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1)
- 2023(6652)
- 2022(5278)
- 2021(5040)
- 2020(4180)
- 2019(9456)
- 2018(8773)
- 2017(16822)
- 2016(8471)
- 2015(9722)
- 2014(9275)
- 2013(9390)
- 2012(8895)
- 2011(8182)
- 2010(8114)
- 2009(7965)
- 2008(6901)
- 2007(5870)
- 2006(5265)
- 2005(5070)
- 学科
- 济(38512)
- 经济(38478)
- 融(25379)
- 金融(25379)
- 银(22598)
- 银行(22598)
- 行(22069)
- 中国(22035)
- 业(21590)
- 管理(20668)
- 企(16754)
- 企业(16754)
- 方法(16090)
- 数学(15103)
- 数学方法(15049)
- 贸(11274)
- 贸易(11261)
- 中国金融(11197)
- 易(11157)
- 制(11049)
- 财(10877)
- 农(9496)
- 业经(7890)
- 地方(7617)
- 务(6960)
- 体(6947)
- 财务(6947)
- 财务管理(6938)
- 企业财务(6681)
- 农业(6525)
- 机构
- 大学(120181)
- 学院(116881)
- 济(63795)
- 经济(62909)
- 研究(46399)
- 中国(45171)
- 管理(42051)
- 理学(35506)
- 理学院(35143)
- 管理学(34839)
- 管理学院(34626)
- 财(28717)
- 京(25743)
- 财经(23209)
- 经济学(23053)
- 中心(22607)
- 科学(22316)
- 所(21968)
- 经(21516)
- 经济学院(20905)
- 研究所(19901)
- 融(19138)
- 金融(18834)
- 财经大学(17719)
- 北京(17259)
- 银(17238)
- 银行(16654)
- 院(16405)
- 人民(15782)
- 行(15546)
- 基金
- 项目(75127)
- 科学(60601)
- 基金(58283)
- 研究(58261)
- 家(50061)
- 国家(49705)
- 科学基金(42505)
- 社会(40917)
- 社会科(39220)
- 社会科学(39215)
- 基金项目(29446)
- 教育(25520)
- 省(24649)
- 资助(24524)
- 自然(23768)
- 自然科(23294)
- 自然科学(23289)
- 自然科学基金(22938)
- 划(21786)
- 编号(21619)
- 中国(19312)
- 国家社会(19094)
- 部(18803)
- 成果(18501)
- 重点(17263)
- 发(17254)
- 教育部(16916)
- 创(16233)
- 性(15797)
- 人文(15725)
共检索到19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反映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特色今年7月是我参加金融教学工作60周年,回顾60年来的教学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明明
我国的金融学科起源于西方的"货币银行学",但又有所区别。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经历了奠基阶段(1949~1979年)和开放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随着1979年中国金融系统恢复,我国逐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实际的金融学科体系,并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基于金融学学科起源,系统梳理了我国金融学科的演进以及本土化应用情况,并对金融学科进一步发展做出思考。
关键词:
金融学 改革开放 发展史 前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继肯
实践是建设中国金融学科和金融业的源泉。要用金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去研究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问题,开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12年7月,我在回顾和总结自己从事金融教学60周年的历程时,把经验和教训集中到一点,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科和金融业。必由之路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贫穷落后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的经济、金融理论和经验,对于建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对于金融业和金融学科的建设2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暨南大学金融学科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国立暨南大学在1925年创办的银行理财学系。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后即成立金融学系,并受香港中国银行集团委托在国内率先开办了国际金融专业,此后又陆续设置货币银行学专业、证券投资专业、保险学专业。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开始接受博士后进站科研人员,2000年和2006年连续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广东省金融学名牌专业,货币银行学2003年和国际金融学2006年被评为省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学)。本学科已成为综合实力强,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在国内特别是华南地区有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缪明杨
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所需致用金融以其现实可预期的综合激励持续扩大强化着各种资源配置(尤其是人力资源配置 )的金融业取向 ,而致用金融需求其关键者乃是对致用金融专材供给的需求。中国致用金融专材的供给与需求由于供违所求而时有错位 ,欲解决这一问题即须对既有金融学科进行致用定位的重构 ,其关键切入点则在对相关人力资本质量充实、结构调整以使这一关乎重构事功充分必要的前提条件不是假定而是实有。
关键词:
金融学科 重构 致用金融专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康霖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调控,就是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要有侧重点《中国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知名的专业期刊,长期以来,在传承金融文化、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彰显金融同仁才智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金融》创刊65周年之际,我作为一名作者兼读者、一名长期工作在金融教育一线的教师,怀着感激的心情对她表示祝贺!这些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金融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众多金融研究成果。包括《中国金融》在内的主流专业刊物及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学年鉴》是国内首部金融学专业学科年鉴,2022年卷为首卷。该年鉴基于高水平的金融学研究成果,通过学科综述、论文精粹、重要专著、研究课题、著名金融学家介绍等栏目和丰富翔实的资料,全方位展示中国学者对金融学学科建设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主要成就,详细记录中国金融学学术发展史,反映中国学者如何围绕“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金融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
金融学 《中国金融学年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贸金
简介邱兆祥教授,1940年出生于湖北省利川市。196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信贷专业,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邱兆祥教授曾担任《金融与保险》和《证券市场信息》等多家刊物的特邀顾问,现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金融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秀兰 马年
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本刊特发通讯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林
始于2011年的"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由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为拓展金融理论研究、推动金融学科建设、培养优秀金融人才作出卓越贡献的金融前辈。2015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俞天一教授、王佩真教授和吴念鲁研究员共同获此殊荣。本刊特发表通讯文章以示祝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秀兰 马年
为促进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弘扬优秀学科带头人在金融学科建设中的贡献,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设立了"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经过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匿名投票评选、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批准,辽宁大学白钦先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李继熊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本刊特发通讯以示祝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