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40)
- 2023(16550)
- 2022(13569)
- 2021(12541)
- 2020(10465)
- 2019(23817)
- 2018(23085)
- 2017(44101)
- 2016(23849)
- 2015(26966)
- 2014(26684)
- 2013(26429)
- 2012(24536)
- 2011(21960)
- 2010(22161)
- 2009(21333)
- 2008(20768)
- 2007(18457)
- 2006(16306)
- 2005(15520)
- 学科
- 济(103087)
- 经济(102946)
- 管理(75205)
- 业(74529)
- 企(62701)
- 企业(62701)
- 方法(45189)
- 数学(40391)
- 数学方法(40142)
- 中国(35965)
- 财(34997)
- 融(31154)
- 金融(31152)
- 银(29323)
- 银行(29305)
- 制(28866)
- 行(28187)
- 农(26978)
- 务(23470)
- 财务(23425)
- 财务管理(23376)
- 业经(23122)
- 企业财务(22552)
- 贸(20611)
- 贸易(20588)
- 易(20138)
- 体(19669)
- 地方(18256)
- 农业(17689)
- 学(16928)
- 机构
- 大学(339438)
- 学院(335445)
- 济(154221)
- 经济(151476)
- 管理(127203)
- 研究(118015)
- 理学(108325)
- 理学院(107194)
- 管理学(105800)
- 管理学院(105153)
- 中国(101564)
- 财(78313)
- 京(71347)
- 科学(63616)
- 财经(61189)
- 所(58482)
- 经(55940)
- 中心(55853)
- 研究所(51955)
- 农(51314)
- 经济学(50624)
- 江(49577)
- 财经大学(46034)
- 经济学院(45651)
- 北京(45632)
- 业大(43012)
- 院(42205)
- 范(40029)
- 州(39847)
- 农业(39698)
- 基金
- 项目(214016)
- 科学(171340)
- 基金(161541)
- 研究(158314)
- 家(139465)
- 国家(138371)
- 科学基金(119714)
- 社会(106618)
- 社会科(101467)
- 社会科学(101447)
- 基金项目(83773)
- 省(78691)
- 自然(74273)
- 自然科(72620)
- 自然科学(72604)
- 教育(72552)
- 自然科学基金(71436)
- 划(67079)
- 资助(66779)
- 编号(61165)
- 成果(51604)
- 部(50471)
- 重点(48447)
- 国家社会(46221)
- 发(45273)
- 制(45004)
- 创(44846)
- 教育部(44530)
- 性(43480)
- 课题(42565)
- 期刊
- 济(168425)
- 经济(168425)
- 研究(109810)
- 中国(72864)
- 财(64640)
- 融(53578)
- 金融(53578)
- 管理(50376)
- 学报(48404)
- 农(47718)
- 科学(46380)
- 大学(38518)
- 学学(36313)
- 财经(32654)
- 农业(31068)
- 教育(30840)
- 经济研究(28713)
- 经(28008)
- 技术(25964)
- 业经(24031)
- 问题(22408)
- 贸(21414)
- 国际(19978)
- 世界(18754)
- 业(17721)
- 理论(17034)
- 技术经济(16012)
- 财会(15728)
- 会计(15674)
- 版(15071)
共检索到53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斌 卢闯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和实施机制,金融市场化程度、股权集中度作为决定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等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化、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金融市场化对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元霞
本研究基于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于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股权制衡度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即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制衡度 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斌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文芳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6年的R&D数据,对公司控股股东类型、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与公司R&D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R&D投资强度之间呈"N"型关系;对上市公司R&D投资强度的激励效应由强到弱的股权类型依次为:私有产权控股、中央直属国有企业控股、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股权制衡对公司R&D投资强度的影响因控股股东性质不同和股权集中度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R&D投资 股权结构 股权性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卫星 杜冉
自2012年起,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为验证内部控制中介效应的存在性,运用沪市A股871家样本公司2012~2014年的财务数据,综合考察股权集中度、内部控制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渠道和机理。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没有消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改变了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方式;内部控制可以抑制会计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盈余质量,但由于内部控制与股权结构的交互效应,这种抑制作用随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减弱;内部控制是股权集中度影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唯一中介路径。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内部控制 盈余质量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彬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采集2001~2006年863家日本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部监控机制有效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该项研究结果的借鉴意义在于:完善我国股权结构的政策取向应致力于加强外部监督机制,而非改"一股独大"的绝时控股股权为股权制衡模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志斌
本文理论分析了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影响,以及作为公司治理重要机制和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问卷调查数据、内部控制指数和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正向作用更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股权集中度 投资者关系管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勇
本文通过上市公司(供应商)与其上市客户的数据匹配,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客户股权集中程度对供应商关系专用资产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客户股权集中度的上升,供应商关系专用资产投入显著下降,支持股权集中引发的大股东"掏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客户大股东两权分离度的上升,股权制衡程度下降,以及供应商议价能力下降与地理距离增加带来的监督难度增加,上述负向影响表现得更为显著,表明客户股权集中引发的大股东代理问题("掏空效应")抑制了供应商关系专用资产投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文领 张力派 王静静
利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分析房地产企业股权集中度和制衡度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及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的交互作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而提高股权集中度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这种作用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更为明显;增强股权制衡度也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表现为无论股权高度集中或是相对分散,这种作用表现明显。促进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可缓解当前房地产出现的融资约束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渊贤 吴伟荣
以我国2009-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尝试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媒体关注等制度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时,必须考虑企业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评价 制度性因素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媒体监督 经济影响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邬国梅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收益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林娜
解决代理冲突的方法之一是股东通过采取加强信息披露的手段对管理层进行外部监督,而信息披露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使得股权资本成本降低。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OJ模型来估算股权资本成本,分别检验了我国企业在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阶段,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两个阶段中,企业披露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都能使其股权资本成本显著降低。本文针对处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阶段的企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由国际"四大"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企业其股权资本成本相对偏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白俊 王生年
本文以控股权和股东性质共同影响下的股权结构的有效性为研究重点,考察了国有股权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公司业绩,表现为利益协同效应;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其所持份额的多少以及是否为控股股东等因素,在股权相对分散时,国有股东与其他大股东相互制衡,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表现为"帮助之手";随着国有股比例增加并逐渐成为控股股东时,其政治干预程度增加,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攫取之手"。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政府在微观经济中的角色,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政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公司业绩 国有股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彩婕 韩小伟
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新兴的审计业务。在自愿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背景下,以2011年我国深沪上市公司A股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意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研究结论为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有效执行提供了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