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05)
2023(8430)
2022(6855)
2021(6226)
2020(5222)
2019(11598)
2018(11244)
2017(21458)
2016(11380)
2015(12751)
2014(12661)
2013(12356)
2012(11259)
2011(10248)
2010(10637)
2009(10671)
2008(9701)
2007(8743)
2006(8014)
2005(7538)
作者
(31892)
(26542)
(26229)
(25071)
(16642)
(12588)
(12044)
(10216)
(10003)
(9414)
(9116)
(8988)
(8594)
(8477)
(8459)
(8162)
(7727)
(7636)
(7620)
(7531)
(6744)
(6333)
(6313)
(5979)
(5969)
(5908)
(5890)
(5831)
(5343)
(5249)
学科
管理(42454)
(41321)
经济(41241)
(36920)
(32168)
企业(32168)
(26144)
金融(26142)
(23705)
银行(23697)
(22988)
中国(19436)
(17517)
(17246)
方法(15029)
数学(12901)
数学方法(12757)
(11750)
财务(11713)
财务管理(11691)
(11629)
业经(11586)
企业财务(11231)
(11139)
中国金融(11011)
地方(9803)
体制(9724)
(8105)
制度(8074)
农业(8062)
机构
学院(159848)
大学(159760)
(68696)
经济(67137)
管理(61083)
研究(53313)
理学(51422)
理学院(50913)
管理学(50172)
管理学院(49870)
中国(49547)
(37170)
(33310)
科学(29366)
财经(28488)
中心(27183)
(26018)
(25756)
(24914)
(23264)
研究所(23109)
经济学(22371)
财经大学(21340)
北京(20991)
(20372)
业大(20328)
经济学院(20137)
(19652)
(19324)
(19275)
基金
项目(104357)
科学(82765)
研究(78431)
基金(76900)
(66040)
国家(65504)
科学基金(56798)
社会(51934)
社会科(49467)
社会科学(49456)
(40294)
基金项目(40210)
教育(35219)
自然(34755)
自然科(33834)
自然科学(33828)
自然科学基金(33251)
(33189)
编号(31591)
资助(30984)
成果(26481)
(25990)
重点(23705)
(23681)
(22497)
国家社会(22324)
(22181)
课题(21732)
(21005)
创新(20911)
期刊
(76938)
经济(76938)
研究(49402)
中国(36780)
(32900)
金融(32900)
(30517)
管理(24309)
学报(22287)
(21782)
科学(21045)
大学(17377)
学学(16330)
财经(14977)
教育(14047)
农业(13492)
技术(12759)
(12753)
业经(11666)
经济研究(11603)
问题(9785)
理论(8626)
财会(7820)
实践(7699)
(7699)
资源(7635)
(7466)
现代(7341)
国际(7058)
会计(7011)
共检索到255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超  
金融安全可以看作是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概念的延伸。中国金融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较高的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安全上存在的问题,是金融资源结构不均衡以及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具体表现为:融资结构呈间接融资偏大、直接融资偏小的不对称金融发展格局;银行业市场机构呈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格局;银行结构与企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贷款结构过分向国有企业倾斜;金融区域结构偏向大中城市,城乡资金配置失衡。为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应考虑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一是构筑金融安全的外部制度环境;二是建立以激励和约束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主体;三是设计有效的金融安全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倩  
教师减负是全球教师的共同呼声,也是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教师减负之所以"难",是因为教师减负不能简单地做减法,而是要通过"减"来实现"增",即通过为教师减负来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绩效的增效。从减负增效的基本立场出发,对高教育绩效国家和我国上海的初中教师工作量及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凝练出三种典型的教师工作负担模式:超时长、重教担的"北美模式";短时长、均教担的"北欧模式";超时长、轻教担的"亚太模式"。作为"亚太模式"的典型代表,我国当前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减少由于班额大且教辅和行政师资的配比偏低造成的沉重的非教学性工作负担。因此,促进我国教师减负增效需要制定法规制度规范,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标准;定向增加基础教育人力资源的供给和优化资源配置;对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靶向突破;对师资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教师工作量进行定期监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永龙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试图在农村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协调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变迁并未根本实现预期目的。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主体缺位、治理缺失、结构失调、逆向效应等诸方面的配置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根本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晋川  叶敏  
制度安排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一旦由政府决定的强制型制度被确定 ,诱致型制度变迁也随即被选择 ,完成制度的整体功能。在金融制度扭曲的情形下 ,强制型制度变迁和诱致型制度变迁在金融发展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馨  
目前票据市场上同时并行着以金融制度非均衡为背景、以商业票据为博弈载体、以争夺更多金融资源配置权为核心的企业同银行、基层银行同上级行、商业银行同中央银行(其他银行)的三重博弈;票据市场的动荡不定、危机四伏是三重博弈的直接后果。规范发展票据市场的路径选择,在于革新票据市场内外的宏观和微观金融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龙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在农村领域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协调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变迁并未实现预期目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主体缺位、逆向效应、治理缺失等方面的配置缺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芬芬  王满仓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2011—2018年省级层面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匹配,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理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区域内企业的金融错配越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越高。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降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错配,缓解了信贷市场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数字金融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越大,该地区更应该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研究结论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供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世晓  
金融经济背景中,传统理论的要素资源都可以概括为金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将按照利润原则进行区域流动并在理论上促使区域经济均衡,然而这种流动性受到各种市场不完全因素的制约而呈现粘性特征,从而导致区域经济的非均衡。通过组建区域金融机构等制度措施弥补市场缺陷,可以利用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均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我国已经酝酿21年的存款保险制度,2015年5月1日正式付诸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引入,是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我国未来的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必将带来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体系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存款保险制度有两项基本的功能,即对商业银行的事前风险防范和事后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蒋昊禹  
目前,《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虽然将重要金融服务领域外商投资纳入安全审查范围,但在审查对象、体系、主体、程序等方面存在缺漏,无法独立实现"维护金融安全"的制度功能。因此,立法者应当考虑构设专门化的外资金融安全审查制度:促成外资国家安全审查与金融行业安全监管的机制耦合;对金融领域外商投资行为、外资金融机构分别进行审查;接纳金融监管机构参与相关审查工作;增加审查程序的启动强制力与事后救济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连超  马宁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评价,确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的环境管理手段。那么,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有何影响?利用2014—2020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的数据,探讨了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好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这说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惩戒作用。原因在于,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提高了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进一步发现,当金融制度较差、行业竞争激烈时,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激励作用和惩戒作用更显著。因此,要继续优化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以强化其对环境信用较差企业的惩戒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国旭  王云峰  赵钊  
所谓资源,是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由人类劳动开发利用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创造出资产或财富的各种要素。短缺性、社会性、具体性以及资源生成的过程性,是抽象资源固有的总特征。围绕把握好资源的总特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以及为达到预定效益目标而最大程度地节约和保护资源,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赋予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天然使命。人类在这个意义上的各种生活生产活动,就属于资源配置的范畴。所谓资源,是指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由人类劳动开发利用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创造出资产或财富的各种要素。短缺性、社会性、具体性以及资源生成的过程性,是抽象资源固有的总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丽  陈旭东  
干旱缺水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水的永续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供给日益短缺,尤其是当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成可利用的农业用水日趋减少。面临这样一个矛盾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农业水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配置制度改革的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俊  王跃堂  
现金分红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方式,长期稳定的分红政策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由于具备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投资者保护制度,发达国家政府不对企业的分配行为进行干预。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缺乏制度供给,需要政府对企业的分配行为进行引导。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发展,我国证监会要求申请上市的公司在公司章程中对未来的分配政策做出承诺,这一制度创新体现了企业决策和政府监管的结合,这一新政能否达到目的?本文以申请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证监会和市场都青睐承诺分红比例高的公司,这些公司上市后的业绩优于承诺分红比例低的企业,说明分红承诺比例传递了公司价值的信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晓斌  罗伟广  
本文指出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缺陷。在“产权不清”的前提下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让其上市,必然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代理问题严重、上市公司购并效率低,从而导致股市配置资源功能低下。因此,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排他性、明晰的产权制度,提高股票市场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