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0)
- 2023(10936)
- 2022(9047)
- 2021(8396)
- 2020(6748)
- 2019(15188)
- 2018(14502)
- 2017(28167)
- 2016(15187)
- 2015(16365)
- 2014(16050)
- 2013(15646)
- 2012(14416)
- 2011(12976)
- 2010(13135)
- 2009(12353)
- 2008(11453)
- 2007(10252)
- 2006(9106)
- 2005(8097)
- 学科
- 济(53822)
- 经济(53752)
- 业(42863)
- 管理(42358)
- 企(33999)
- 企业(33999)
- 融(27085)
- 金融(27085)
- 银(24831)
- 银行(24796)
- 行(24047)
- 方法(22579)
- 中国(21964)
- 数学(20566)
- 数学方法(20345)
- 财(18145)
- 农(17651)
- 制(14844)
- 贸(14735)
- 贸易(14724)
- 易(14474)
- 业经(13403)
- 地方(12441)
- 农业(12092)
- 务(11596)
- 财务(11567)
- 财务管理(11552)
- 中国金融(11332)
- 企业财务(11055)
- 策(10031)
- 机构
- 学院(205087)
- 大学(203182)
- 济(89460)
- 经济(87612)
- 管理(78295)
- 研究(70276)
- 理学(67069)
- 理学院(66404)
- 管理学(65416)
- 管理学院(65069)
- 中国(62069)
- 财(43227)
- 京(41091)
- 科学(40593)
- 农(38135)
- 所(35009)
- 中心(34952)
- 财经(33834)
- 研究所(31721)
- 业大(31306)
- 经(30829)
- 江(30324)
- 农业(30150)
- 经济学(28286)
- 北京(25855)
- 经济学院(25755)
- 融(25698)
- 院(25278)
- 金融(25258)
- 财经大学(25257)
- 基金
- 项目(136680)
- 科学(107169)
- 基金(99786)
- 研究(98484)
- 家(87729)
- 国家(86952)
- 科学基金(74117)
- 社会(63752)
- 社会科(60718)
- 社会科学(60705)
- 省(53139)
- 基金项目(52217)
- 自然(47719)
- 自然科(46677)
- 自然科学(46662)
- 自然科学基金(45881)
- 划(45073)
- 教育(44592)
- 资助(41053)
- 编号(39027)
- 成果(31447)
- 重点(30812)
- 部(30160)
- 发(29946)
- 创(29570)
- 创新(27633)
- 课题(27108)
- 国家社会(26603)
- 科研(26428)
- 教育部(25942)
共检索到314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国喜
金融工程是在西方国家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门尖端技术 ,其实施对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认真审视和研究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审时度势地相应调整货币政策 ,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金融工程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丁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均认为货币政策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一系列广为接受的"共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原本的货币政策共识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与挑战,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正处于变革的边缘。本文首先在长期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次追问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货币政策共识的"变"与"不变";最后重新探讨呼之欲出的货币政策"新"共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迷雾中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能够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些许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信
目前实务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重要的相互作用,但是对于是否应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框架则仍然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具有普遍性,独立的宏观审慎政策是否有效,货币政策会在多大程度上导致金融不稳定,货币政策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用来实现金融稳定目标等看法并不一致。现实考察显示,在短期,中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对抑制股票市场波动的作用有限,但是加强市场管理等重大金融改革政策有助于稳定股票市场;在长期,中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并不能抑制股票市场波动,但是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化操作类工具则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基于此,本文从重视股票市场等金融市场波动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零利率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流动性陷阱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关键词:
内生性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余晶晶 韩阳阳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导致货币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化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一是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资源的供给模式与需求特点,并能形成集群效应,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更为高效。一方面,金融科技采集大量数据并整合数字化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偏好需求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利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来拓展金融板块,从而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北京大学数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一婷 刘金全
随着目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剧,名义利率再次成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费雪关系"给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通过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费雪关系"进一步弱化,因此需要考虑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调控的有效性,并注重货币总量管理来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东
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到导致一国货币政策公信力的丧失,如何在危机发生后尽快稳定人们的预期,避免本国经济陷入汇率贬值——通货膨胀——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和长期的萧条之中,并尽快重新恢复货币政策效力,促进本国经济恢复增长是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东亚发生危机的部分国家在危机发生之后较快地稳定了汇率和通胀,重新建立了可信的货币政策名义锚,货币政策的操作是比较成功的,本文对它们共性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并得出若干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东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胜会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针对金融动荡、信贷收缩和经济减速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诸如TAF、PDCF、TSLF、A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应用对提供额外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改善金融市场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给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提供了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劲松 虞吉海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使用中间目标,央行能够较为迅速地判断出它的政策是否处于正确的运行轨道并进行中途修正,从而有效地保证货币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各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中间目标主要有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东江 汪晓宇 王祺 朱奇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归纳起来,都是谋求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或者说,谋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既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又不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运用,并不能直接地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与终极目标紧密相关的中间目标的调节与控制,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名义驻锚(nominal anchor)可理解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定。Mishkin(1999)提出名义驻锚是对本国货币价值的限定。在某种形式上,它是成功的货币政策体系的必要成份。 就目前国际经验来看,主要存在四种基本的货币政策体制,分别以汇率、货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恒森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讨论了国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三大中介目标 ,指出通胀目标在一些国家是最优选择。在我国目前金融状况下 ,货币总量目标仍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当我国金融市场充分发达时 ,泰勒规则可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政策规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殷克东 赵昕 战德坤
本文利用Taylor规则和McCallum规则的理论模型及其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在过去16年中的运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McCallum规则及其修正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货币政策的松紧性,而通过控制修正模型的相对变化率的波动区间,可以实现对货币政策适宜程度的有效控制和平稳运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