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6)
- 2023(11321)
- 2022(9466)
- 2021(8830)
- 2020(7394)
- 2019(16415)
- 2018(16230)
- 2017(30244)
- 2016(15867)
- 2015(17661)
- 2014(17039)
- 2013(16366)
- 2012(15234)
- 2011(13503)
- 2010(14137)
- 2009(13846)
- 2008(13326)
- 2007(12379)
- 2006(10971)
- 2005(10197)
- 学科
- 管理(58372)
- 济(56891)
- 经济(56791)
- 业(55900)
- 企(50545)
- 企业(50545)
- 融(28323)
- 金融(28321)
- 银(26612)
- 银行(26595)
- 行(25728)
- 中国(23807)
- 财(22638)
- 制(22039)
- 方法(20928)
- 数学(17126)
- 技术(17014)
- 数学方法(16876)
- 业经(16101)
- 务(15076)
- 财务(15040)
- 财务管理(15003)
- 农(14445)
- 体(14435)
- 企业财务(14356)
- 体制(12517)
- 技术管理(12468)
- 地方(12260)
- 理论(11653)
- 中国金融(11282)
- 机构
- 大学(217094)
- 学院(216216)
- 济(92133)
- 经济(90107)
- 管理(83144)
- 研究(70273)
- 理学(70004)
- 理学院(69319)
- 管理学(68283)
- 管理学院(67865)
- 中国(63423)
- 财(49717)
- 京(44694)
- 财经(37754)
- 科学(37745)
- 中心(35367)
- 江(34859)
- 经(34113)
- 所(33527)
- 经济学(29514)
- 研究所(29468)
- 农(28385)
- 北京(28201)
- 财经大学(28124)
- 州(27953)
- 经济学院(26441)
- 业大(26081)
- 院(25721)
- 范(25618)
- 师范(25348)
- 基金
- 项目(136548)
- 科学(109385)
- 研究(104854)
- 基金(99820)
- 家(84845)
- 国家(84091)
- 科学基金(73890)
- 社会(68876)
- 社会科(65437)
- 社会科学(65423)
- 省(53926)
- 基金项目(52030)
- 教育(48471)
- 自然(44759)
- 划(44078)
- 自然科(43826)
- 自然科学(43818)
- 自然科学基金(43115)
- 编号(41644)
- 资助(39544)
- 成果(35564)
- 创(34838)
- 制(32417)
- 创新(31602)
- 重点(30793)
- 部(30681)
- 课题(29617)
- 国家社会(29060)
- 发(28831)
- 性(27861)
- 期刊
- 济(105921)
- 经济(105921)
- 研究(71141)
- 中国(52725)
- 财(41799)
- 融(40276)
- 金融(40276)
- 管理(36641)
- 学报(28885)
- 科学(27492)
- 农(27077)
- 教育(26929)
- 大学(23730)
- 学学(22223)
- 财经(19981)
- 技术(19402)
- 经(17173)
- 农业(16857)
- 经济研究(16770)
- 业经(15640)
- 问题(12745)
- 贸(11847)
- 国际(11542)
- 科技(11522)
- 理论(11165)
- 技术经济(11053)
- 财会(10820)
- 会计(10226)
- 坛(10013)
- 论坛(10013)
共检索到353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有振 侯西鸿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 ,也是金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 ,由于对外开放因素的介入 ,除由内部经济系统滋生的风险之外 ,还添加了由外部经济系统传导来的风险。金融全球化为金融危机的跨国扩散 ,打开了通畅的渠道 ,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有效金融监管机制非常重要。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下 ,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 ,着眼于有效金融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是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金融对外开放 创新 风险 有效监管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阎维博
信用评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实际上伴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美国评级机构的全球扩张。过往欧盟基于打造国际金融市场的考虑而疏于信用评级监管,最终遭受严重损失,使其在金融危机后选择较美国更为严格的监管框架,并致力于改革准入制度以吸引更多竞争者,促进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削弱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持续推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同时存在,在现阶段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过程中已不断暴露缺陷的信用评级监管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亟需完善以准入制度为核心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一方面,应当在仍处割裂状态的债券市场中统筹评级机构准入规则设计,建立以评级质量为核心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并推动国际监管合作,提升本土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需控制评级机构风险揭示者角色附着的特殊影响力,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加剧背景下的主权信用评级风险,合理汲取境外监管经验,规范发展主动评级业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卢瑶瑶 赵华伟
近年来,为走出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的困境,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FinTech)产业迅速崛起。金融科技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的结合,对构建新兴金融业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促进金融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监管沙盒"应运而生。鉴于此,以"监管沙盒"为研究对象,首先阐明"监管沙盒"的运行机制;之后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监管沙盒"的政策;接着分析"监管沙盒"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风险;最后结合我国金融创新发展的实际,提出对"监管沙盒"创新金融监管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监管沙盒 金融科技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萍 党怀清
在创新产品进入金融市场时,创新机构采取了新产品营销策略,而监管机构则沿用了搭载互联网技术的线下金融产品的监管策略,造成了双方策略的错配,诱发了潜在的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创新的扩散,完备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重罚是实现均衡路径的重要保证,是促使创新机构重新回到合规创新路径的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创新 策略错配 金融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孟娜娜 蔺鹏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规律和发展动向的监管新范式,能够有效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金融安全性、效率性和普惠性的协调。监管沙盒作为创新性金融科技监管机制,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践相匹配、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逻辑趋同、与我国金融改革试点实施路径一致。然而,监管沙盒机制在我国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障碍。为此,要运用穿透式监管甄别伪劣金融创新,加强监管沙盒的准入管理;融入金融包容理念以营造稳定的监管环境,为监管沙盒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监管科技建设,提升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强化监管沙盒的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江世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中国应在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市场准入、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重点业务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中,强化金融监管机制,建立起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监管的相互协调机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即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张敏
当前,互联网金融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甚至被称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如何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模式、风险及监管等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述评,并提出了激励相容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主要思想,即如何达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了从"内部风险管控→市场约束→政府监管"的激励相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机制设计路线,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秦文岩
对于缺乏完备监管系统、详细监管数据和清晰风险底数,且混合着互联网信息科技因素的多样化新兴金融而言,金融监管科技的引入对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互联网信息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存在高度虚拟性、迅速迭代性、技术同源性等自限性,但金融监管科技底层支撑技术的实时性、敏捷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征,使其能较为容易、便捷地将金融监管从传统的命令性、时滞性、封闭性、分散性监管向智能化的协同性、过程性、包容性、集成性监管转变,并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具有公私协同性、数据自动化、人机交互性科技型金融监管体系。推动传统金融监管与科技型金融监管的衔接与融合,破解互联网信息科技应用于金融监管创新的自限性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发力优化金融监管系统:一是以数据为核心,设计新兴金融监管信息系统,二是统筹安排传统与新兴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协同和链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学峰
发展是金融业的主题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灵魂。但是 ,金融创新将给金融监管工作提出很多新的课题。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 ,必将对现行金融监管方式、方法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挑战 ,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 ,甚至使原来的金融监管制度与措施失效。在这种情况下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已是必然的选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范旭斌
本文根据WTO规则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入世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提出的挑战,并进一步指出,在提高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效率的基础上,逐步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变,最终建立功能型监管体制,是入世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的理想选择。
[期刊] 预测
[作者]
郭心毅 蒲勇健 陈斌
通过构建一阶段银行金融创新博弈模型以及无限次扩展博弈模型,解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乏力的原因,并结合金融创新活动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特征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事前承诺制方法(PCA)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行为的监管实践,能为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等经营活动中主动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持久的内在激励,并降低金融创新的外在成本,促进金融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金融创新 事前承诺制 博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龙
90年代末期以来金融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证明,金融风险也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同样存在着风险的“资源配置”问题。市场化的风险资源配置可以直接节约社会资金资源的占用。随着信息化和竞争加剧,金融组织的社会经济职能逐渐“进化”为资金资源配置中介和风险资源配置主体双重角色。相应地,金融风险的市场化配置成为金融监管的有益补充,金融创新也就成为提供金融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应当重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规范并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述涛
金融监管制度环境在保障金融服务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监管面临诸多困难,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已不能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在剖析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监管 自律建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卜亚
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存在着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文章通过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模型的构建,解释了当前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即创新过度而监管不足;并基于学习效应与示范效应进行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机制设计,即监管当局应建立严惩过度创新的强监管者信誉,银行应建立合理的金融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最关键的是引入考虑监管当局与银行双方博弈关系的预先承诺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