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0)
2023(14089)
2022(11502)
2021(10816)
2020(9242)
2019(20933)
2018(20049)
2017(39315)
2016(20662)
2015(22832)
2014(22702)
2013(22323)
2012(20308)
2011(17429)
2010(17284)
2009(15969)
2008(14557)
2007(12203)
2006(10216)
2005(8861)
作者
(55895)
(46391)
(46292)
(44212)
(29452)
(22454)
(21108)
(18124)
(17902)
(16521)
(15864)
(15683)
(14710)
(14673)
(14592)
(14576)
(13816)
(13593)
(13492)
(13266)
(11334)
(11301)
(11218)
(10772)
(10683)
(10389)
(10337)
(9989)
(9398)
(9268)
学科
(79933)
经济(79842)
管理(61587)
(60617)
(50216)
企业(50216)
方法(40064)
(38499)
数学(36202)
数学方法(35766)
(27124)
金融(27123)
中国(27019)
(25362)
银行(25327)
(24286)
(21438)
(20526)
财务(20485)
财务管理(20428)
企业财务(19536)
(19463)
地方(18049)
业经(17017)
(15845)
农业(14991)
(13812)
贸易(13800)
财政(13764)
(13490)
机构
学院(273561)
大学(273522)
(116764)
经济(114668)
管理(105658)
理学(92231)
理学院(91335)
研究(89854)
管理学(89718)
管理学院(89237)
中国(74184)
(63431)
(54901)
科学(54084)
财经(47390)
(46033)
中心(44144)
(44123)
(43308)
业大(40647)
研究所(39997)
(39357)
经济学(38406)
农业(36262)
财经大学(35691)
经济学院(34954)
北京(33386)
(32824)
(31752)
师范(31280)
基金
项目(193144)
科学(153155)
基金(143970)
研究(137647)
(126584)
国家(125581)
科学基金(108523)
社会(90400)
社会科(86027)
社会科学(86006)
基金项目(75753)
(74797)
自然(70792)
自然科(69274)
自然科学(69249)
自然科学基金(68037)
教育(63407)
(63007)
资助(59144)
编号(52772)
重点(43993)
(43474)
成果(41926)
(41301)
(41166)
国家社会(38952)
创新(38712)
科研(38329)
教育部(37793)
人文(36643)
期刊
(116177)
经济(116177)
研究(80744)
(54599)
中国(51150)
学报(45165)
(40180)
科学(39943)
管理(38358)
(38299)
金融(38299)
大学(34973)
学学(33633)
农业(26563)
财经(24155)
技术(22323)
教育(22047)
经济研究(21202)
(20795)
业经(17694)
问题(15168)
财会(14358)
(13795)
(13544)
会计(12938)
统计(12927)
理论(12774)
技术经济(12423)
(11912)
(11853)
共检索到40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刚  
金融多样性不仅决定了金融部门的效率,而且还界定了金融规模扩张的受益边际,因此,它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使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促进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并降低了财产性收入在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同时,金融多样性也是金融规模扩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分配的门槛条件,只有当金融多样性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规模的扩张才可能显著地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及平等分配。研究表明,金融结构的优化可能远比金融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因此,增加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促进财产性收入的平等分配,可能需要进一步消除金融市场上存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谷明娜  李金叶  
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财产性收入均衡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了金融发展、制度质量对财产性收入分配及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就金融发展而言,金融结构的优化相比金融规模的扩张更有利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制度质量中的产权保护质量、腐败控制是金融发展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分配的门槛条件,且产权保护质量提高有利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但会扩大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同时城镇化率的提高不但利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而且有益于城乡财产性收入平等分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切实落实各项增收措施,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且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一变化和发展趋势符合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导向。文章就此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就拓宽投资渠道,努力创造一个让居民稳定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绍周  彭博  马也  
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中极具潜力的部分。当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面临着资源禀赋、制度安排等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制度性制约又是主要因素。一些制度安排或者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或者是由于界定不够清晰等原因对农民的财产权利保护不够有力,从而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造成制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需要针对这些制度性的约束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途径多管齐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费之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后,大大缓解了土地资源压力。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在具体操作中产生了很多难以确保农民基本权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我国土地政策推行,也影响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增长的路径,以供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俊峰  
经济学中关于资本的时间价值、资本让渡使用价值等皆是最基础的概念。在财务管理中,实物资产、货币及准货币资产均可以作为追求价值增值的中介工具。由于我国的特殊历史背景,对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认可一度成为盲点。在现代社会中,群众的财产性收入与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关系最为密切,为此,我们以金融的视角对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条件加以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的中介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由此可见,以"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为导向,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贯春  
基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双重视角,本文试图研究金融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在系统梳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待检验的系列研究假说,并采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能力存在差异,致使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影响;金融结构通过信贷配置功能影响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直接的缩小效应,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加速城市化来降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晓枫  
当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增速快、收入构成多样化等特点,但也存在基数小占比低、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本文认为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应具备财产基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等条件,而这些基础要素层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玉御  田志伟  胡怡建  
"营改增"作为近年来最重要的税制改革之一,会通过同时改变要素收入的收入效应和改变消费支出的消费效应共同影响收入分配。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均提高了包括城乡在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水平,且缩小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从城乡内部看,扩围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但城市主要依靠收入效应,农村主要依靠消费效应,且由于收入效应大于消费效应,扩围对城市家庭的收入分配效应大于农村。因此,应全面推进"营改增",发挥收入效应和消费效应,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双重红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欣  
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构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是必然要求。一方面,建议完善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等的配套制度,增加农民的补偿性收入;另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业务,推进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创造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义博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如何保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当前,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沉睡资本",未来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巨大。广东东莞和重庆等先行地区在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做了诸多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从实践层面探索完善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烂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鸿渊  刘可  
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和环境条件分析上,研究结果表明:受制于既有的农村产权制度和环境条件,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面临制度与环境双重困境,且两者互为因果,影响和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强环境建设,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