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6)
- 2023(8467)
- 2022(6907)
- 2021(6356)
- 2020(5032)
- 2019(11607)
- 2018(10758)
- 2017(20688)
- 2016(10521)
- 2015(11882)
- 2014(11600)
- 2013(11431)
- 2012(10745)
- 2011(9562)
- 2010(9838)
- 2009(9786)
- 2008(8864)
- 2007(8455)
- 2006(7530)
- 2005(7262)
- 学科
- 济(47219)
- 经济(47170)
- 业(32355)
- 管理(31372)
- 企(27395)
- 企业(27395)
- 融(26708)
- 金融(26707)
- 银(23727)
- 银行(23716)
- 行(23089)
- 方法(20818)
- 中国(19923)
- 数学(18456)
- 数学方法(18258)
- 贸(16610)
- 贸易(16595)
- 易(16346)
- 财(15562)
- 制(13380)
- 农(13170)
- 业经(11896)
- 出(11650)
- 中国金融(11222)
- 地方(10196)
- 务(9623)
- 财务(9596)
- 财务管理(9576)
- 企业财务(9153)
- 农业(8865)
- 机构
- 大学(156839)
- 学院(155412)
- 济(71396)
- 经济(69986)
- 管理(58975)
- 理学(50045)
- 研究(49933)
- 理学院(49588)
- 管理学(48767)
- 管理学院(48496)
- 中国(47914)
- 财(36126)
- 京(31837)
- 财经(28747)
- 科学(26648)
- 中心(26522)
- 经(26206)
- 经济学(24795)
- 所(24011)
- 江(23207)
- 经济学院(22652)
- 农(22606)
- 融(21954)
- 财经大学(21724)
- 金融(21584)
- 研究所(21251)
- 银(20703)
- 北京(20135)
- 银行(19965)
- 业大(19408)
- 基金
- 项目(98782)
- 科学(78991)
- 基金(74997)
- 研究(72175)
- 家(64235)
- 国家(63762)
- 科学基金(56090)
- 社会(49115)
- 社会科(46943)
- 社会科学(46932)
- 基金项目(38753)
- 省(36762)
- 自然(34870)
- 自然科(34262)
- 自然科学(34257)
- 自然科学基金(33676)
- 教育(32518)
- 资助(31585)
- 划(30145)
- 编号(27974)
- 成果(22614)
- 部(22448)
- 重点(21684)
- 国家社会(21609)
- 创(21029)
- 发(20688)
- 教育部(20179)
- 创新(19706)
- 人文(19579)
- 大学(19312)
共检索到249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旭 杨晗 刘晓星
文章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对金融市场中单个变量的收益率提取共振信号,运用共振信号构建同期和非同期静态溢出网络,并对金融市场的整体和单个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受自身滞后溢出效应的影响最大,外汇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对外溢出效应最强,是主要的风险传递者,且单个金融市场内部的溢出效应比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大;总溢出效应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波动,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总溢出效应发生明显波动;对比同期和非同期溢出网络发现,同期信息在分析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季勇 廖慧
本文基于Diebold and Yilmaz(2007)所提出的溢出指数,考察了全球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样本的收益率波动受外部影响整体较小,比较而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收益率波动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波动率的溢出效应普遍较为明显,美国、日本、德国、香港、英国和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地区的波动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国大陆受波动影响程度最低;波动率的动态溢出指数能够有效地反映当前的国际重大事件,并且相关结果较为稳健;在特定时间段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能够有效的缓解溢出效应对国内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金娥 陈国进
本文基于VAR-MVGARCH-BEKK模型实证研究房地产市场与四大金融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第一,房地产市场收益率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房地产市场与外汇市场收益率、房地产市场与货币市场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效应;房地产市场与债券市场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效应。第二,房地产市场与四大金融市场中任何两个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任何市场的波动信息都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超 杨宝臣
碳排放权作为新型金融资产有助于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因此备受关注。基于DieboldYilmaz模型,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作为我国碳市场的代表,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碳—商品—金融市场"联动性、稳定性均弱于欧盟,尤其是在特殊事件冲击影响下溢出指数的波动也有所加大。在我国金融市场有效性较弱、直接融资占比较低、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碳排放和金融资产之间联动性较差,碳交易行为市场化不足,相比欧盟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国未来在碳市场建设中可以借鉴欧盟的发展经验,推动碳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构建支持碳交易市场有序发展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关键词:
碳市场 商品市场 金融市场 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晶 郑雨洁 顾雪松 潘焕学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制度创新,二者相互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7—2022年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数据,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由广义方差分解谱构建的溢出指数方法,探究两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溢出效应,且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绿色股票市场;(2)短期内碳市场是溢出的净接收方,受其他市场的溢出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碳市场对外溢出增强,转变为溢出的传播方,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正收益环境下大于负收益环境,两个市场之间的正向情绪传染占据主导地位;(4)特殊事件降低了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但是对碳市场与绿色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对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勇 朱鹏飞 林玉婷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波动溢出视角,采用高频数据,使用有向无环图和基于VAR的DY指数,并构建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规模、大小、传染路径等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横向来看,不同的子市场在金融系统的波动溢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纵向来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波动溢出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于资产优化配置、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珂
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采用2009—2013年的日数据,基于VAR(1)-GARCH(1,1)-BEKK模型来分析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并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军 谢敏 熊正德
本文先从金融管制、信息溢出、投资者行为等入手分析波动间溢出效应存在的机理,然后运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对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说明中国金融市场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米咏梅 王宪勇
评估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对金融市场监管和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VGARCH模型研究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三个金融市场之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市场之间存在风险传递。由于风险溢出效应的存在,相关部门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相关政策的协调性,以金融市场的全局视角进行政策设计,恰当选择政策实施时机,保证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娜
文章采用构建的双变量EC-EGARCH模型研究多个证券市场对深圳证券市场的共同波动溢出效应,引入因子分析法消除多个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相关性,对五个市场原始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波动溢出 EC-EGARCH模型 VaR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明辉
文章选取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性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共振和波动共振两个维度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用2008—2020年万得全A和南华商品指数代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构成研究样本,通过计算两指数的年度相关系数,对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共振的因素进行剖析总结;使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两指数的波动相关系数,研判2008—2020年间以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风险变化情况;用实际数据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间波动共振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4—2017年,在强监管和构建成熟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下,两市场间波动共振关系弱化;2018年后,重大事件影响下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相关系数重回高位,波动共振再次加强。并提出对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 商品市场 重大事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辛明辉
文章选取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性金融市场,通过价格共振和波动共振两个维度对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研究。用2008—2020年万得全A和南华商品指数代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价格构成研究样本,通过计算两指数的年度相关系数,对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共振的因素进行剖析总结;使用DCC-GARCH模型计算两指数的波动相关系数,研判2008—2020年间以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风险变化情况;用实际数据研究了重大事件发生后金融市场间波动共振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2014—2017年,在强监管和构建成熟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下,两市场间波动共振关系弱化;2018年后,重大事件影响下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相关系数重回高位,波动共振再次加强。并提出对化解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股票市场 商品市场 重大事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合龙 欧阳瑞玲 张卫国
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个监管视角:一是从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的视角测算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并识别出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借此观察中国系统性风险的行业分布和时变特征;二是从金融关联网络的视角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危机时期的关联交易,通过减少风险交易降低大规模关联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研究发现,系统重要性行业有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其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表现出"危机时期极大且平稳时期极小"的特点,在危机时期需要更多的监管关注;信息溢出网络分析表明,全样本时期银行业和保险业处于网络中心地位,危机时期不同子行业交易频繁,平稳时期同类子行业内部关联更为紧密,根据不同时期的关联特征规范风险关联交易可达到监管目的,且信息溢出网络动态因果指数提前一年预警系统性风险。综上,两种监管选择得出的监管重点基本一致且符合实际,说明两种方法的监管方向具备科学性,而信息溢出网络是一种兼具科学性和预警效果的监管选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