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31)
- 2023(10291)
- 2022(8318)
- 2021(7616)
- 2020(6202)
- 2019(14065)
- 2018(13567)
- 2017(26294)
- 2016(13943)
- 2015(15905)
- 2014(16074)
- 2013(15538)
- 2012(14495)
- 2011(12980)
- 2010(13648)
- 2009(13626)
- 2008(13183)
- 2007(12403)
- 2006(11122)
- 2005(10699)
- 学科
- 济(57428)
- 经济(57324)
- 管理(49306)
- 业(46425)
- 企(41532)
- 企业(41532)
- 融(28272)
- 金融(28270)
- 银(25880)
- 银行(25867)
- 行(25028)
- 中国(23460)
- 方法(22817)
- 财(22058)
- 制(20632)
- 数学(18328)
- 数学方法(18081)
- 业经(15703)
- 农(15305)
- 务(15141)
- 财务(15103)
- 财务管理(15072)
- 企业财务(14469)
- 体(13434)
- 理论(12436)
- 学(11639)
- 体制(11523)
- 中国金融(11292)
- 地方(10870)
- 贸(10698)
- 机构
- 大学(208752)
- 学院(206784)
- 济(89445)
- 经济(87437)
- 管理(76477)
- 研究(67989)
- 理学(64055)
- 理学院(63420)
- 管理学(62430)
- 管理学院(62047)
- 中国(61872)
- 财(49595)
- 京(43826)
- 财经(38022)
- 科学(36010)
- 经(34310)
- 中心(33567)
- 所(33291)
- 江(32565)
- 经济学(29592)
- 研究所(29042)
- 农(28365)
- 财经大学(28349)
- 北京(27971)
- 经济学院(26414)
- 州(26402)
- 范(25112)
- 师范(24870)
- 融(24673)
- 业大(24542)
- 基金
- 项目(123629)
- 科学(98364)
- 研究(94207)
- 基金(91472)
- 家(77185)
- 国家(76500)
- 科学基金(66900)
- 社会(62260)
- 社会科(59046)
- 社会科学(59031)
- 省(46950)
- 基金项目(46890)
- 教育(43743)
- 自然(40524)
- 自然科(39626)
- 自然科学(39617)
- 自然科学基金(38949)
- 划(38840)
- 编号(37966)
- 资助(37904)
- 成果(33169)
- 制(29359)
- 部(28578)
- 重点(27828)
- 课题(26642)
- 创(26219)
- 国家社会(26092)
- 性(26032)
- 发(25726)
- 教育部(25631)
共检索到338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蒂芬·A.罗斯 袁增霆
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的规制是各国政府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市场制度建设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运用现代金融理论与信息传递理论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披露管制问题。文章一部分讨论了古典经济学对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了建立信息竞争市场的诸多难题。第二部分通过激励—信号传递的分析,认为经济力量能够驱动和实现内部信息的发布。第三部分考察了在传统的和新的观点下披露立法的意义。最后部分概述了有关这些立法的政策性和措施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 信息披露 政府规制 立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金融市场是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动态博弈、合作共生的信息不对称系统。通过把信号博弈和重复博弈思想引入金融监管理论研究,构建以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为反馈信号的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监管信号传递模型,分析金融市场治理中有效监管信号的传递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力度与金融市场有效运行水平之间存在分离、混同两种均衡关系;在金融监管声誉效应的驱动下,金融监管当局倾向于选择混同均衡策略,而不是分离均衡。因而只有建立通畅的金融监管信号传递及反馈机制,强化并放大金融监管信号显示,增大监管乘数效应,形成良性的监管声誉效应,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志强 张雨婷
以2010—2020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供应链中诉讼事件披露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诉讼事件披露会导致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减少,且涉诉总金额越大,诉讼事件披露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越严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诉讼事件披露主要通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两条路径对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调节效应分析显示,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诉讼事件披露与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败诉结果和诉讼赔偿会加剧诉讼事件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当诉讼类型与供应链业务相关时,诉讼事件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更强,但若涉诉企业为主诉方,则这种影响较弱。此外,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有利于缓解诉讼事件披露对商业信用融资的负向影响;随着涉诉总金额的增加,供应链上下游会更加不信任涉诉企业,进而导致其所能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减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知 米运生
为探索农户分化背景下,信息分割是否促使金融两部门在信息领域自发合作而形成一种新的金融联结即信息领域的水平联结,基于农户分化及其信息结构变化的现实背景,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逻辑演绎农户分化—信息分割—金融联结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户呈现亲缘小型化、地缘远距离化以及业缘多元化等特征;农户分化导致还款能力信息和还款意愿信息在金融两部门分割,诱使金融两部门通过信号传递形成水平的信息联结模式。因此,建议以新型金融联结模式发展为着力点,创新农户贷款模式,助推农村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知 米运生
为探索农户分化背景下,信息分割是否促使金融两部门在信息领域自发合作而形成一种新的金融联结即信息领域的水平联结,基于农户分化及其信息结构变化的现实背景,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逻辑演绎农户分化—信息分割—金融联结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户呈现亲缘小型化、地缘远距离化以及业缘多元化等特征;农户分化导致还款能力信息和还款意愿信息在金融两部门分割,诱使金融两部门通过信号传递形成水平的信息联结模式。因此,建议以新型金融联结模式发展为着力点,创新农户贷款模式,助推农村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锐刚 杨如彦
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框架和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分别讨论了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的有效性问题。对两种模式下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缺陷与问题。由于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产物,价格的形成体现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速度。因而,有效市场实证研究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由于“联合假设”问题以及实证模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更强的理论来评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强
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是现代银行监管体系的两大支柱。传统上的理论成果大多偏向于对这两项制度本身的探讨,而忽略了对两者相关联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银行中介理论的回顾论证了存款保险引入的必要性,并运用资本结构理论证明,资本充足性管制是应对存款保险制度道德危害的优化选择。籍此,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性管制被纳入了一个逻辑一致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应该成为我们理解现代银行监管制度的基础。
关键词:
银行挤兑 存款保险 资本充足性管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章融 金雪军
现代金融理论自占据正统地位以来 ,越来越陷入无法解释众多“异象”的危机之中 ;而行为金融虽然能够较好地解释这些“异象” ,但是本身尚未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预见 ,在未来金融研究中 ,行为金融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将最终成为新的主流理论 ;而现代金融作为金融研究的“参照系”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关键词:
现代金融 行为金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斌 饶静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的信号,内部控制质量好的公司,具体来说内部控制资源充裕、快速成长、设置了内审部门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上市年限长、财务状况差、组织变革程度高及发生违规的公司更不愿意披露鉴证报告。运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所作的进一步检验也支持我们的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鉴证报告 自愿披露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立民 丁朝霞
本文从信息论和信号传递机制出发,解读审计公告所传递的信号,揭示了审计公告之所以引起“审计风暴”是因为审计公告传递了审计质量、审计独立性、民主法制进程和服务于公众、公众参与等信号。建议从三个层次构建一个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以指导具体的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的应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艳
本文首先回顾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上的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可以看到:1、银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提供流动性并充当被委托的监督者的作用。2、与金融市场这样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比较而言,银行更倾向于解决跨时风险分担问题,而前者便利跨部门风险风担。同时从实证方面显示金融中介体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传统区分方式已经过时。而比金融中介理稳定的实际上是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以此为逻辑起点来设计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不同组合成为了金融系统研究的要中之要,也是历史上不同国家金融系统如此多样化的原因。
关键词:
金融市场 金融中介 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志超 曹瑜
《金融大数据》是由陈云编写的金融市场应用类书籍,全面研究了大数据在现代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情况。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还改变了以往金融市场角色固定的局限性。现代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形成供求关系,具有明显的商品特殊性、交易价格一致性、交易活动集中性以及角色可变性特征。在数据挖掘技术支持下,有关经济用户可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明确金融市场前景,而相关金融企业充分利用数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玉臣 张晗
在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发布往往是独立的,少有对信息跨市场传递的影响进行全局性考量。通过构建TVP-VAR模型,对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进行识别,结果发现:金融市场各子市场间的跨市场信息传递路径正在向理论机制靠拢,且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趋于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机构对其把控力度并不冲突,但须在金融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前加强对信息跨市场传递总体影响的评估,避免因政策制定而引发不同子市场间的顺周期波动。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改革 信息传递机制 金融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苏畅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指数衡量我国食品类上市公司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同时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建立模型探讨我国食品类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以2011—2017年度沪深证券交易所137家食品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公司的资本成本越低;地区的金融市场化水平越高,公司的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将金融市场化水平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在金融市场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公司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相应的资本成本越低,在金融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下这种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傅立文 何卫江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选择,总是伴随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而改变。如何选择符合现阶段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是摆在各国监管当局目前的一项首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简要综述,力求总结出监管制度选择的标准和原则,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建立本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基本判断。
关键词:
金融监管理论 发展中国家 制度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行业竞争、产权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分析
强制披露制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信号传递研究
审计师选择、留存股权和盈余披露——中国IPO公司价值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基于信号传递的分析
业绩快报自愿披露行为存在信号传递效应吗?——基于投资者情绪调节效应的经验证据
试论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递渠道与防范机制构建
公开增发稳健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一种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博弈分析
产业政策会影响上市公司盈余预告自愿披露吗?——基于政策信号传递效应视角
金融创新中的信号传递机制——基于上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研究
套利约束、政策信号传递与市场基准利率生成——兼评我国金融市场利率体系的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