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5)
- 2023(17180)
- 2022(14406)
- 2021(13315)
- 2020(11489)
- 2019(26324)
- 2018(25934)
- 2017(49765)
- 2016(26402)
- 2015(30065)
- 2014(29943)
- 2013(29519)
- 2012(27185)
- 2011(24170)
- 2010(24832)
- 2009(23582)
- 2008(22649)
- 2007(20220)
- 2006(17414)
- 2005(15912)
- 学科
- 济(105814)
- 经济(105665)
- 管理(79846)
- 业(76899)
- 企(65376)
- 企业(65376)
- 方法(49296)
- 数学(42087)
- 数学方法(41530)
- 财(33619)
- 中国(33164)
- 融(30858)
- 金融(30853)
- 银(29211)
- 银行(29174)
- 农(28039)
- 行(28038)
- 制(27787)
- 业经(24434)
- 学(22149)
- 务(21397)
- 财务(21330)
- 财务管理(21246)
- 地方(20835)
- 企业财务(20235)
- 贸(20087)
- 贸易(20065)
- 易(19519)
- 农业(18630)
- 理论(18497)
- 机构
- 大学(376441)
- 学院(374080)
- 济(156140)
- 经济(152809)
- 管理(144911)
- 理学(124477)
- 研究(123240)
- 理学院(123123)
- 管理学(121011)
- 管理学院(120308)
- 中国(101004)
- 京(78899)
- 财(78139)
- 科学(72581)
- 财经(61556)
- 所(61531)
- 中心(60355)
- 农(58782)
- 江(56783)
- 经(55726)
- 研究所(55184)
- 业大(52685)
- 北京(49287)
- 经济学(49161)
- 范(47313)
- 师范(46778)
- 农业(46124)
- 财经大学(45933)
- 州(45190)
- 院(44590)
- 基金
- 项目(247899)
- 科学(195921)
- 研究(182094)
- 基金(181622)
- 家(157933)
- 国家(156377)
- 科学基金(134709)
- 社会(116738)
- 社会科(110730)
- 社会科学(110698)
- 省(96121)
- 基金项目(95795)
- 自然(86385)
- 教育(84453)
- 自然科(84353)
- 自然科学(84330)
- 自然科学基金(82828)
- 划(80869)
- 资助(74289)
- 编号(73653)
- 成果(60967)
- 重点(56212)
- 部(55968)
- 发(52561)
- 创(52216)
- 课题(50656)
- 创新(48858)
- 制(48806)
- 国家社会(48692)
- 教育部(48615)
- 期刊
- 济(168201)
- 经济(168201)
- 研究(111481)
- 中国(77282)
- 财(63865)
- 学报(56349)
- 管理(53231)
- 农(52692)
- 科学(51541)
- 融(48179)
- 金融(48179)
- 大学(43765)
- 学学(41323)
- 教育(37685)
- 农业(34609)
- 技术(31853)
- 财经(30813)
- 经济研究(27225)
- 经(26416)
- 业经(26157)
- 问题(21951)
- 理论(18645)
- 业(18598)
- 财会(18170)
- 贸(18056)
- 版(17951)
- 统计(17603)
- 技术经济(17581)
- 实践(16765)
- 践(16765)
共检索到56569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张哲 王乾坤
本文以金融审计为例,与监管部门为参照,从目标、主体、客体、组织和激励等维度对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监督功能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国家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优势与地位,探寻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依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金融监管 审计功能 制度优势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大全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离不开审计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不透明、绩效审计尚未开展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功能发挥。借鉴国外审计监督立法成熟经验,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审计监督法规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高瑞琪 江任佐 刘翠
本文基于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的视角,从垄断、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维度,剖析了市场失灵需要金融监管的理论逻辑,又进一步解析了意愿缺失、能力缺失和顺周期效应下监管失灵的存在。因此,监管并不总是有效的,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其实施约束。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立的职能设计、常态的监督体制、交叉的监督内容等监督治理优势,可以成为有效承担金融守护人的角色。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为国家审计经济发挥体检功能提供一个理论诠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议题。"监督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审计本质属性认识的偏误,导致当前审计学科定位和审计专业设置的"尴尬",严重影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三个层面论证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并从审计功能特征、经济舞弊防范和腐败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审计学归属于"监督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秋
现代金融业存在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及通货膨胀、汇兑、金融衍生工具、政治等风险。应强化审计监督,服务宏观金融调控;要促进金融机构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强化金融内控制度等。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审计监督 内控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褚尔康
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权力监督运行机制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合力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以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贯通国家监督体系的建设思路。在上述体系中,以审计监督为核心的经济监督在监督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完善体系建设的耦合性环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刘世林
审计的本质属性问题一直是审计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在政府部门整体层面构建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行政模式已经初露端倪。目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这三套权力在我国行政运行系统中是失衡的,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因而有必要整合国家行政监督系统的力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按横向划分监督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不够理想,而以监督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监督权力、责任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比较理想。审计机关在政府行政运行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国家审计的本质首先是权力制衡的支持系统,在权力制衡中,审计又以信息系统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因此,国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正>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主要发达经济体一贯重视金融审计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绩效评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又通过修法赋权、聚焦高风险领域、开展全流程监督等措施,强化了审计功能。近年来,我国审计对金融监管的监督方式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宜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强化审计对金融监管机构履职的全面监督,充实监管审计资源,完善监管审计架构,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倪国爱 鲁冰
一、以色列国家审计概况(一)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其功能在于监督和评价政府与其他公共机构的财政收支和管理行为。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从1949年国家审计长法颁布起,设立了以色列国家审计机关——以色列国家审计长公署,其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得以完成。1952年修订《国家审计长法》,1958年扩充了审计监督的范围,从此确立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作用和地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玮 袁广达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家审计与各专业经济监督形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要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监督功能,就应当创新立足政府预算监督由国家审计为唯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新型国家审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经济监督 政府预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褚尔康
以制度经济学为方法和视角,对国家审计监督所确立的"全覆盖"职能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审计监督制度产品具有公共性和多样性,制度规范体系、制度运行机制和制度衔接机制存在问题是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度供给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度供求均衡的路径和方法,即改善供给体系、提升监督理念、完善监督模型。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