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9)
2023(9417)
2022(7090)
2021(6373)
2020(5158)
2019(11429)
2018(11172)
2017(21613)
2016(11575)
2015(13260)
2014(13402)
2013(12783)
2012(11499)
2011(10253)
2010(10645)
2009(10401)
2008(9388)
2007(8777)
2006(8035)
2005(7654)
作者
(33785)
(27712)
(27571)
(26480)
(17661)
(13083)
(12691)
(10929)
(10620)
(9937)
(9427)
(9421)
(8925)
(8925)
(8865)
(8711)
(8271)
(8083)
(7936)
(7783)
(7090)
(6969)
(6668)
(6397)
(6369)
(6233)
(6151)
(6119)
(5699)
(5595)
学科
(46174)
经济(46119)
(32938)
管理(32303)
(26994)
金融(26987)
(26619)
企业(26619)
(24351)
银行(24333)
(23663)
中国(23449)
方法(15524)
(15274)
(15064)
(14061)
数学(13329)
数学方法(13239)
业经(12687)
地方(11807)
中国金融(11255)
(11254)
农业(9958)
(9451)
财务(9411)
财务管理(9398)
(9280)
企业财务(9044)
理论(9025)
体制(8168)
机构
学院(163472)
大学(161925)
(69431)
经济(67839)
管理(58427)
研究(57479)
中国(52403)
理学(48682)
理学院(48215)
管理学(47380)
管理学院(47095)
(35868)
(34370)
科学(32057)
(28861)
中心(28805)
(28370)
财经(27845)
(26081)
研究所(25733)
(25194)
经济学(22652)
业大(22320)
农业(22014)
北京(21848)
(21726)
(21706)
(21493)
金融(21300)
银行(20956)
基金
项目(102716)
科学(80570)
研究(77514)
基金(73727)
(63784)
国家(63222)
科学基金(54067)
社会(49498)
社会科(46959)
社会科学(46947)
(40788)
基金项目(37821)
教育(35288)
(33520)
自然(32895)
自然科(32200)
自然科学(32191)
编号(32077)
自然科学基金(31625)
资助(30302)
成果(27218)
重点(23465)
(23020)
课题(22929)
(22234)
(21719)
国家社会(20777)
(20733)
创新(20332)
项目编号(19718)
期刊
(80400)
经济(80400)
研究(53563)
中国(37663)
(36239)
金融(36239)
(28582)
(27420)
学报(25262)
管理(23070)
科学(22579)
大学(19640)
教育(18953)
学学(18594)
农业(17082)
财经(15004)
技术(13721)
业经(13440)
经济研究(13165)
(12902)
问题(10712)
理论(9055)
(8498)
(8432)
国际(8319)
实践(8021)
(8021)
(7586)
现代(7565)
商业(7550)
共检索到26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大安  
金融市场化引发了投资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个体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理性选择行为是由政策、信息和环境等不确定性导致的。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有关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的基本思想,通过对金融市场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一般模型的分析,重点探讨了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受政策因素影响的复合函数模型,力图在理论层次上概要说明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个体非理性选择的成因过程及其机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维涛  周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这些年来,我国按照渐进性主动性市场性原则推进经济改革,逐步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金融业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金融调控监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体系日臻成熟,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和金融运行机制。市场化改革最突出表现是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不断发展,日益成为资源配置、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晓玖  
本文将金融自由化定义为利率自由化、信贷控制放松、进入壁垒降低、银行自治加强、银行产权多元化、证券市场改革、资本和经常帐户开放等七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对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上述七个方面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采取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综合,构建出了从1982年到2006年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本文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完全自由化定义为100%,目前自由化程度已达到了71%。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超  
近年来,首都金融业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导,以担保公司、评级公司、资产交易平台和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等中介机构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金融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管理和调控能力大幅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华超  裴平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成效卓著,却常因外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实际进程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国际社会长期曲解甚或无端指责中国金融体制。为此,本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构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征的指标体系,修正并重测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由此研判中国金融市场化真实水平。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远非外界误解的那样低;相反,中国金融业也基本实现市场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少伟  
在市场博弈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安排本是一种理性选择,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有时这种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威海市金融竞争和维权过程中因银行自利行为导致信贷风险产生、爆发并最终使金融债务大量悬空的个案描述,分析"囚徒困境"现象是导致这一非理性均衡结果的主要原因,指出类似的"囚徒困境"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检查和监管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发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戴伟  张雪芳  
在对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水平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显著优化了我国实体经济资本的配置,而我国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在所引入的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较大。进一步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优化作用越显著,但随着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自身对资本配置的优化作用在减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瑞敏  左勇华  
现代金融的本质是为经济活动构建可行方案,帮助个人或企业实现行动目标。金融具有较高程度的工具理性,其有效性取决于目的是否合理。金融市场的虚拟特性和监管滞后性使自由意志得以张扬,创新更趋主观化;金融市场在获取财富上的高度或然性,是"动物精神"与"非理性繁荣"互构的基础。被贪欲所主宰的自由意志和"动物精神"反映了人们出自本能的贪得无厌,缺乏企业家精神和契约精神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守信的社会品格,导致金融创新和金融活动的极端狭隘,背离了金融的原在性本质,导致市场非理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星  
本文选取了2002-2013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我国银行债权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效用问题。研究表明: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和金融排除程度均与当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且在金融排除程度低的地区(东部)负向关系更为显著。建议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提升银行债权治理效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敬国  
文章介绍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利率化进展状况,阐述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利率结构对促进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和传导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意义,在分析我国利率体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沟通,应成为我国促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利率结构的政策取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春光  
既有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主要是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将完全信息作为其理论前提,很难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斯蒂格利茨等人的研究,由于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风险,价格机制的完美作用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包括清晰的产权安排、金融体系的信息发现功能、宏观经济稳定机制、金融监管机制和完善的法制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业安  赵坚毅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出我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很好地刻画了金融市场改革过程的波动。同时,利用中国的现有数据检验了标准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没有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支持国内现有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这是没有考虑市场化过程的结构。在现有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过程明显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如果同时考虑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化过程,那么金融市场化指数能够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相反的。这说明主要是市场化过程影响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