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62)
2023(19945)
2022(16716)
2021(15522)
2020(13008)
2019(29520)
2018(29150)
2017(56864)
2016(31015)
2015(34707)
2014(34744)
2013(34078)
2012(31386)
2011(28404)
2010(28611)
2009(26960)
2008(26127)
2007(23360)
2006(20980)
2005(19085)
作者
(90991)
(75461)
(74842)
(71510)
(47915)
(36101)
(34134)
(29283)
(28702)
(27048)
(25623)
(25262)
(24051)
(23972)
(23508)
(23332)
(22561)
(22455)
(21781)
(21701)
(18872)
(18807)
(18369)
(17129)
(17043)
(16920)
(16877)
(16806)
(15208)
(14816)
学科
(119069)
经济(118902)
管理(92929)
(88658)
(73043)
企业(73043)
方法(50630)
数学(43937)
数学方法(43440)
中国(39363)
(36300)
(35303)
(30908)
(30779)
银行(30711)
(30671)
金融(30668)
(29496)
业经(28876)
(24691)
地方(24542)
(24135)
贸易(24115)
(23534)
农业(23171)
(22556)
财务(22469)
财务管理(22425)
企业财务(21320)
(20282)
机构
大学(441598)
学院(440514)
(178692)
经济(174714)
管理(168856)
研究(151182)
理学(144780)
理学院(143194)
管理学(140763)
管理学院(139981)
中国(119956)
(94460)
科学(91694)
(88344)
(76803)
(76102)
中心(69423)
研究所(69402)
财经(69043)
业大(66624)
(66057)
(62586)
北京(60042)
农业(59727)
(56228)
师范(55610)
经济学(54409)
(54251)
(53497)
财经大学(51192)
基金
项目(291656)
科学(227811)
研究(212316)
基金(210677)
(184505)
国家(182944)
科学基金(155627)
社会(133844)
社会科(126869)
社会科学(126838)
(113488)
基金项目(111161)
自然(100776)
自然科(98359)
自然科学(98331)
教育(97197)
自然科学基金(96548)
(95915)
资助(86852)
编号(86705)
成果(71718)
重点(65645)
(64305)
(62257)
(60504)
课题(60241)
创新(56546)
科研(55510)
教育部(54965)
国家社会(54945)
期刊
(198711)
经济(198711)
研究(135627)
中国(88097)
学报(72410)
(70132)
(67862)
科学(64034)
管理(63019)
(56631)
金融(56631)
大学(54711)
学学(51720)
教育(47404)
农业(46704)
技术(35789)
财经(34420)
业经(32673)
经济研究(32015)
(29435)
问题(26488)
(23439)
理论(21955)
(21540)
(20989)
科技(20763)
图书(20268)
技术经济(20118)
现代(19952)
实践(19811)
共检索到666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正处于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金融多元化发展迅猛,突出表现为社会融资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和非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金融多元化发展使金融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也使数量型调控作用基础发生变化,进一步降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用被削弱,而价格型调控的作用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根据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加快实现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正元  
我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正元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调控方式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类型。直接控制通常采用控制总量的办法,由中央银行限定商业银行贷款的最高限额;间接控制则是依靠再贴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玲玲  胡日东  黄纯灿  
金融脱媒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利率市场化的助推器,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产生影响。本文先对1998年1季度至2013年4季度我国金融脱媒指标进行度量,发现2005年第2季度是一个突变点,即在2005年2季度后我国金融脱媒开始显现。再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中间环节入手逐步分析,发现金融脱媒使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顺畅,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夏馨  叶兵  
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投资的调控来实现。因此,分析和研究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机制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渠道,联系实际分析了本轮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对投资的调控措施及效果,从货币政策调控主体一中央银行、调控对象——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调控中间环节——商业银行等角度分析了影响调控作用发挥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王振  文兴易  
通过扩展IS-LM模型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多项经济指标建立并识别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等相关检验,指出各经济指标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对模型各参数进行估计,并就影子银行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做脉冲响应,进一步对主要变量进行方差分解,指出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会有影响,中央银行应执行更为谨慎的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红忠  童小龙  张卫平  
在货币政策转型和调控工具多元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货币政策立场识别和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外部工具变量和事件研究法测算货币政策立场,然后研究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传导。考虑到转型时期内在的结构性特征显著,本文建立SV-TVP-S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金融市场中主要通过影响利率和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传导,股市和信用利差传导受阻;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准备金率,预期管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准备金率和预期管理受货币政策转型的影响较小,货币政策转型主要体现为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发挥主导作用。总地来看,中国货币政策内含多重传导机制,"法定利率强,市场利率弱"格局有待进一步突破,货币政策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屠孝敏  
本文论证了我国在现有的金融结构条件下,只能采用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并认为金融领域改革的步伐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导致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以货币渠道为主的传导机制才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正确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刁节文  容玲  
本文通过汇改以来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构建我国的货币状况指数和金融形势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货币状况指数和金融形势指数能够反映我国货币松紧状况,并可以预测通货膨胀率,从而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辅助参考指标。分析结果还表明,FCI是通货膨胀率的先行指标,是引起通胀的Granger原因,在控制通胀方面作为指示器要优于MCI。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晓健  陶川  
本文以货币政策信贷观的银行贷款渠道为理论基础,定量解析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外汇占款对其调控效果的影响。文章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SVAR模型并通过约束识别了其中外汇占款的结构冲击,进而定量解析了外汇占款从货币到信贷这一传导环节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程度,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表明外汇占款的增加在长期内对基础货币、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有扩张效应,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基础货币余额的弹性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占款引致的。这表明,由于存在三元悖论,开放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较大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因外部经济失衡所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的实施应当充分关注外汇占款的扩张性效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于玲  
央行因为外汇储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是一种被动投放。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为了回笼过多的流动性,央行不得不被动地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这种被动调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效能,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此,本文认为应从根本上割断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之间的必然联系,并据此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金融压制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低效率问题。认为在央行设定的自身与商业银行进行的博弈过程中 ,超额储备金是货币政策直接影响的一种特殊基础货币 ,它的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央行负债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它同时反映了银行体系货币乘数的减少。作者认为 ,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的当务之急是 :迅速赋予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风险大小确定贷款利率的更大自主权 ,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消金融机构在人行户头上所有储备金存款利率 ;停止发行短期央行票据回笼银行资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枭  李雪  郑棣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必然带来影响,成为倒逼金融业实施金融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厘清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2—2012年相关数据作为变量指标,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鸿  
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宏观面临的特殊情况、调控效果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从累计变化看,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型工具,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不存在滞后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在一定时滞期。基于此,对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提出了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完善中央银行宏观审慎调控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潘明霞  周莉凡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股市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的关系。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并不能有效调控股市,且股市体制性缺陷也不是股市货币政策效应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货币政策应关注但不盯注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也不意味着要转向以诸如股价之类的资产价格为主的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