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48)
- 2023(18108)
- 2022(14869)
- 2021(13715)
- 2020(11574)
- 2019(26411)
- 2018(26008)
- 2017(50323)
- 2016(26754)
- 2015(30112)
- 2014(29859)
- 2013(29147)
- 2012(26292)
- 2011(23374)
- 2010(23510)
- 2009(22091)
- 2008(21118)
- 2007(18903)
- 2006(16330)
- 2005(14877)
- 学科
- 济(110891)
- 经济(110785)
- 业(79597)
- 管理(79481)
- 企(66192)
- 企业(66192)
- 方法(52094)
- 数学(45880)
- 数学方法(45332)
- 中国(34139)
- 财(32104)
- 农(30593)
- 融(30356)
- 金融(30353)
- 银(27988)
- 银行(27952)
- 行(26903)
- 贸(26457)
- 贸易(26441)
- 易(25858)
- 业经(24893)
- 制(22886)
- 地方(21588)
- 务(20987)
- 财务(20916)
- 财务管理(20872)
- 技术(20710)
- 农业(20356)
- 学(20090)
- 企业财务(19872)
- 机构
- 学院(375899)
- 大学(374194)
- 济(160126)
- 经济(156957)
- 管理(147554)
- 理学(126943)
- 理学院(125740)
- 管理学(123519)
- 管理学院(122843)
- 研究(120887)
- 中国(98653)
- 京(76950)
- 财(74624)
- 科学(70469)
- 财经(59821)
- 所(59416)
- 中心(59142)
- 农(58637)
- 江(55750)
- 经(54341)
- 研究所(53614)
- 业大(52861)
- 经济学(50379)
- 北京(47771)
- 范(46054)
- 农业(45971)
- 经济学院(45769)
- 师范(45566)
- 州(45084)
- 财经大学(44523)
- 基金
- 项目(249649)
- 科学(197641)
- 研究(183608)
- 基金(182858)
- 家(157925)
- 国家(156678)
- 科学基金(136067)
- 社会(117918)
- 社会科(112212)
- 社会科学(112178)
- 省(97616)
- 基金项目(96374)
- 自然(87187)
- 教育(85440)
- 自然科(85307)
- 自然科学(85289)
- 自然科学基金(83769)
- 划(81325)
- 资助(75274)
- 编号(75160)
- 成果(60049)
- 重点(55819)
- 部(55817)
- 发(53424)
- 创(53247)
- 课题(50546)
- 创新(49809)
- 国家社会(49405)
- 教育部(48677)
- 科研(48293)
- 期刊
- 济(170287)
- 经济(170287)
- 研究(108144)
- 中国(70169)
- 财(59630)
- 学报(54097)
- 管理(53995)
- 农(53244)
- 科学(50743)
- 融(48470)
- 金融(48470)
- 大学(41774)
- 学学(39444)
- 教育(36353)
- 技术(35934)
- 农业(35640)
- 财经(29922)
- 经济研究(28229)
- 业经(27865)
- 经(25678)
- 问题(22900)
- 贸(22567)
- 国际(21003)
- 技术经济(20298)
- 业(19435)
- 统计(18746)
- 理论(18699)
- 商业(17451)
- 图书(17358)
- 策(17353)
共检索到560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蔡伟毅 陈晓薇
文章利用我国29个省区2001~2015年的数据分析金融市场化程度对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通过加入金融市场化程度分别与两种渠道国际知识溢出的交叉项的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完善的运行良好的金融市场有助于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推动作用。进口渠道国际知识溢出是我国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而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国际知识溢出是我国中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由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在西部地区国际知识溢出并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影响。更进一步,通过加入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平方项进行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对进口渠道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渠道国际知识溢出效应的非线性影响都呈现倒U型特征,目前我国各省区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还未达到最优值,提升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将有助于国际知识溢出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伟毅 陈学识
本文把技术进步分为水平差异型和垂直阶梯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不同,获取国际知识溢出数量不同,同时,不同的国际知识溢出渠道对应着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因此技术进步必然会存在区域差异。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知识溢出与中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实证研究分析表明,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是东部地区提升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而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对中部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较明显,在西部地区,国际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尚未发挥明显作用。
关键词:
国际知识溢出 水平差异型 垂直阶梯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伟毅 陈学识
本文把技术进步分为水平差异型和垂直阶梯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接着对国际知识溢出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最主要途径,而FDI渠道国际知识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行业,而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垂直阶梯型技术进步行业。因此本文认为,扩大中间投入品进口、引导FDI投向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模式行业、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的研发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
国际知识溢出 水平差异型 垂直阶梯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宝文 王西 韩磊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首先,金融市场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这揭示金融市场化达临界值后,才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挤入"效应,否则造成"挤出"效应。其次,所有制结构异质性研究表明,国有经济比重高的地区囿于金融市场化的激励和非国有经济溢出效应导致U型关系的产生。最后,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除"非国有经济发展渠道"以外,"政府干预渠道"也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效应。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需深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注重金融市场化改革与其他制度的耦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龙少波 陈璋 张军
本文利用MSIAH-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宏亮
本文对我国粮食期货价格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信息溢出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现阶段,国粮食期货价格与汇率之间关联程度越来越高,存在着显著的单向非线性信息溢出效应,短期中汇率变动对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具有显著的信息溢出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超
在将知识资本划分为研发资本、人力资本和专利资本的基础上,文章使用1981~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115个经济体的国内知识资本指数以及通过进口和FDI渠道溢出的国外知识资本指数,并利用扩展的国际研发溢出回归框架实证分析了国内外知识资本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知识资本投入是全球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FDI渠道是知识资本跨国溢出的主要渠道,进口渠道还未成为影响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知识资本对不同类型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进口溢出效应呈现发达经济体显著而转型和发展经济体不显著的特点,FDI溢出效应呈现发展经济体大于转型和发达经济体的特点,国内知识资本促...
关键词:
进口贸易 FDI 知识资本 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增耀 夏斌
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市场潜能对于工业集聚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同。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外市场在内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用我国200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了市场潜能与工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工业集聚的地理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工业集聚的实现可以依靠本地市场潜能、国内周边地区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国内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与工业集聚具有非线性关系。国内市场潜能和工业集聚之间呈现"U"型关系,只有国内市场潜能跨越特定门槛值时,工业集聚效应才能逐步实现。国外市场潜能则存在双门槛效应,国外市场潜能越高,工业集聚效应越显著。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市场潜能之间存在互补(替代)关系...
关键词:
市场潜能 地理溢出 工业集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红权
迄今为止,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与分析基本上是在经典资本市场理论的线性分析范式下展开的。然而,经典资本市场理论的线性化分析方法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现实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化,更不能用来分析美国股市“1987年股灾”等市场突变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研究出现了从线性转向非线性分析,从均衡走向演化的新趋势。本文在考察金融系统的非线性本质与作为虚拟经济系统的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原理,并形成了风险管理的整体观、内生观与过程观。这些原理将为研究金融市场与风险管理理论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风险管理 非线性动力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书胜 李斌
文章选取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为吸收因素构建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并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差距和技术研发强度阀值转换条件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平滑转换机制效应;在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上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明显。随着吸收能力变量水平的连续增加,基于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均在持续增强,国际R&D和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平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欣 姚洪兴
文章利用长三角25个城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研发强度等吸收能力变量分别作为转换变量,采用包含外生变量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检验了基于OFDI、FDI和进口三种渠道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所有的吸收能力变量跨越各自的门槛值使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OFDI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创新均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对应于不同的吸收能力变量,当PSTR模型趋于高体制时,基于FDI和进口的国际R&D对区域技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悦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发现新兴的产业技术几乎都是最初发展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英国。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更擅长于学习和推广成熟技术。本文进而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二者对于不同特征产业和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的作用差异,以及二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能差异。全文的主要结论是:金融市场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并有效管理经济体系的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金融改革应努力构建一个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风险管理 金融功能 金融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悦
本文通过回顾产业技术进步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三次技术革命,发现新兴的产业技术几乎都是最初发展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美国、英国。比较而言,"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更擅长于学习和推广成熟技术。基于银行与市场功能比较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二者对于不同特征产业和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业的作用差异,以及二者在风险管理上的功能差异。
关键词:
技术进步 风险管理 金融功能 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