创立有关金融市场的新原则。逐步实现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扩大化,分散财政行业的风险,符合亚洲各国政府的利益,但同时必须对金融市场上的重大创新进行适当监管。亚洲决策者应鼓励和管理好金融市场的发展,避免阻碍创新,当务之急是"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而不必"更多地"监管。
关键词:
亚洲 资本市场 金融市场 金融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时珍
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正式信贷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失衡现象,中小农户从正式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相当困难。本文对比分析了正式信贷和非正式信贷的水平替代和垂直联结两种情况,指出给予非正式信贷机构以信贷支持,有利于为农村中的弱势农户提供更好的信贷条件,也有助于缓解农村中的信贷失衡和“金融抑制”状况。
关键词:
信贷失衡 水平替代 垂直联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余静文 彭桅 周志梁
笔者利用Lane等新构建的各国资产负债数据库,从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两个层面对当前国际资本的"逆流"现象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流入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制度质量的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三类资本的流入;在制度质量的变量中,政府效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最为直接。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制度质量 资本逆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