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0)
- 2023(6472)
- 2022(5169)
- 2021(4681)
- 2020(3850)
- 2019(8677)
- 2018(8292)
- 2017(15929)
- 2016(8168)
- 2015(8837)
- 2014(8742)
- 2013(8531)
- 2012(7976)
- 2011(7113)
- 2010(7523)
- 2009(7392)
- 2008(6469)
- 2007(5913)
- 2006(5331)
- 2005(5026)
- 学科
- 济(34134)
- 经济(34104)
- 融(25163)
- 金融(25163)
- 业(23446)
- 银(22154)
- 银行(22145)
- 行(21575)
- 管理(21366)
- 企(20828)
- 企业(20828)
- 中国(17079)
- 方法(13715)
- 财(11977)
- 数学(11352)
- 制(11308)
- 数学方法(11247)
- 中国金融(11005)
- 地方(9035)
- 业经(8937)
- 学(8803)
- 务(8564)
- 财务(8547)
- 财务管理(8538)
- 企业财务(8301)
- 农(8211)
- 理论(7818)
- 体(7603)
- 产业(7168)
- 体制(6738)
- 机构
- 大学(115738)
- 学院(114881)
- 济(51034)
- 经济(49913)
- 管理(41842)
- 研究(39925)
- 中国(38544)
- 理学(35489)
- 理学院(35089)
- 管理学(34500)
- 管理学院(34310)
- 财(26127)
- 京(23990)
- 科学(22735)
- 财经(20787)
- 中心(20367)
- 所(19446)
- 经(18888)
- 经济学(17795)
- 研究所(17754)
- 江(17067)
- 融(16974)
- 金融(16664)
- 银(16647)
- 农(16368)
- 银行(16076)
- 经济学院(16054)
- 财经大学(15761)
- 北京(15179)
- 行(15086)
- 基金
- 项目(74930)
- 科学(59774)
- 基金(55770)
- 研究(55095)
- 家(48348)
- 国家(47955)
- 科学基金(41492)
- 社会(36121)
- 社会科(34469)
- 社会科学(34462)
- 基金项目(29299)
- 省(28774)
- 自然(25953)
- 自然科(25365)
- 自然科学(25359)
- 自然科学基金(24949)
- 教育(24839)
- 划(24145)
- 资助(22733)
- 编号(21330)
- 重点(17991)
- 成果(17546)
- 发(16904)
- 部(16762)
- 创(16080)
- 国家社会(15429)
- 课题(15148)
- 创新(15070)
- 性(14741)
- 教育部(14656)
共检索到18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加根
金融工程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金融学科,而且通常被视为是金融学科中前沿、尖端和高科技的部分。国外的金融工程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金融工程本身具有怎样的特质和独特的理论结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这里从历史角度考察金融工程发展的动因,从逻辑角度分析金融工程的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工程学科的理论结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金融工程 无套利分析 理论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连舸
跨境金融的驱动因素和结构特征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厘清全球跨境金融的规律特征,对我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周期、全球流动性、金融结构和监管政策等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跨境金融活动呈现规模下降、结构调整、流向分化、主体切换和风险变化等特征。同时,银行跨境业务呈现综合化趋势,数字化转型提速,经营稳健性明显增强。我国跨境金融规模稳步增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持续增强,在全球资金循环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境金融的规模和结构还将发生深刻变化,风险日趋复杂。应引导形成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征相匹配的跨境资金结构,平衡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充分发挥银行业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立
金融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推动因素周立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是90年代兴起的一门金融学科。1991年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的成立被认为是金融工程学确立的重要标志,该学会的宗旨就是要“界定和培育金融工程这一新兴专业”。1992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边卫红 王家强 李建军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旧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弊端,并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格局的演变,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该文指出,受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差异以及技术革命推动金融周期演变这四大主要因素的推动,未来10~20年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力量对比、国际移民与金融资本流动的模式将发生新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新周期中,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磊 邵兴宇 王宇
各国金融机构特征及金融体系发展路径有着显著差异,看清这些差异并探究其主要决定因素有助于理解中国近30年来金融发展路径背后的逻辑并为今后的金融制度设计提供参考。纵观历史,一个高效的金融结构必然是金融演进客观规律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适应性选择,各国金融结构的差异也普遍来自于其不同发展阶段及经济特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金融资产负债表存量角度分析了中国与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特征,并总结出这些经济体的共性与差异及其背后的决定因素。具体来说:第一,总体视角看,各国金融体系普遍呈现规模增大、多元化、关联化的趋势,尽管中国金融结构仍以银行为主导,但复杂性同样大幅提高;第二,部门视角看,各国金融资产与负债结构存在巨大差别,中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是所有比较样本中唯一政府净金融资产为正的国家,反映了特有的所有制结构及政府职能;第三,工具视角看,中国金融部门对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而债券工具则过度集中于金融部门。中国金融结构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工具和组织的多样性,同时缩短金融资源最终使用者与最终供给者的距离,抑制金融体系内部过度关联的倾向,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金融资产负债表 大国比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昊宇 陈中飞 初可佳
构建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时变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0年1月至2019年9月月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中美利差、汇率预期、通胀水平和资产价格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冲击机制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存在2007年和2013年两个重要结构时点。资本账户管制有利于抵御外部金融风险冲击,但金融危机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加快导致各变量时变脉冲曲线呈现剧烈波动。据此,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维持金融稳定;资本账户开放应当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宜操之过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辉
金融危机的内涵极其丰富,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融入新的内容。当代金融危机以90年代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代表,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危机显示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如危机的超周期性、频率快、传导性强、较容易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区域化特征,以及危机的双重性和货币危机的先导性等。本文尝试总结这些特征,并对国际学术界对这些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予以介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传染 双重危机 货币危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成思 刘贯春
本文基于金融监管视角,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阐释了最优金融结构形成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在机制,进而分析最优金融结构的动态特征和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当且仅当对规模适中的企业进行监管,社会福利才能实现最大化,此时存在唯一的最优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不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最优金融结构呈现指数化的动态演进趋势,并对经济增长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最优金融结构并非绝对的市场主导型或银行主导型,而是取决于一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股票市场资本形成总额、交易总额与银行信贷的比例作为金融结构的测度指标,采用2004~2012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6个国家构成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朝平
在"看不见的手"推动和"看的见的手"引领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联合创新近年驶入了快车道,呈现出三方面新特征:联合创新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战略合作层面的联合创新迅速铺开、线上线下通过联合创新相互渗透。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商业银行需以"迎进来"、"走出去"、"智慧化"、"颠覆式"四个方面为着力点,通过联合创新推进自身的"+金融科技"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李荣杰 赵康杰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检验方法对需求、创新、资本和政府引导四种驱动因素驱动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能源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能源结构双重替代水平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发展不平衡;需求、创新、资本、政府引导四种驱动因素对能源结构替代过程存在显著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四种驱动因素对能源结构双重替代的驱动作用均存在门限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成丽红 许和连 吴钢
笔者利用UN COMTRADE 1992年~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类产品的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国际工程机械类产品加权贸易网络的密度、点强度、聚集系数、异质性、核心边缘结构等复杂网络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工程机械类产品的国际贸易网络的密度和点强度都在逐年增大(除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外),贸易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核心度在近20年基本在下降,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核心度在此期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工程机械 复杂网络 加权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惠中 赵景峰
文章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了2011—2020年中国省际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个体和聚类三个层面分别刻画其关联网络结构特征,采用非线性二次指派程序分析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金融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区域间梯度差异明显;网络整体关联较为紧密,未出现孤立的节点,但关联关系的紧密性还有待提高,各省份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与溢出关系;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位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对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并呈现显著的“虹吸效应”,其相邻省份发挥着“桥梁”中介传输作用;西北、西南、东北等偏远地区与其他省份的关联关系较弱,但自身“溢出效应”明显。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