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5)
- 2023(7242)
- 2022(5938)
- 2021(5581)
- 2020(4707)
- 2019(10989)
- 2018(10661)
- 2017(20905)
- 2016(10828)
- 2015(12259)
- 2014(12029)
- 2013(11654)
- 2012(10419)
- 2011(9223)
- 2010(9849)
- 2009(9539)
- 2008(8160)
- 2007(7154)
- 2006(6202)
- 2005(5650)
- 学科
- 济(44244)
- 经济(44207)
- 业(31329)
- 管理(30447)
- 企(26412)
- 企业(26412)
- 融(25564)
- 金融(25564)
- 方法(22708)
- 银(22700)
- 银行(22696)
- 行(22051)
- 数学(20948)
- 数学方法(20438)
- 中国(18810)
- 财(12473)
- 中国金融(11027)
- 农(10934)
- 制(10880)
- 地方(10425)
- 业经(9894)
- 理论(8994)
- 务(8882)
- 财务(8844)
- 财务管理(8832)
- 企业财务(8453)
- 农业(7882)
- 贸(7733)
- 贸易(7721)
- 易(7552)
- 机构
- 学院(146849)
- 大学(144211)
- 济(62171)
- 经济(60882)
- 管理(57793)
- 理学(49976)
- 理学院(49508)
- 管理学(48291)
- 管理学院(48042)
- 研究(46233)
- 中国(42594)
- 京(29564)
- 财(29280)
- 科学(26729)
- 中心(24091)
- 财经(23428)
- 所(22530)
- 农(21662)
- 经(21255)
- 江(21092)
- 研究所(20429)
- 业大(20279)
- 经济学(19849)
- 北京(18669)
- 融(18654)
- 金融(18285)
- 经济学院(17963)
- 州(17919)
- 财经大学(17649)
- 银(17608)
- 基金
- 项目(99407)
- 科学(79016)
- 基金(72574)
- 研究(72448)
- 家(62649)
- 国家(62177)
- 科学基金(54564)
- 社会(46300)
- 社会科(44248)
- 社会科学(44236)
- 省(40063)
- 基金项目(37557)
- 自然(35394)
- 自然科(34708)
- 自然科学(34706)
- 教育(34308)
- 自然科学基金(34062)
- 划(33070)
- 资助(31235)
- 编号(29466)
- 成果(23123)
- 重点(22842)
- 创(21874)
- 发(21738)
- 部(21568)
- 课题(20604)
- 创新(20421)
- 国家社会(19349)
- 科研(19235)
- 教育部(18942)
共检索到21955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金
"三分类"减值模型是IASB和FASB于2012年共同提出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然而该模型在美国国内却备受争议,压力之下,FASB于2012年7月开始制定自己的减值模型。本文通过对IASB和FASB的减值模型进行差异分析、差异可能导致的结果分析以及趋同展望,以期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加深对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最新研究进展的认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聪聪
2013年3月,IASB发布最新一项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本文回顾了IASB对预期损失模型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历程,对其最新建议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基于国际趋同背景下完善乃至构建我国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模型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金融工具 预期损失模型 完善 征求意见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蕾 梁飞媛
2014年7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正式发布,IFRS 9提出的减值模型必将对我国金融工具减值的会计处理产生影响和挑战。本文将简单回顾国际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改进和发展历程,解读并比较各种国际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分析IFRS 9中最新减值模型新对我国国际趋同的启示和挑战。
关键词:
金融工具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 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姗姗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一禾 汪祥耀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菁菁 刘光忠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3年3月发布了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的计量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与探讨了该模型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梳理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历程为切入点,从全局视角深度思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变迁,从整体上剖析其背后相关理论问题和复杂利益格局。同时,通过结合预期损失模型分析IASB在金融危机后修订会计准则方面的努力,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态、理念以及国际趋同方向。最后,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实务操作、会计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在中国实施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学玲 杨良 王志平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方对危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这其中,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减值计提方法就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质疑,正是基于此,不少学者提出了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以改进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围绕金融资产预期减值,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现有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会计计量以及金融监管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最后就我国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
金融资产 预期减值模型 金融监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洪金明 庄丽琦
2013年3月7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其2009年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计量、列报及披露原则,旨在增强减值信息的前瞻性并简化减值模型,增强可操作性,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工具减值作为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伟
IASB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现有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二者及相关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IASB建议模型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并脱离了立足于"发生"观的会计确认传统、转向未来预期的观念基础。但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决定了其难以被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蕴含着会计准则对外部压力妥协的潜在倾向和独立性被破坏的隐忧。而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的相对独立既是会计固有理论属性的产物,也是保证会计监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国际参与和协调、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志胜
贷款减值理论基础可以从资产内涵、会计目标、稳健主义和风险量化管理理论四个维度来分析。贷款减值不仅是一项会计实践,也事关金融监管与稳定。现行已发生损失减值模型同现代企业估值模型具有内在一致性,但减值确认存在滞后性。预期损失模型旨在前瞻性确认贷款预期损失,消除亲周期性影响。研究表明: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改变非常敏感,也无法彻底解决现行模型的亲周期问题;中国目前的信贷商业环境尚不支持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构建基础。预期损失模型仍未覆盖贷款利率风险的隐性损失,未来预期会被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型所取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邢丽滢
IASB于2009年6月25日就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问题向公众广泛征询意见,并于2009年11月5日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拟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计提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发生的减值。预期损失模型是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量提出的用于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另一种方法,文章在研究IASB与FASB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预期损失模型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索使用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的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斯叶青
商业银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对于银行体系的风险管控至关重要。本文从巴塞尔协议、资产减值准备金制度以及减值准则等方面,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依据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分析,探明了预期损失模型应用的必要性。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现状,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应用的合理化建议,以期助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进程,进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水平。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减值 会计处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