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0)
- 2023(17737)
- 2022(14289)
- 2021(13015)
- 2020(11028)
- 2019(24935)
- 2018(24425)
- 2017(46408)
- 2016(24944)
- 2015(27882)
- 2014(27747)
- 2013(27241)
- 2012(24543)
- 2011(21808)
- 2010(21662)
- 2009(20379)
- 2008(19070)
- 2007(16947)
- 2006(14513)
- 2005(12739)
- 学科
- 济(101301)
- 经济(101189)
- 业(70819)
- 管理(70391)
- 企(57500)
- 企业(57500)
- 方法(47416)
- 数学(42331)
- 数学方法(41838)
- 中国(32298)
- 农(31466)
- 财(28863)
- 融(28215)
- 金融(28212)
- 银(26669)
- 银行(26610)
- 行(25577)
- 业经(24704)
- 地方(21857)
- 农业(21557)
- 制(21228)
- 学(20125)
- 贸(19376)
- 贸易(19364)
- 易(18872)
- 务(18809)
- 财务(18749)
- 财务管理(18707)
- 企业财务(17828)
- 理论(15252)
- 机构
- 学院(351796)
- 大学(350862)
- 济(143365)
- 经济(140468)
- 管理(135695)
- 理学(118295)
- 理学院(117027)
- 研究(115507)
- 管理学(114795)
- 管理学院(114166)
- 中国(91857)
- 科学(72750)
- 京(71990)
- 农(66377)
- 财(65325)
- 所(57810)
- 业大(56914)
- 中心(56637)
- 研究所(53142)
- 财经(53060)
- 农业(52462)
- 江(51723)
- 经(48297)
- 经济学(45036)
- 北京(43824)
- 范(43640)
- 师范(43037)
- 院(41511)
- 州(41352)
- 经济学院(41004)
- 基金
- 项目(245987)
- 科学(193214)
- 基金(180067)
- 研究(172930)
- 家(159372)
- 国家(158072)
- 科学基金(135360)
- 社会(111418)
- 社会科(105800)
- 社会科学(105770)
- 省(97151)
- 基金项目(95704)
- 自然(89465)
- 自然科(87486)
- 自然科学(87457)
- 自然科学基金(85908)
- 划(81769)
- 教育(79425)
- 资助(72751)
- 编号(68598)
- 重点(55922)
- 成果(54028)
- 部(53574)
- 发(52934)
- 创(51830)
- 创新(48481)
- 科研(48404)
- 课题(46941)
- 国家社会(46892)
- 计划(46518)
- 期刊
- 济(147500)
- 经济(147500)
- 研究(94215)
- 中国(63680)
- 农(61725)
- 学报(61559)
- 科学(53920)
- 财(51457)
- 管理(46934)
- 大学(46087)
- 学学(44021)
- 融(42940)
- 金融(42940)
- 农业(40874)
- 教育(29912)
- 技术(29532)
- 财经(25919)
- 业经(25847)
- 经济研究(24135)
- 经(22181)
- 业(21149)
- 问题(20253)
- 版(18722)
- 统计(16858)
- 技术经济(16582)
- 理论(16355)
- 科技(16251)
- 商业(15961)
- 业大(15789)
- 策(15755)
共检索到502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 连飞
本文基于城乡二元分析框架,构建用于研究中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地存在基于工业化水平的"双门限效应",即在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下,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工业化水平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城镇金融效率对城镇化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改善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兴江 张亚伟
本文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统一置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下,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研究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之间交易效率的差距。因此,以中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中小城镇在城乡联系中的关键节点作用,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这对提高城乡之间交易效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二元结构 城镇化 新兴古典 超边际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全景 郝增慧
通过构建双重二元结构模型,对所有制结构、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利用2000-2015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公有制经济比重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镇化的推进先是扩大、最终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结果显示:所有制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U型关系,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则存在倒U型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兀晶 卢海霞
伴随着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以劳动力流动理论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来具体论述城镇化、城市偏向对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差距的作用机制,引入福利函数研究了城市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2000~2011年间中国28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城镇化、城市偏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进行检验与估计。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加强对农村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农产品出口、政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建设等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振香 潘艳汝 王颢
本文基于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证实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协整检验表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城镇化、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动态分析了以上三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冲击效应和影响程度.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同山 张云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土地制度沿着不同的路径发展。以所谓"土地财政"为核心的二元土地制度在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支撑城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化地不化人"、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当前,中国土地制度面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和农民要求更多的土地权利等新情况。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需要在强化农民土地权利的基础上,处理好土地与人口的空间匹配,推动建设用地从"管供给"向"管需求"转变,以开拓税源、稳定税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关键词:
城镇化 二元土地制度 土地财政 土地改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力
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是造成中国现阶段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缓慢、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总根子。要破解这一重大难题 ,须花大力气清除“二元结构”的历史沉淀 ,而改变“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在于广大农村地区迅速地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二元结构 小城镇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陈静漪
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1993-2010年分城乡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近二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及其演变机制。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轨迹;其中,2000年之后城乡差距快速缩小与集权取向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城镇化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快速教育城镇化在造成农村在校生数减少及由此导致的低生师比等高成本因素的同时,也给城镇地区教育带来了"拥挤效应"。为了避免这种两难困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城乡生均教育投入的表面均衡,未来应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上移部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责任,并根据城乡教育成本差异因素设计向农村倾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陈利锋
通过数学推导和贝叶斯估计等方法,建立了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带有人口流动与市民化机制的DSGE模型,并利用其进行了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最终发现,在人口流动方面,当城镇化政策仅仅侧重于改变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身份和常住地时,将无法持续有效地促进城乡间的劳动力迁移,而且在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效果有限。但如果新政策同时注重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提高其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那么将可以更持续、更明显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持续地促进人口的城镇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高飞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特有的双重二元体制安排密切相关,即不仅与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收入差距有关,还与因户籍制度而造成的公共服务差异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城镇化、市民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纳入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察,力求通过选择合理的市民化措施,破解双重二元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般而言,市民化政策有两种,一是扩大户籍比率,二是缩小户籍人口间公共服务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城镇化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市民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因措施不同而作用相反:扩大户籍比率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减小公共服务差异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两种市民化措施都将推动城镇化,进而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比较两种市民化措施对城乡收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绍充 高洁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身份转变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需要从农民个体的理性选择出发,对其深层次原因和体制性障碍进行剖析,以求得解决的办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利平
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使得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拉动了投资,并且促使居民生活方式转型,使得很多居民从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而提升了货币需求。本文认为,城镇化的过程不仅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也是产业的转型过程,更是居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这个阶段可能带来了超额的货币需求,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城镇化对货币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超额货币供应可能并不总是存在,随着城镇化空间的减少,超额货币供应会逐渐减少。超额货币供应是一个历史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的货币之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陈绍军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Z社区的"深描",作者从生活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两个维度展示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首先,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聚落模式置于"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抽象出此类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动力机制市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生计模式多元化、社区基层建设"新型单位化";其次,不同于学术界既有城乡人口迁徙聚落模式,Z社区在动力机制、组织转型和生计变迁等维度均有其特殊性,并指出其与传统新农村社区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作为中原地区一种特殊的人口聚居模式,Z社区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面临"走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丽 杨正勇
文章基于城乡二元经济框架,构建金融发展、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其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金融发展、城镇化均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且金融发展比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2)长期内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长期内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3)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可以在短期内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影响则具有滞后性。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VECM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许锋 张光宏 李飞
文章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采用我国省域人口、经济与土地数据,从"人口-经济"二维驱动视角对土地城镇化驱动作用及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GWR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60到0.6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每增加1%,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0.24到0.27个百分点,人口-经济对土地城镇化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性特征。基于驱动作用的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区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经济城镇化对土地耗用要大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人口城镇化对土地的耗用要高于南方地区。因此,城镇化土地集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