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95)
- 2023(18164)
- 2022(15390)
- 2021(14212)
- 2020(11718)
- 2019(26918)
- 2018(26486)
- 2017(50597)
- 2016(27386)
- 2015(30629)
- 2014(30777)
- 2013(30651)
- 2012(28507)
- 2011(25781)
- 2010(26100)
- 2009(24162)
- 2008(22922)
- 2007(20686)
- 2006(18282)
- 2005(16803)
- 学科
- 济(113521)
- 经济(113406)
- 业(79435)
- 管理(77592)
- 企(63478)
- 企业(63478)
- 方法(46784)
- 数学(40174)
- 数学方法(39742)
- 中国(37257)
- 农(32334)
- 财(30831)
- 融(29855)
- 金融(29852)
- 银(28759)
- 银行(28689)
- 地方(28394)
- 行(27710)
- 业经(26131)
- 学(25426)
- 制(24041)
- 农业(22836)
- 技术(21514)
- 贸(20279)
- 贸易(20257)
- 易(19603)
- 理论(18904)
- 务(18141)
- 财务(18061)
- 财务管理(18029)
- 机构
- 大学(392828)
- 学院(391249)
- 济(158815)
- 经济(155297)
- 管理(149670)
- 研究(140677)
- 理学(128001)
- 理学院(126524)
- 管理学(124304)
- 管理学院(123624)
- 中国(109816)
- 科学(87118)
- 京(85697)
- 财(73879)
- 所(72748)
- 农(70375)
- 研究所(66032)
- 中心(64250)
- 业大(60080)
- 江(59112)
- 财经(58217)
- 农业(55120)
- 北京(54901)
- 经(53012)
- 范(51741)
- 师范(51129)
- 院(50760)
- 州(48498)
- 经济学(48278)
- 财经大学(43445)
- 基金
- 项目(262676)
- 科学(205266)
- 研究(189700)
- 基金(189308)
- 家(166961)
- 国家(165549)
- 科学基金(140483)
- 社会(118450)
- 社会科(112354)
- 社会科学(112321)
- 省(103313)
- 基金项目(99720)
- 自然(92016)
- 自然科(89877)
- 自然科学(89852)
- 自然科学基金(88251)
- 划(87236)
- 教育(86284)
- 资助(78825)
- 编号(76361)
- 成果(62373)
- 重点(59476)
- 发(59331)
- 部(57269)
- 创(54919)
- 课题(53716)
- 创新(51348)
- 科研(50343)
- 国家社会(48699)
- 教育部(48580)
- 期刊
- 济(179442)
- 经济(179442)
- 研究(121027)
- 中国(83326)
- 学报(66257)
- 农(64526)
- 科学(60560)
- 管理(57014)
- 财(55235)
- 大学(49487)
- 融(49315)
- 金融(49315)
- 学学(46653)
- 教育(45048)
- 农业(44168)
- 技术(35053)
- 财经(29158)
- 业经(28925)
- 经济研究(28809)
- 经(24983)
- 业(23075)
- 问题(22903)
- 图书(20061)
- 技术经济(19958)
- 理论(19737)
- 科技(19616)
- 版(17993)
- 实践(17867)
- 践(17867)
- 现代(17591)
共检索到60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群华
能为契约执行提供有力支持的金融基础结构可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反过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可使企业获取生产率更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若存在信贷配给情形,技术转移将加大收入的不平等性,导致风险厌恶的参与人不愿意将金融基础结构改善到技术转移发生的水平上,进而形成一个发展陷阱。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改善金融基础结构的同时促使小企业采用当前的技术。
关键词:
技术转移 契约执行 收入不平等 发展陷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俊青 韩其恒
通过二元经济的世代交叠模型,本文考察了人力资本回报逐步超过实物资本回报的长期动态演化过程,研究了提高城乡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均等化)和放松借贷约束对降低收入基尼系数、改善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的动态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的不同积累方式使得城市、农村和全国居民的收入基尼系数呈现时间序列上的倒U型;相对于城市而言,提高农村居民的基础教育水平、改善农村的金融约束将会更加有效降低全国的收入基尼系数、加快库兹涅茨转折点的来临,并且在人力资本回报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实施这两项政策效果会更显现。研究还表明边际教育回报的增加会提高全国收入的基尼系数。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竣鹤 黄小勇
制度质量被认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市场化制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与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讨论。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其调节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的负向影响是非线性的,即随着市场化制度质量提升,其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能力在下降;同时,在较高的市场化制度水平下,金融发展降低收入不平等的能力也在减弱。这些发现加深了我们对于市场化制度质量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理解。政策制定者应在提高市场化制度水平的同时,构建帮助穷人获得更多资源以及能够在市场化过程中获益的制度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素絮
本文使用包含二次项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对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意在用中国数据再次检验Greenwood-Jovanovich(GJ)假说的可信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呈倒U型关系,这与全球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不平等也呈倒U型关系相一致,但是经济增长会减少收入不平等,而通胀会加剧收入不平等,而且通胀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协整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志阳 刘振中
本文通过借鉴霍姆斯特姆-梯若尔(Holmstrom和Tirole,1997)模型,构建了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模型,并在克拉克、许和周(Clark、Xu和Zou,2003)的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我国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金融规模扩大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负面效应,而金融效率提高却有效缓解了城乡收入不平等;从短期看,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含义对促进金融发展、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乡收入不平等 协整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玲铮
文章在Clarke、Xu和Zou(2006)的分析框架上,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持续扩大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基尼系数呈现稳健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收入不平等 面板数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玲铮
本文首先分析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接着基于中国29个省市面板数据检验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二者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假设;金融发展的门槛值为3.295,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未跨越门槛值,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目前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扩大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非线性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秋硕
本文考察了收入不平等与总消费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在高收入地区,不平等程度越大似乎消费需求波动越大,而在低收入地区,收入不平等越大,消费需求波动反而较小。本文找到证据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收入分配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中影响消费需求的短期波动是不同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快低收入地区如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步伐,加大金融发展相机调整的力度。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需求 金融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韩颖 孙早
依据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特征事实,从家庭微观决策的视角入手,构建了一个研究家庭养老负担、教育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微观调查数据,经研究发现:家庭代际间向上收入转移水平的提高能够通过提升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家庭教育投资与收入不平等间的关系取决于教育成本,当教育成本较高时,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当教育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时,家庭教育投资的提高会显著缓解收入不平等。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建立健全家庭养老保障机制,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回报率,激励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进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传豹
金融体系能否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从分工视角研究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在金融结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选择指数和结构错配指数对此给出了自洽的解释。19802013年全球64个经济体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均存在一个基于要素禀赋结构、企业规模及其风险特性的最优金融结构,采取违背最优金融结构的金融模式,不管是放松金融工具创新的监管、过度重视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还是过度压抑小额信贷、民间借贷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均会恶化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传豹
金融体系能否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提升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从分工视角研究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在金融结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选择指数和结构错配指数对此给出了自洽的解释。1980~2013年全球64个经济体的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均存在一个基于要素禀赋结构、企业规模及其风险特性的最优金融结构,采取违背最优金融结构的金融模式,不管是放松金融工具创新的监管、过度重视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还是过度压抑小额信贷、民间借贷市场等非正规金融渠道均会恶化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近20年来,金融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金融开放的定义和测度、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渠道以及汇率和汇率改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四个方面梳理了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通过对近20年来上述四个方面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本文立足中国现实,进一步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应着力加强中国的案例研究、外汇市场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制度特征和双循环格局下金融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文 许林 骆振心
在充分揭示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宏观数据对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长期,经济增长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产生了负面效应;而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论恰好相反,却验证了Galor和Zeira(1993)提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线性负相关假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并不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其真正原因可能在于现行经济增长模式。该研究结论将对我国下一步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文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不平等 间接机制 直接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袁亮
首先将农村金融发展分为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以及金融广度三个维度,然后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ECM)具体描述了这一关系,同时考察了变量之间短期波动的影响,最后通过Granger定理检验了变量之间在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治理不仅不利于农村金融发展,而且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在因果关系上,政府治理是农村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