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2)
- 2023(11390)
- 2022(9469)
- 2021(8893)
- 2020(7503)
- 2019(17044)
- 2018(16504)
- 2017(30702)
- 2016(16663)
- 2015(18731)
- 2014(18809)
- 2013(18076)
- 2012(16344)
- 2011(14535)
- 2010(15321)
- 2009(14662)
- 2008(13823)
- 2007(12204)
- 2006(10704)
- 2005(9676)
- 学科
- 济(58676)
- 经济(58604)
- 管理(47625)
- 业(45404)
- 企(38693)
- 企业(38693)
- 融(27199)
- 金融(27192)
- 方法(27024)
- 银(25557)
- 银行(25532)
- 行(24509)
- 数学(23742)
- 中国(23562)
- 数学方法(23157)
- 财(21374)
- 制(16688)
- 农(16369)
- 学(15679)
- 务(15545)
- 财务(15489)
- 财务管理(15462)
- 企业财务(14585)
- 理论(13760)
- 业经(13623)
- 地方(12909)
- 体(11454)
- 中国金融(11292)
- 农业(11193)
- 贸(10159)
- 机构
- 学院(227353)
- 大学(224129)
- 济(86428)
- 经济(84248)
- 管理(83243)
- 研究(75150)
- 理学(70905)
- 理学院(70114)
- 管理学(68331)
- 管理学院(67952)
- 中国(66203)
- 财(47633)
- 京(47158)
- 科学(46428)
- 所(38824)
- 农(38172)
- 中心(37509)
- 财经(36197)
- 江(35851)
- 研究所(34732)
- 业大(32841)
- 经(32636)
- 北京(29697)
- 农业(29668)
- 州(29074)
- 范(29013)
- 师范(28633)
- 院(27592)
- 财经大学(26826)
- 经济学(26729)
- 基金
- 项目(149355)
- 科学(116682)
- 研究(108163)
- 基金(107068)
- 家(94220)
- 国家(93445)
- 科学基金(79708)
- 社会(66555)
- 社会科(63157)
- 社会科学(63141)
- 省(59737)
- 基金项目(55519)
- 自然(52422)
- 自然科(51264)
- 自然科学(51252)
- 教育(51134)
- 划(50357)
- 自然科学基金(50293)
- 资助(45086)
- 编号(44729)
- 成果(37275)
- 重点(34694)
- 部(32171)
- 课题(32029)
- 发(31736)
- 创(31465)
- 创新(29448)
- 科研(29057)
- 性(28169)
- 项目编号(27800)
共检索到35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菁菁 刘光忠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3年3月发布了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的计量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与探讨了该模型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梳理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历程为切入点,从全局视角深度思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变迁,从整体上剖析其背后相关理论问题和复杂利益格局。同时,通过结合预期损失模型分析IASB在金融危机后修订会计准则方面的努力,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态、理念以及国际趋同方向。最后,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实务操作、会计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在中国实施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伟
IASB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现有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二者及相关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IASB建议模型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并脱离了立足于"发生"观的会计确认传统、转向未来预期的观念基础。但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决定了其难以被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蕴含着会计准则对外部压力妥协的潜在倾向和独立性被破坏的隐忧。而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的相对独立既是会计固有理论属性的产物,也是保证会计监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国际参与和协调、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姗姗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骁
“信用减值损失”的设置以新金融工具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前提和基础,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减值划分为不同阶段并逐步确认损失准备。该科目的设置,可以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质量变化信号及时释放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其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但是,由于该科目实际应用时间较短,现有准则尚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南和引导,加之所涉及金融工具减值业务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因此,开展理论与实务方面研究对企业意义更为明显。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大平
2009年11月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印发《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在全球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为2010年6月30日。现将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介绍如下。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阎达五 徐经长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证券业务和外汇交易导入经济生活,对促进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作用。目前,这方面的业务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成长期,尤其是从1993年起,我国将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试点工作由原来的三省两市扩大到全国范围以后,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已经给国内外经济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开放,利用外资等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证券市场和外汇交易在融资中的作用,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学习和借鉴国外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技巧,了解和掌握国际上关于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最新动态,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邢丽滢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聪聪
2013年3月,IASB发布最新一项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本文回顾了IASB对预期损失模型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历程,对其最新建议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基于国际趋同背景下完善乃至构建我国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模型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金融工具 预期损失模型 完善 征求意见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晓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次系统性银行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及63次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蕾
金融衍生工具系列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对我国企业日渐增多的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完整的指引,不仅完善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而且也为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 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许建斌 张伟 张文鑫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可能推行。同时,结合中国准则制定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建议中国企业在过渡时期提前建立和完善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尝试在一般减值准备基础上增加预期损失的减值准备,并建议暂将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 减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金
"三分类"减值模型是IASB和FASB于2012年共同提出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然而该模型在美国国内却备受争议,压力之下,FASB于2012年7月开始制定自己的减值模型。本文通过对IASB和FASB的减值模型进行差异分析、差异可能导致的结果分析以及趋同展望,以期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加深对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最新研究进展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