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8)
2023(10100)
2022(8376)
2021(7397)
2020(5902)
2019(13108)
2018(12794)
2017(24272)
2016(12605)
2015(14053)
2014(14125)
2013(14162)
2012(13793)
2011(12881)
2010(13546)
2009(12978)
2008(11847)
2007(10714)
2006(10115)
2005(9828)
作者
(37549)
(31041)
(31027)
(29595)
(20009)
(14760)
(14046)
(12135)
(11806)
(11210)
(10874)
(10347)
(10094)
(10084)
(9866)
(9732)
(9051)
(9005)
(8960)
(8379)
(8199)
(7564)
(7521)
(7309)
(7196)
(7100)
(6930)
(6716)
(6329)
(6243)
学科
(78298)
经济(78240)
管理(33925)
(32929)
中国(27651)
(26514)
金融(26514)
地方(26376)
(24656)
企业(24656)
(24187)
银行(24177)
(23625)
方法(19890)
(17548)
数学(17295)
数学方法(17187)
业经(16698)
地方经济(15507)
(15057)
(14204)
农业(12847)
(12585)
(11826)
中国金融(11200)
(10892)
贸易(10877)
(10405)
(10309)
环境(10290)
机构
学院(188285)
大学(184742)
(93103)
经济(91247)
研究(73749)
管理(65576)
中国(63145)
理学(53749)
理学院(53104)
管理学(52380)
管理学院(52024)
(42240)
科学(40235)
(40087)
(37579)
中心(34196)
研究所(33334)
财经(32146)
经济学(30493)
(30193)
(29217)
(28922)
经济学院(27066)
北京(26588)
(25974)
(24966)
(24797)
师范(24742)
财经大学(23588)
(22848)
基金
项目(111500)
科学(87714)
研究(85736)
基金(79265)
(67615)
国家(66998)
科学基金(56972)
社会(56904)
社会科(54198)
社会科学(54188)
(44517)
基金项目(40602)
教育(37324)
(36081)
编号(34198)
资助(32846)
自然(32386)
(31604)
自然科(31568)
自然科学(31563)
自然科学基金(30986)
成果(28601)
发展(26496)
(26059)
重点(25726)
课题(25233)
(24159)
国家社会(23987)
(23133)
(22217)
期刊
(118627)
经济(118627)
研究(68228)
中国(44961)
(36976)
金融(36976)
(31478)
(28765)
管理(27726)
科学(23544)
学报(23409)
经济研究(20193)
农业(18927)
教育(18846)
大学(18559)
业经(17927)
学学(17564)
技术(17516)
财经(17307)
(15083)
问题(14753)
(11560)
世界(11529)
国际(11282)
技术经济(11110)
经济问题(9661)
商业(9596)
(9563)
统计(9483)
现代(9209)
共检索到32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2011年,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积极寻找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均衡点,力求实现双赢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任晓珠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金融深化、自主创新与经济均衡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旨在厘清三者本质关系与内在逻辑。结果得出:自主创新对经济均衡发展存有非线性U型作用,且呈现地区异质性特征。机制解析显示,自主创新可经由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两大重要渠道,提升经济均衡发展水平。门槛效应检验发现,伴随着金融深化程度加深,自主创新对经济均衡发展积极作用逐渐强化,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均衡发展过程中,金融深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注重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稳态强化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发挥金融驱动创新作用,助推经济均衡化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关键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于颖  
相对于静态经济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来说,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理论本身是落后的。这些理论的推理,目前被用来解释诸如均衡成长及投资优先次序决定等少数密切相关的问题。二者实质上都涉及发展的途径或设计,这也是目前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在非均衡的经济发展中寻求稳定有序地趋向均衡的结构。 1.发展的均衡目标和非均衡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总量均衡目标寓于积累与投资的均衡关系中,投资属于总需求的范畴,在无外资来源的条件下,投资资金只能来自本国的积累(储蓄)。积累属于总供给范畴,它是国民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阿立  伍文中  
文章从运用最大最小模型求出我国2136个县市及各区域中心,根据1997—2013年我国及各区域发展重心迁移以及向中心移动距离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的演化,发展差距收敛,进而评价我国区域政策效应。结果表明:1997—2013年我国发展重心向中心移动了60公里,向西部中心移动了138公里,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发展重心分别向其中心移动了75、32、104公里,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出现全域收敛和区域俱乐部收敛,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统筹区域发展政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明显成效,当然,继续推进区域发展协调任务仍很艰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旭珊  田军  
从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金融界诸多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表明,电子商务会给经济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应当采取发展电子商务及保证经济安全的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亦文  袁亮  
本文从金融服务可得性研究中引申出金融广度的概念,以区分金融服务渠道宽度和金融服务对象范围,更为全面地分析了金融发展的深度、宽度与广度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这个三个维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特征,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而会导致实体经济受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特征是低金融广度和金融宽度与高金融深度。对我国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短板是过低的金融广度和宽度,金融的不均衡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增强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行金融业普遍服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必要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安婷  曹馨予  
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1994—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金融、科技三者呈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提出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总量达到最优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燕飞  曾令华  刘亦文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佰成   李天野  
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统筹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是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TVP-FAVAR-DMA模型和高维因子模型测度了我国金融形势指数以及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指数,并构建Q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周期的影响机制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呈现出既交叉共振又局部独立运行的复杂勾稽关系,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负向冲击,冲击程度随着不确定性等级的上升而提高,极端情况下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产出和金融市场的调控有效性随着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级别的提升而渐次递减,在极端情况下短期几乎失效。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的负向冲击方面更加有效,货币政策在应对金融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的负向冲击方面更加有效。因此,要构建前瞻性的不确定性预警系统,做到动态监测、准确识别、精准调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凤旋  
近5年来,我国学术界及政界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议题,乃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发展内需以及产业向高增值、高科技含量和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成为共识。一些重要经济地区的领导,如广东省近两年来提出珠三角要"腾笼换鸟",引起目前珠三角的主导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界的恐慌。对这些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求之不得的工业,我国是否应抛弃?对我国最具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及产业政策,应如何推行?文章的简单答案是:紧依国情,寻求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灵碧  
我国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石油企业相对地方经济超前发展有其先天优势条件和客观因素,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油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从长期看,只有从规范油地区域分工、互补功能、互惠共赢的全方位视角认知由石油企业拉动地方经济组合联动的模式切换,驾驭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突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才能实现油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